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0896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运动面层单元铺设在基础面上;在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下方的所述基础面上铺设连接条带;在所述连接条带上设置胶接层;使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通过所述胶接层与所述连接条带连接。上述铺装方法连接条带能够防止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处因老化而起翘、萎缩等现象发生,具有一定的抗变形作用,并且由于运动面层底部未使用胶水与基础面粘接,而仅在接缝位置下方设置胶接层,并且胶接层与基础面之间设置连接条带进行隔离,能够在运动面层底部形成透气透水的通路。当基础面产生水蒸气时,水蒸气因有一定的空间而流动,减少预制型卷材因不透气而产生起鼓的现象。产生起鼓的现象。产生起鼓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运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运动面层指球场、跑道等运动场地的表面层,可以满足运动项目所需要的摩擦力、保护、标识、色彩、反光等特性要求。预制型运动面层一般采用橡胶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原料混合、密炼、压延、复合、压花成型、硫化定型、冷却、收卷等工序制备得到。预制型运动面层是工厂中预制而成,使用时将其运输至施工现场,再逐块铺设、粘接于沥青或水泥基础之上。
[0003]以预制型橡胶跑道为例,传统的铺装方法如下:
[0004]首先,进行跑道的定位试铺工作。从跑道100米或110米起跑端处开始先铺第一道直道,然后顺铺至终点处弯道,再顺接铺至对面直道,再顺接铺至起点端弯道并与始铺直道接齐。按以上方法铺第二直道至最后一道直道。再铺设排水沟面、半圆区、终点区直段、辅助区,每道铺设前都应进行定位试铺,并做必要的修剪。试铺后原地收卷。
[0005]随后,进行跑道的粘接铺装工作。将胶粘剂搅拌均匀后在定位好的场地上施胶,将橡胶卷材滚铺在胶水上,用滚压筒在卷材面上滚压,赶出空气,提高胶粘效果。铺设完的卷材的边缘用砖块压紧,使其粘接牢固。粘接时,纵向接口采用平接推挤法施工,横向接口采用预长推挤法施工,尽量避免接缝处留存缝口。胶水固化后对接缝进行检查,对于未灌满胶的接缝,可通过压胶法打胶压填接缝,待固化后用割刀修平。再经划线、检查,即可完成施工。
[0006]然而,上述传统铺装方法采用全场覆盖式涂抹胶水,再粘接橡胶材料的方式,存在透气性不佳的问题,容易引起运动面层起鼓的情况。例如,在早晨、梅雨季节等空气湿度较大的时候施工,未控制好施工时间,使得运动面层下方含水量高,经过暴晒则可能发生起鼓的情况。又如,胶料中加入的胶粉、胶粒或砂等填充料由于淋湿或发霉等原因而含水量较高,也可能导致运动面层起鼓、不平整,容易造成运动人员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以解决传统的预制型运动面层铺装方法容易出现起鼓现象的问题。
[0008]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将多个运动面层单元铺设在基础面上;
[0010]在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下方的所述基础面上铺设连接条带;
[0011]在所述连接条带上设置胶接层;
[0012]使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通过所述胶接层与所述连接条带连接。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下方的所述基础面上铺设连接条带的步骤包括:
[0014]翻折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露出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之间的所述基础面;
[0015]在露出的所述基础面上铺设连接条带;
[0016]所述使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通过所述胶接层与所述连接条带连接的步骤包括:
[0017]复原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使所述端部粘贴在所述胶接层上,并使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对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设有榫卯结构,复原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后,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通过所述榫卯结构连接。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通过所述榫卯结构连接后,在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上打上码钉,以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胶接层固化后,拆去所述码钉。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带为无纺布、玻璃纤维网格布、聚酯纤维布、尼龙布、聚氯乙烯布中的至少一种。
[00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接层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23]108A胶
ꢀꢀꢀꢀꢀꢀꢀ5‑
30份;
[0024]催干剂
ꢀꢀꢀꢀꢀꢀꢀ
0.1

1.2份;
[0025]水
ꢀꢀꢀꢀꢀꢀꢀꢀꢀꢀꢀ
0.1

1.2份。
[00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带的宽度为5cm~80cm。
[00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带的厚度为0.02mm~3mm。
[002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接层的厚度为0.02mm~2mm。
[00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接层为连续的条带状。
[003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接层包括多个区段,多个所述区段沿接缝的延伸方向在所述连接条带上间隔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材料包括橡胶。
[003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缝位置为相邻所述运动面层单元之间的横向接缝位置和/或纵向接缝位置。
[0032]与现有方案相比,上述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3]上述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在相邻的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下方的基础面上铺设连接条带,并使相邻的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通过胶接层与连接条带连接,实现多个运动面层单元的稳固连接铺装,连接条带能够防止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处因老化而起翘、萎缩等现象发生,具有一定的抗变形作用。由于胶接层仅设置在连接条带上而未设置在基础面上,运动面层底部未使用胶水与基础面粘接,而仅在接缝位置下方设置胶接层,并且胶接层与基础面之间设置连接条带进行隔离,能够在运动面层底部形成透气透水的通路。当基础面产生水蒸气时,水蒸气因有一定的空间而流动,减少预制型卷材因不透气而产生起鼓的现象。
[0034]相较于传统的铺装方法,上述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仅在连接条带上设置胶接层,因而耗时更少,且操作更为简单便捷,能够降低施工方对专业施工人员的依赖。
附图说明
[0035]图1为采用一实施例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铺装得到的运动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相邻的运动面层单元连接的示意图;
[0037]图3为一实施例的铺设方法中在第一运动面层单元和之间第二运动面层单元的基础面上设置连接条带并在连接条带上设置胶接层的示意图;
[0038]图4为另一实施例的铺设方法中在第一运动面层单元和之间第二运动面层单元的基础面上设置连接条带并在连接条带上设置胶接层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10、第一运动面层单元;120、第二运动面层单元;101、榫卯结构;200、连接条带;300、胶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4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多个运动面层单元铺设在基础面上;在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下方的所述基础面上铺设连接条带;在所述连接条带上设置胶接层;使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通过所述胶接层与所述连接条带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下方的所述基础面上铺设连接条带的步骤包括:翻折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露出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之间的所述基础面;在露出的所述基础面上铺设连接条带;所述使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接缝位置通过所述胶接层与所述连接条带连接的步骤包括:复原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使所述端部粘贴在所述胶接层上,并使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对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设有榫卯结构,复原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后,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通过所述榫卯结构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通过所述榫卯结构连接后,在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的端部上打上码钉,以固定连接相邻的所述运动面层单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制型运动面层的铺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陈敏陈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同欣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