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蚕饲养用具以及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9019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桑蚕饲养用具,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镂空区域的养殖板,所述镂空区域设有柔性材质制得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铺设有供桑蚕爬升的孔洞;所述覆盖层用于放置饲养膏料,并且放置饲养膏料的部位受重向下塌陷形成喂料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桑蚕的活动,并降低桑蚕的爬升难度。并降低桑蚕的爬升难度。并降低桑蚕的爬升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桑蚕饲养用具以及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桑蚕饲养用具以及养殖装置,涉及桑蚕养殖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桑蚕养殖的工业化程度提升,应用在桑蚕饲养、结茧等环节使用的装置和用具类型较多,并且这些装置或用具的设计都基本以提高桑蚕养殖的效率为主要目的。
[0003]公开号为CN114653656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工厂化养蚕用养殖框,包括框体,框体的侧面设有透气槽,其特征在于:框体内对称分布有搁板卡座,搁板卡座包括固定托块和L形卡块,L形卡块设于固定托块上,固定托块设于框体的底板上,L形卡块的内侧设有弹性拱条;固定托块的底部设有延伸部,延伸部穿出框体的底板,框体的底板上设有透气孔。
[0004]该养殖框有以下缺点:该养殖框只有其侧面的透气槽能够通气,使得养殖框的空气流通效果一般。另外,该养殖框的侧面设置有加强筋,用以提高结构强度以避免堆叠多层后容易受压变形,然而设置的加强筋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透气槽流通空气的性能,从而使得空气流通效果变得更差。
[0005]公开号为CN114073243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养殖用便于码垛的搁板,包括板体。板体设有网板。通过在板体上设置网板,网板形成有饲养孔,便于蚕虫通过饲养孔从该搁板下方爬升到该搁板,从而实现蚕虫的自我转移,在此过程中完成蚕虫饲养环境的更换,且方便了蚕虫转移到下一龄的饲养框中,解决蚕虫转移的问题。
[0006]该搁板存在以下缺点:首先,搁板在叠层后,两个隔板之间需要一定的间隔距离以供给桑蚕活动空间,间隙过小不利于桑蚕自由活动而且还可能存在压伤桑蚕的情况,然而隔板的间隙过大则会提高桑蚕向上爬升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低龄阶段的幼蚕,使其无法爬上到上一层搁板,从而影响到桑蚕的进食和成长。
[0007]公开号为CN210157875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便于出茧的簇具,包括框架和安装板,还包括簇笼,安装板上设置有簇笼穿槽,簇笼固定安装在簇笼穿槽上,簇笼的底部设置有顶出装置;框架、安装板和簇笼为本装置簇具的主体,为熟蚕结茧提供空间,并且对产生的蚕茧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0008]该簇具存在以下缺陷:每个簇笼只能允许单个桑蚕进行结茧的空间,使得桑蚕在爬升到簇笼内存在着竞争机制,这对桑蚕结茧的效率造成很大影响。另外,一般情况下在桑蚕结茧前会在其私聊中添加例如蜕皮激素等催化其结茧速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移动并爬升到边缘位置簇笼的桑蚕还可能发生提前结茧的现象,对后续蚕茧的收集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桑蚕饲养用具,有利于桑蚕的活动,并降低桑蚕的爬升难度。
[0010]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11]一种桑蚕饲养用具,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镂空区域的养殖板,所述镂空区域设有柔
性材质制得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铺设有供桑蚕爬升的孔洞;所述覆盖层用于放置饲养膏料,并且放置饲养膏料的部位受重向下塌陷形成喂料区域。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覆盖层设为织网,织网的网孔形成供桑蚕爬升的所述孔洞。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织网的网孔设为六边形网孔。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织网由尼龙材质制得。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覆盖层的边缘部分固定在所述养殖板的顶面,其余部分将所述镂空区域遮盖。
[0016]一种养殖装置,包括多层堆叠的桑蚕饲养用具。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养殖框,所述养殖框内放置多层堆叠的桑蚕养殖用具,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任意相邻两层养殖板相对的面上分别设有插嵌配合的插入件和插槽。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养殖框的底板上设有多个位于其边缘处并且呈竖立状的定位件,所述养殖板的边缘设有多个避让定位件的缺口。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通过在养殖板上设置柔性材质的覆盖层,使得相邻两层覆盖层之间形成足够桑蚕活动的空间,并且利用覆盖层受压向下塌陷的特性,使得覆盖层放置饲养膏料的部位形成向下塌陷的喂料区域,并缩短了所对应的间隙距离,从而有利于桑蚕尤其是低龄幼蚕的爬升。
附图说明
[0022]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0023]图1为桑蚕养殖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4]图2为由多层养殖框堆叠形成的桑蚕养殖载架的示意图;
[0025]图3为养殖框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4为养殖框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5为养殖框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6为养殖板的俯视示意图;
[0029]图7为养殖板放置饲养膏料后的示意图;
[0030]图8为结茧盘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9为结茧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诱导柱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
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35]参照图1,一种桑蚕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框1、养殖板2、结茧盘3。所述养殖框1是养殖板2以及结茧盘3承载的用具,所述养殖板2是用来给桑蚕进行喂料的,使用时会使用到多个,一般情况下会使用到3

5个,并且是堆叠在养殖框1内的,可以全部堆叠在养殖框1内,也可以将使用完的养殖板2从养殖框1内抽出,只在养殖框1内保留2层。所述结茧盘3是用于桑蚕进行结茧的,其放置在养殖框1内的最上方,即位于多层堆叠的养殖板2的上方。
[0036]一个养殖框1即进行一笼桑蚕养殖,在实际养殖桑蚕的应用过程中,通常是将多个养殖框1叠层进行多笼的桑蚕养殖,从而实现高效率的工业化桑蚕养殖模式。
[0037]参照图2

图5,多层堆叠的所述养殖框1构成了桑蚕的养殖载架,所述养殖框1包括底板11、四个共同形成矩形合围的围栏板12,所述围栏板12的宽度限定了所述养殖框1内的装载空间,即在养殖框1内能堆叠的养殖板2的层数。所述围栏板12的顶边具有有向外弯折形成的承载板13,在俯视视角下,所述承载板13呈矩形的边条结构。所述底板11的底面在边缘处设置有多个支撑座14,多层养殖框1堆叠构成养殖载架的情况下,所述支撑座14将相邻两层养殖框1之间间隔开,并形成了供养殖框1内桑蚕换气的透气窗1

A,所述透气窗1

A为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桑蚕饲养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镂空区域的养殖板,所述镂空区域设有柔性材质制得的覆盖层;所述覆盖层铺设有供桑蚕爬升的孔洞;所述覆盖层用于放置饲养膏料,并且放置饲养膏料的部位受重向下塌陷形成喂料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蚕饲养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设为织网,织网的网孔形成供桑蚕爬升的所述孔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桑蚕饲养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网的网孔设为六边形网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桑蚕饲养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网由尼龙材质制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桑蚕饲养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覆盖层的边缘部分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再平陈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中江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