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9063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气浮设备;所述涡凹气浮设备包括:气浮箱体、浮渣收集和排泄系统和溢流出水系统;还包括刮泥机构;所述刮泥机构包括:循环滑槽,所述气浮池内位于气浮箱体两侧内表面均开设有循环滑槽;滑块,两个所述循环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连接杆,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端面共同固连有连接杆;伸缩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固连有两个伸缩杆;浮块,两个所述伸缩杆顶部固连有浮块;收集仓,所述循环滑槽右侧设置有收集仓;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在利用气浮设备对油墨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刮板的长度是恒定的,当气浮池内的水有波动时,会导致刮板在刮除废渣时出现刮除不完全的现象。不完全的现象。不完全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的说是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性油墨主要指的是将具有水溶性的各种高分子水性化学颜料树脂和其他水溶性化学颜料、分散剂等化学颜料以及其它相关各种化学品和助剂经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活性反应进行制备而组合成的并且具有一定水溶性的化学油墨。目前,水性油墨广泛应用于印刷行业和包装行业,包括书籍、杂质、宣传产品等的印刷和烟酒、食品饮料、儿童玩具等产品纸质包装等等。
[0003]水性油墨废水的处理工艺如下:
[0004]将水性油墨废水收集至收集池,将收集池中的水性油墨废水泵入调整池中,废水在调整池中进行曝气;将经过调整池水质调匀的水性油墨废水泵入快混池中,再在慢速搅拌的条件下投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将废水中的丙烯酸树脂等有机污染悬浮颗粒和胶体转化成肉眼可见的大颗粒悬浮物。
[0005]用气动隔膜泵将经过预处理的油墨废水全部打入厢式压滤机,利用压滤机将大颗粒悬浮物全部截留,滤布透过水进行后续处理,压滤液进入滤液池。
[0006]随后将滤液池中的废水泵入反应池中进行反应,随后将废水泵入气浮设备中在此进行处理,经过上述处理后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0007]在利用气浮设备对油墨污水进行处理时,由于刮板的长度是恒定的,当气浮池内的水有波动时,会导致刮板在刮除废渣时出现刮除不完全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气浮设备;所述涡凹气浮设备包括:气浮箱体、浮渣收集和排泄系统、溢流出水系统和电控系统;
[0010]所述气浮箱体包括曝气池和气浮池;所述曝气池内安装有涡凹曝气机;
[0011]还包括刮泥机构,且刮泥机构设置在气浮池内;所述刮泥机构包括:
[0012]循环滑槽,所述气浮池内位于气浮箱体两侧内表面均开设有循环滑槽;所述循环滑槽为长圆形槽,即上下两侧的槽为相互平行的平行槽,左右两侧的槽为半圆槽;
[0013]滑块,两个所述循环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且滑块的为矩形块;所述滑块的宽度小于循环滑槽的宽度;
[0014]连接杆,两个所述滑块相对的一侧端面共同固连有连接杆;
[0015]伸缩杆,所述连接杆外表面固连有两个伸缩杆,且伸缩杆竖直向上;
[0016]浮块,两个所述伸缩杆顶部固连有浮块;
[0017]第一转杆,所述循环滑槽左侧位于气浮箱体内壁中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部分延伸出气浮箱体并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转杆上固连有第一线轴,第一线轴上缠绕有第一拉绳,且第一拉绳另一端与连接杆固连;所述循环滑槽靠近第一转杆的一侧,位于循环滑槽内设置有第一触头;
[0018]第二转杆,所述循环滑槽右侧位于气浮箱体内壁中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部分延伸出气浮箱体并与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转杆上固连有第二线轴,第二线轴上缠绕有第二拉绳,且第二拉绳另一端与连接杆固连;所述循环滑槽靠近第二转杆的一侧,位于循环滑槽内设置有第二触头;
[0019]收集仓,所述循环滑槽右侧设置有收集仓。
[002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设置在循环滑槽的左上方位置;所述第二转杆设置在循环滑槽的右下方位置;
[0021]所述滑块为塑料制作而成。
[0022]优选的,所述滑块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滚珠槽,且滚珠槽内均固连有弹簧;每个所述滚珠槽内均转动连接有滚珠,且滚珠与弹簧的作用力下部分延伸出滚珠槽,且滚珠延伸出滚珠槽的一侧与循环滑槽贴合;所述滚珠与弹簧并无连接关系。
[0023]优选的,所述浮块外表面包裹有隔层;
[0024]所述隔层与浮块外表面通过魔术贴连接。
[0025]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外表面设有均匀布置的转叶;
[0026]所述转叶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8]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将浮块设置在伸缩杆上,当气浮池内的水出现波动时,浮块可以跟随废水的波动移动,从而使浮块始终位于水面上移动,从而可以将水面上的废渣刮入收集仓内,从而避免刮板为固定的,当水面出现波动时,会导致废水表面的废渣刮除不完全,同时由于伸缩杆和浮块的最大长度小于循环滑槽下方的平行槽到废水表面的距离,当滑块滑动至循环滑槽下方的平行槽内时,从而可以将浮块拉至废水内并向第一转杆位置滑动,在此过程中可以防止浮块向第一转杆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浮块处于水面,从而推动废渣向第一转杆位置移动,影响对废渣的刮除。
[0029]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由于第一转杆设置在循环滑槽的左上方位置,第二转杆设置在循环滑槽的右下方位置,当第一转杆在转动缠绕第一拉绳时,可以通过第一拉绳将滑块从循环滑槽下方的平行槽拉至循环滑槽中左侧的半圆槽的上半部分,当第二拉绳拉动连接杆的过程中,可以使滑块更好的滑入循环滑槽上方的平行槽内,当第二转杆在转动缠绕第二拉绳时,可以通过第二拉绳将滑块从循环滑槽上方的平行槽拉至循环滑槽中右侧的半圆槽的下半部分,当第一拉绳拉动连接杆的过程中,可以使滑块更好的滑入循环滑槽下方的平行槽内,从而可以更好的使滑块在循环滑槽内循环滑动。
[0030]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由于转叶的存在,在连接杆缓慢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转叶移动,在转叶移动的过程中在废水的作用下会发生转动,在转叶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对废水进行轻微搅动,从而可以加快废水中悬浮物上移的速度。
附图说明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33]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35]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B

B处剖视图;
[0036]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中C处局部放大图;
[0037]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滑块与循环滑槽的配合剖视图。
[0038]图中:
[0039]1、气浮箱体;11、曝气池;12、气浮池;13、涡凹曝气机;14、收集仓;2、循环滑槽;21、滑块;22、连接杆;23、伸缩杆;24、浮块;25、滚珠槽;26、滚珠;27、隔层;28、转叶;3、第一转杆;31、第一电机;32、第一拉绳;33、第二转杆;34、第二电机;35、第二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41]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
[0042]包括气浮设备;所述涡凹气浮设备包括:气浮箱体1、浮渣收集和排泄系统、溢流出水系统和电控系统;
[0043]所述气浮箱体1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油墨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气浮设备;所述涡凹气浮设备包括:气浮箱体(1)、浮渣收集和排泄系统、溢流出水系统和电控系统;所述气浮箱体(1)包括曝气池(11)和气浮池(12);所述曝气池(11)内安装有涡凹曝气机(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泥机构,且刮泥机构设置在气浮池(12)内;所述刮泥机构包括:循环滑槽(2),所述气浮池(12)内位于气浮箱体(1)两侧内表面均开设有循环滑槽(2);所述循环滑槽(2)为长圆形槽,即上下两侧的槽为相互平行的平行槽,左右两侧的槽为半圆槽;滑块(21),两个所述循环滑槽(2)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21),且滑块(21)的为矩形块;所述滑块(21)的宽度小于循环滑槽(2)的宽度;连接杆(22),两个所述滑块(21)相对的一侧端面共同固连有连接杆(22);伸缩杆(23),所述连接杆(22)外表面固连有两个伸缩杆(23),且伸缩杆(23)竖直向上;浮块(24),两个所述伸缩杆(23)顶部固连有浮块(24);第一转杆(3),所述循环滑槽(2)左侧位于气浮箱体(1)内壁中转动连接有第一转杆(3),且第一转杆(3)部分延伸出气浮箱体(1)并与第一电机(31)连接;所述第一转杆(3)上固连有第一线轴,第一线轴上缠绕有第一拉绳(32),且第一拉绳(32)另一端与连接杆(22)固连;所述循环滑槽(2)靠近第一转杆(3)的一侧,位于循环滑槽(2)内设置有第一触头;第二转杆(33),所述循环滑槽(2)右侧位于气浮箱体(1)内壁中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33),且第二转杆(33)部分延伸出气浮箱体(1)并与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有明陈明国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州祥云大宇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