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通风
,特别涉及一种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以及行车速度、密度的加大,加之特长隧道的特殊结构和环境条件,隧道中极易造成交通事故并诱发火灾等事故;隧道火灾往往伴随着高温、烟气、能见度下降等状况,造成逃生困难,且会影响外部救援到达现场展开施救工作;因此,需要在隧道内设置通风装置,在发生隧道火灾时快速排出烟气。
[0003]目前在隧道领域,排烟口多采用多级叶片进行开关工作,排烟道上设置的排烟口一般按图集号为07K103
‑
1的多叶型排烟口进行设计,该排烟口由多级叶片组成,通过四连杆机构驱动叶片实现排烟口的开启与关闭;隧道排烟道一般需每隔60米设一组排烟口,平时排烟口处于关闭状态,发生火灾时火灾点附近的几组排烟口开启;但是多叶型排烟口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叶片缝隙面积大、密封性差、漏风严重的缺陷,规范要求电动排烟口漏风量不能超过700m3/h
·
m2,目前市场上密封性能较好的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用于隧道内的通风排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包括:框架阀体,在所述框架阀体上形成有沿横向排布的通风口和留置口,所述通风口用以与隧道内的排烟通道连通;叶板,沿横向活动安装于所述框架阀体,在所述叶板的活动行程上,所述叶板具有避让位置以及闭合位置,在所述避让位置,所述叶板活动至与所述留置口相对设置,以避让所述通风口进行排烟,在所述闭合位置,所述叶板活动至与所述通风口相对设置,以闭合所述通风口;以及,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叶板在所述避让位置和所述闭合位置之间切换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和所述留置口对应设置为排烟口结构组,所述排烟口结构组设置多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阀体包括:两个横梁以及两个纵梁,首尾连接呈框状设置;以及,支撑梁,沿横向延伸设置且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纵梁上,以将所述框架阀体分隔为纵向上排布的两个分阀体部;其中,至少一所述分阀体部上均设有多个所述排烟口结构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阀体包括支撑梁,以将所述框架阀体分割为纵向上排布的两个分阀体部,在所述框架阀体沿纵向上的两个侧端以及所述支撑梁分别相对于所述两个侧端的侧部均设有横向延伸的导轨槽,所述导轨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通风口和所述留置口处;在所述叶板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设有滚轮,所述滚轮抵接于所述导轨槽的一侧并沿所述导轨槽的长度方向移动设置;和/或,所述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还包括环绕所述叶板套设的密封件,以使所述叶板密封所述留置口和/或所述通风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槽内与所述滚轮抵接的一侧的部分槽侧壁段设有垫块,以使所述滚轮移动至与所述垫块抵接时,所述叶板沿其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与所述导轨槽的另一槽侧壁抵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闭型门式电动排烟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阀体包括框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框本体内的支撑梁,以将所述框架阀体分割为纵向上排布的两个分阀体部,各所述分阀体部上均形成有所述通风口和所述留置口,且两个所述通风口在纵向上相对设置,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远,车轮飞,林昶隆,陈慧,李国栋,雷崇,付维纲,蔡崇庆,夏继豪,李森生,杨礼桢,刘健,甘甜,刘俊,王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