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9076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桑叶原料进行预处理,制备桑叶茶粗产品;向桑叶茶粗成品中接种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桑叶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的桑叶茶,和传统桑叶茶相比,提高了桑叶茶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同时去除了桑叶的青草腥味,改善了桑叶茶的口感。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桑叶茶,在桑叶茶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和口感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茶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和口感方面都有很大提升。茶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和口感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制备
,特别是涉及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桑叶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是蚕的日常食物,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叶等。桑叶为传统药食两用的资源。研究显示,桑叶含有黄酮、多糖、生物碱、γ

氨基丁酸等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衰老、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由于桑叶含有的营养物质丰富且具有多重药理活性,国内外学者在桑叶功能活性和功能食品开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桑叶已被开发制成桑叶茶、桑叶咀嚼片、桑叶干粉、桑叶营养素等食品和保健品。
[0003]桑叶茶,也指采用纯桑叶制作的产品,主要原料为桑树嫩叶,桑叶茶以冲泡为主要食用方式。由于桑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植物纤维。桑叶茶不仅可以提高桑叶的附加值,还可以延长桑叶的保质期。桑叶茶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桑叶绿茶、桑叶红茶、桑叶乌龙茶、桑叶菊花茶等,产品保留有桑叶降糖、降脂、减肥、美容的功效,适合各类人群饮用和食用。参考茶叶工艺加工,传统桑叶茶的加工只是对桑叶的杀青和简单炒制,只是提供了桑叶功能性成分的一种简单保存和利用方式,但桑叶中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很低,因此桑叶茶中的功能性成分含量较低。同时,在开发桑叶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桑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复杂,且具有较重而独特的青草腥味,导致桑叶相关产品难以被大部分消费者接受,阻碍了其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制得的桑叶茶,提高了桑叶茶的功能性成分含量,改善了桑叶茶的口感。
[000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对桑叶原料进行预处理,制备桑叶茶粗产品;
[0008]向桑叶茶粗成品中接种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桑叶茶。
[000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酸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1~10)。
[0010]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量的0.1%~1%。
[0011]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发酵的参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1)湿度为70%~80%;(2)温度为20℃~45℃;(3)时间为7天~10天;(4)方式为渥堆发酵。
[0012]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13]对所述桑叶原料进行定色处理,将定色处理后的产物进行破壁处理,得桑叶中间品,将所述桑叶中间品进行异味去除处理,得桑叶茶粗产品。
[00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预处理后,包括向所述桑叶茶粗成品中加入植物水提液,将所得混合物进行第一汽蒸的步骤。
[0015]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桑叶粗产品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的用料质量比为(5~10):1。
[0016]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发酵后,还包括向所述发酵后的产物中加入植物水提液,将所得混合物进行第二汽蒸的步骤。
[00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发酵后的产物与所述植物水提液用料质量比为(5~10):1。
[00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汽蒸和第二汽蒸工艺的参数各自独立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1)温度为102℃~121℃;(2)时间为5min~10min。
[0019]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植物水提液中的植物选自大麦、茉莉花和金银花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桑叶茶,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制得。
[0021]与传统方案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通过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协同发酵,制备的桑叶茶,和传统桑叶茶相比,提高了桑叶茶的功能性成分含量,同时去除了桑叶的青草腥味,改善了桑叶茶的口感。采用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桑叶茶,在桑叶茶的功能性营养成分和口感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桑叶茶的实际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桑叶茶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术语
[0027]除非另外说明或存在矛盾之处,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或短语具有以下含义:
[0028]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和/或”、“或/和”、“及/或”的选择范围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所列项目中任一个项目,也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所述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包括任意的两个相关所列项目、任意的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或者全部相关所列项目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当用至少两个选自“和/或”、“或/和”、“及/或”的连词组合连接至少三个项目时,应当理解,该技术方案毫无疑问地包括均用“逻辑与”连接的技术方案,还毫无疑问地包括均用“逻辑或”连接的技术方案。比如,“A及/或B”包括A、B和A+B三种并列方案。又比如,“A,及/或,B,及/或,C,及/或,D”的技术方案,包括A、B、C、D中任一项(也即均用

逻辑或”连接的技术方案),也包括A、B、C、D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也即包括A、B、C、D中任两项或任三项的组合,还包括A、B、C、D的四项组合(也即均用“逻辑与”连接的技术方案)。
[0029]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多个”、“多种”、“多次”、“多元”等,如无特别限定,指在数量上大于2或等于2。例如,“一种或多种”表示一种或大于等于两种。
[0030]本专利技术中,涉及“优选”、“更好”、“更佳”、“为宜”仅为描述效果更好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应当理解,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1]本专利技术中,涉及“进一步”、“更进一步”、“特别”等用于描述目的,表示内容上的差异,但并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2]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可选地”、“可选的”、“可选”,指可有可无,也即指选自“有”或“无”两种并列方案中的任一种。如果一个技术方案中出现多处“可选”,如无特别说明,且无矛盾之处或相互制约关系,则每项“可选”各自独立。
[0033]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第四方面”等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也不能理解为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重要性或数量。而且“第一”、“第二”、“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对桑叶原料进行预处理,制备桑叶茶粗产品;向桑叶茶粗成品中接种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发酵,制备桑叶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突散囊菌的菌母液和鼠李糖乳酸菌的菌母液的质量比为1:(1~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突散囊菌和鼠李糖乳酸菌的总接种量为所述桑叶茶粗成品质量的0.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的参数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1)湿度为70%~80%;(2)温度为20℃~45℃;(3)时间为7天~10天;(4)方式为渥堆发酵。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桑叶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桑叶原料进行定色处理,将定色处理后的产物进行破壁处理,,将破壁后的产物进行异味去除处理,得桑叶中间品。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倩邹宇晓廖森泰黎尔纳庞道睿陈若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