一种过滤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1022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过滤组件,属于过滤领域,解决了滤膜容易被戳伤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过滤单元,过滤组件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及与流体入口连通的上游腔,过滤单元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支撑板两端的滤膜,支撑板与其两端的滤膜围成与流体出口连通的下游腔,支撑板上位于下游腔范围内设有贯通槽,贯通槽贯穿支撑板的两端并将两端下游腔连通,贯通槽成对镜像设置,成对贯通槽的对称线平行于下游腔内流体的流动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流体过滤在释放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的应力的基础上,有效避免损伤滤膜。有效避免损伤滤膜。有效避免损伤滤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领域,特别是一种过滤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中国技术专利CN217312789U公开一种过滤组件,包括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过滤元件;第一端件具有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二端件具有分别与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连通的第三过孔和第四过孔,过滤组件内部形成与第一过孔和第三过孔连通的上游腔室,及与第二过孔和第四过孔连通的下游腔室;过滤元件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其两端面的滤膜,滤膜定位于上游腔室中,支撑板具有与滤膜的下游表面和下游腔室均连通的滤液排出通道,且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具有调节通槽,调节通槽为贯穿支撑板厚度方向的通槽结构,即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内形成的缺料部分,其目的是释放该区域内的应力作用,使得该区域整体的弯曲、拱起的程度大幅降低,即提高了该区域整体的表面的平整度,相应增大滤膜与该区域的表面间的距离,且该距离的分布也更均匀,避免滤膜的部分区域与该区域的表面间贴得过紧。
[0003]具体地说,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为矩形,上述调节通槽正好位于该矩形的中心区域,并包括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延伸的第一通槽和与第一通槽交叉相连的第二通槽,并且,第一通槽延伸的长度大于矩形的长的一半,第二通槽延伸的长度大于矩形的宽的一半,相当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将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分隔成四块面积较小的区域,该四块面积较小的区域在对应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所在处、各自具有两条可弯曲浮动的自由边。调节通槽正好位于矩形的中心区域,即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正好位于矩形的长的一半处和宽的一半处,也就是说,各面积较小的区域的两条可弯曲浮动的自由边正好位于矩形的长的一半处和宽的一半处,处于该区域的自由边在两端出现压力波动时,极易顺着压差的方向,形成弯曲、形变,即各块面积较小的区域对应两条自由边相交的边角部分会随着压差的方向形成幅度较大的弯曲、形变,进而接触、摩擦顺着压差方向的滤膜,持续地摩擦会戳伤甚至戳破滤膜。并且,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延伸的长度又都比较长,即该四块面积较小的区域的两条可弯曲浮动的自由边也比较长,其进一步加大了各块面积较小的区域对应两条自由边相交的边角部分随着压差的方向形成幅度较大的弯曲、形变的幅度,从而滤膜受到的摩擦作用更强烈,更容易被戳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过滤组件,解决滤膜容易被戳伤的问题,在释放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的应力的基础上,有效避免损伤滤膜。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组件,包括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过滤单元,过滤组件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及与流体入口连通的上游腔,过滤单元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支撑板两端的滤膜,支撑板与其两端的滤膜围成与流体出口连通的下游腔,支撑板上位于下游腔范围内设有贯通槽,贯通槽
贯穿支撑板的两端并将两端下游腔连通,贯通槽成对镜像设置,成对贯通槽的对称线平行于下游腔内流体的流动方向。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成对镜像的贯通槽,可以对称释放支撑板被滤膜覆盖区域内的应力,而且贯通槽因为需要成对镜像设置,需要避开支撑板的中心区域,即避开了支撑板容易顺着压差的方向发生弯曲、形变的区域,从而能够降低贯通槽的边缘围成的边角部分顺着压差的方向弯曲、形变的幅度,两方面作用结合,使得支撑板几乎呈平直状延伸,进而可有效降低该边角部分接触顺着压差方向的滤膜的几率,即使接触滤膜的情况下,也可以大大减小边角部分对顺着压差方向的滤膜的摩擦作用,有效避免戳伤滤膜,起到保护滤膜的作用。另外贯通槽将支撑板两端的下游腔连通,滤液在滤膜的下游侧在流动性更好,更有利于滤液流向第二通孔,可以提高过滤效率。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面均设有用于密封固定滤膜的密封框,密封框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连接第一边、第二边的两条第三边,下游腔内的流体沿着从第一边到第二边的方向流动,贯通槽包括第一贯通部,第一贯通部沿支撑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贯通部到第一边、第二边的直线距离分别为S1和S2,S1/S2=2/3~3/2。采用前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贯通部处于设定区域内,对支撑板被滤膜覆盖的区域即密封框包围的区域的应力的释放效果好,且第一贯通部的边缘的弯曲、变形的幅度较小,不会戳伤滤膜。若S1/S2过小或过大,都可能导致第一贯通部的边缘弯曲、变形增加。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贯通部的长度为L1,下游腔在第一贯通部所在位置的截面宽度为W3,L1/W3=0.15~0.25;和/或,所述第一贯通部的宽度为W1,W1=1~3mm。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第一贯通部在下游腔宽度上的位置设计可以确保对密封框包围的区域的应力释放得足够充分,同时将第一贯通部的边缘的弯曲、变形的幅度限制在合理的范围;W1设计在合理范围内,不仅满足释放应力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对流体流经第一贯通部时的影响,让滤液经过第一贯通部时能够基本保持稳定。
[0009]进一步的,所述贯通槽包括第二贯通部,第二贯通部与第一贯通部交叉连通成一体。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第二贯通部可以增加贯通槽的整体面积,可以进一步提高应力释放效果,同时与第一贯通部交叉连通设置,对支撑板的结构强度影响小,确保第一贯通部和第二贯通部包围的边角部分不会形成幅度过大的弯曲、变形,不会戳伤滤膜。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贯通部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贯通部的长度为L2,下游腔在第二贯通部所在位置的截面长度为L3,L2/L3=0.05~0.1。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第二贯通部在下游腔长度上的位置设计可以确保对密封框包围的区域的应力释放得足够充分,同时将第二贯通部的边缘的弯曲、变形的幅度限制在合理的范围。若L2/L3过小,容易导致第二贯通部的释放应力作用被削弱,而L2/L3过大,则会导致支撑板的强度下降,反而会增加弯曲、变形的幅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贯通部的长度为L1,第二贯通部的长度为L2,L1=1.2L2~1.8L2;和/或,所述第二贯通部的宽度为W2,W2=1~3mm。采用前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贯通部设计得更长,可以降低支撑板在长度方向上出现的弯曲、变形对贯通槽产生的影响,有利于确保第一贯通部和第二贯通部包围的边角部分不会形成幅度过大的弯曲、变形,不会戳伤滤膜;W2设计在合理范围内,不仅满足释放应力的要求,而且可以减少对流体流经第二贯通部时的影响,让滤液经过第二贯通部时能够基本保持稳定。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贯通部和第一贯通部垂直交叉;和/或,所述第二贯通部与第一贯通部的交叉位置相对第一贯通部的长度中心偏移。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第二贯通部和第一贯通部垂直交叉不仅能够降低贯通槽对流体在下游腔内流动的影响,而且第二贯通部和第一贯通部垂直交叉形成的边角部分结构稳定性更高,更不易弯曲、变形;第二贯通部与第一贯通部的交叉位置相对第一贯通部的长度中心偏移,使贯通槽自身不关于第二贯通部的中心线对称,有利于更好地释放应力。
[0013]进一步的,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组件,包括第一端件、第二端件和密封堆叠于二者间的过滤单元,过滤组件具有流体入口、流体出口及与流体入口连通的上游腔,过滤单元包括支撑板和密封固定于支撑板两端的滤膜,支撑板与其两端的滤膜围成与流体出口连通的下游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上位于下游腔范围内设有贯通槽,贯通槽贯穿支撑板的两端并将两端下游腔连通,贯通槽成对镜像设置,成对贯通槽的对称线平行于下游腔内流体的流动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两端面均设有用于密封固定滤膜的密封框,密封框包括第一边、第二边和连接第一边、第二边的两条第三边,下游腔内的流体沿着从第一边到第二边的方向流动,贯通槽包括第一贯通部,第一贯通部沿支撑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贯通部到第一边、第二边的直线距离分别为S1和S2,S1/S2=2/3~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部的长度为L1,下游腔在第一贯通部所在位置的截面宽度为W3,L1/W3=0.15~0.25;和/或,所述第一贯通部的宽度为W1,W1=1~3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槽包括第二贯通部,第二贯通部与第一贯通部交叉连通成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通部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贯通部的长度为L2,下游腔在第二贯通部所在位置的截面长度为L3,L2/L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王文博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