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68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装置,包括上端盖、下端盖、进液口、出液口,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之间设有过滤单元,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通过所述过滤单元隔离,所述过滤单元包括外框、支撑层和过滤膜外框设有上下贯穿的流入口、流出口,连通所述支撑层和流出口的狭缝出口。过滤单元中间没有导流板阻隔,经其两侧膜进行过滤,透过膜的渗透液体可以汇集在一起,而后在压力驱动下流向出液口。此改进可以显著改善流体的流动效果,避免因料液的富集造成膜孔堵塞,降低膜内外的过滤阻力,渗透液流出速度显著提高。通过设置支撑层,使膜在受压时不至发生过大形变而导致孔结构受损,有效减少了膜面的形变和微缺陷;更有利于保证过滤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效除病毒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过滤装置主要通过分离膜的孔径筛分和/或吸附,实现对物料的分离。过滤具有能耗低、处理量大、不会破坏活性成分,成本较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在生物制药领域被广泛应用。
[0003]在众多的过滤装置中,除病毒过滤装置对过滤的要求更为严格,对于除病毒过滤器主要有以下要求:1.高病毒去除能力(LRV>4),2.高蛋白回收率,3.高滤液通量,4.可靠性高,系统简单,方便用户操作。
[0004]CN101868293A公开了一种堆叠板式过滤盒体,包括了单一入口、出口和排气口,盒体由多个过滤单元组成,并通过上下端盖进行密封。过滤膜负载于过滤单元的两侧,且单侧由两层过滤膜堆叠形成,通过过滤单元的孔通道滤出渗透液,实现了进口端和出口端分离。该过滤盒体中,过滤单元将两侧膜分离,使过滤测液体必须沿过滤单元上的流道经过2次出液孔流向出口,复杂的流道设计大大加长了流体的流动距离,相同过滤面积下流速偏低,影响了过滤效率,在多个过滤单元堆叠效应下,此现象更加明显。此外,流速降低会使料体中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堆积在膜表面,加剧浓差极化效应,对过滤精度造成不利的影响。
[0005]CN216171417U公开一种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了上端盖,下端盖和包括在端盖之间的多个过滤单元,其中上端盖含有排气孔,下端盖含有进料液的进口和渗透液的出口,过滤单元两侧有过滤膜用于分离料液。该专利改进了过滤单元,提供了多个进料液路径,提高了料液到达膜上游的效率,并对过滤单元的导流装置作了改进,增加过滤液引导槽数量,提升了滤出液排除的效率。但过滤单元的导流板依然存在,这会隔断两侧过滤膜的下游滤出液的流道,使渗透通量降低,加剧浓差极化。此外,导流板上的线型流道会对膜面造成损伤,出现缺陷孔,降低过滤精度。
[0006]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过滤装置,其过滤单元具有更宽阔的流动路径,以实现较高的渗透通量,更充分的湍流和更低的浓差极化;对膜结构进行保护,防止过滤过程中膜面受压变形造成的缺陷孔与物理损伤,实现高效率且高精度的过滤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过滤装置。
[0008]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过滤装置,包括上端盖、下端盖、进液口、出液口,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之间设有过滤单元,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通过所述过滤单元隔离,
[0010]所述过滤单元包括外框、支撑层和过滤膜;
[0011]所述过滤膜覆盖在所述支撑层的上下表面并密封固定在所述外框表面;
[0012]所述外框设有上下贯穿的流入口和流出口,所述流出口设有连通所述支撑层的狭
缝出口,所述流出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
[0013]所述流入口和所述过滤膜间设有容纳液体的空间,所述流入口和所述进液口连通;
[0014]所述上端盖与相邻的过滤单元相互配合并使该过滤单元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相互隔离;
[0015]所述下端盖与相邻的过滤单元相互配合并使该过滤单元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相互隔离。
[0016]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所述外框具有中央凹陷,所述过滤膜固定在所述中央凹陷的内边缘表面。
[0017]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下端盖。
[0018]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所述上端盖还设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进液口连通。
[0019]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过滤单元相互焊接,使过滤单元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相互隔离,相邻的过滤膜间形成过滤腔体。
[0020]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所述过滤单元的外框设有围闭的密封线,相邻的两个所述过滤单元通过所述密封线相互焊接。
[0021]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环绕所述流出口设有密封线,相邻的两个所述过滤单元通过所述密封线相互焊接,将流出口隔离。
[0022]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过滤单元的流入口和流出口分别直接连通。
[0023]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所述过滤单元的两面为对称结构。
[0024]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所述支撑层为无纺布型或筛网型和/或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0.05~2.0mm。
[0025]在一些过滤装置的实例中,所述过滤膜为双层过滤膜。
[002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技术一些实例的过滤装置,其过滤单元中间没有导流板阻隔,经其两侧膜进行过滤,透过膜的渗透液体可以汇集在一起,而后在压力驱动下流向出液口。此改进可以显著改善流体的流动效果,避免因料液的富集造成膜孔堵塞,降低膜内外的过滤阻力,渗透液流出速度显著提高。
[0028]本技术一些实例的过滤装置,通过设置支撑层,使膜在受压时不至发生过大形变而导致孔结构受损,有效减少了膜面的形变和微缺陷;更有利于保证过滤效果。
[0029]本技术一些实例的过滤装置,可以简单通过堆叠过滤单元来增加过滤面积,过滤面积与透过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该流道设计形式可以有效减小压力累计,产品的可放大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例过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例过滤单元的外框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本技术一些实例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图3 中A

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图3 中B

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是本技术一些实例过滤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7是图6出液口部分的局部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注:
[0038]上端盖

1、排气阀

11、下端盖

2、进液口

21、出液口

22
[0039]过滤单元

3、外框

31、支撑层

32、过滤膜

33、过滤腔体

34、密封线

35
[0040]流入口

311、流出口

312、狭缝出口

313。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装置,包括上端盖、下端盖、进液口、出液口,所述上端盖和所述下端盖之间设有至少一组过滤单元,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通过所述过滤单元隔离,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外框、支撑层和过滤膜;所述过滤膜覆盖在所述支撑层的上下表面并密封固定在所述外框表面;所述外框设有上下贯穿的流入口,所述流入口和所述过滤膜间设有容纳液体的空间,所述流入口和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外框设有上下贯穿的流出口,所述流出口和所述流入口通过设有连通所述支撑层的狭缝出口连通,所述流出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上、下端盖与过滤单元相互配合并使该过滤单元的流入口和流出口相互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具有中央凹陷,所述过滤膜固定在所述中央凹陷的内边缘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设置在下端盖和/或所述上端盖还设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与所述进液口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英杰张曙光宋明宇邹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乐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