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90097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所述的断路器壳体上端设有用于保护断路器壳体的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上固定连接有母线排,所述的断路器壳体上端设有电源端子,所述的断路器壳体下端设有负载端子,所述的电源端子与负载端子间设有开关组件,所述的开关组件旁设有用于保护开关组件的灭弧室,所述的电源端子分别与母线排和开关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负载端子与开关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直流断路器的灭弧能力较差导致其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较低、稳定性强、安全性高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安全性高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安全性高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断路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结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直流断路器。

技术介绍

[0002]断路器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开关装置,且一般有直流断路器和交流断路器。由于交流电的每个周期都有自然过零点,在过零点容易熄弧;而直流电没有零点,电弧难以熄灭。而现有的直流断路器,在使用过程中,通常需要额外增设灭弧装置以增强灭弧能力,此外,由于其动触点和静触点的相对位置设置,使得产生的电弧难以熄灭,容易引发事故。
[0003]常规的断路器在与汇流箱母线连接时一半需要通过多个水平的和竖直的导体连接件进行转接连接,而且在转接连接时还需要增加多个联结点,使导电回路容易发热量较大,温升较高,不但浪费材料而且占用空间较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4]综上所述,如何对现有直流断路器进行改进,以提高其灭弧能力,保证使用时的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统的直流断路器的灭弧能力较差导致其安全性较低的问题,现提供具有灭弧能力较强和安全性较高的一种直流断路器。
[0006]本技术的一种直流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所述的断路器壳体上端设有用于保护断路器壳体的防护罩,所述的防护罩上固定连接有母线排,所述的断路器壳体上端设有电源端子,所述的断路器壳体下端设有负载端子,所述的电源端子与负载端子间设有开关组件,所述的开关组件旁设有用于保护开关组件的灭弧室,所述的电源端子分别与母线排和开关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负载端子与开关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关组件包括左侧断路开关,所述的左侧断路开关右侧设有右侧断路开关,所述的左侧断路开关和右侧断路开关间设有中间断路开关,所述的中间断路开关的输入端与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的中间断路开关的输出端与右侧断路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右侧断路开关的输出端与左侧断路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左侧断路开关的输出端与负载端子电性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左侧断路开关包括左侧静触头,所述的左侧静触头上方配有与左侧静触头配合使用的左侧动触头,所述的中间断路开关包括中间静触头,所述的中间静触头上方配有与中间静触头配合使用的中间动触头,所述的右侧断路开关包括右侧静触头,所述的右侧静触头上方配有与右侧静触头配合使用的右侧动触头,所述的左侧静触头上端与右侧静触头上端间通过设置联结板电性连接,所述的左侧动触头下端与负载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的中间静触头上端与电源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的中间动触头下端与右侧静触头下端间通过设置短接排电性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左侧静触头、中间静触头和右侧静触头结构均相同,所述的左侧动触头、右侧动触头和中间动触头结构均相同,所述的左侧静触头的纵截面呈L形,所述的
左侧静触头的水平部左端一体成形设有U形导电片,所述的U形导电片上端焊接有与左侧动触头配合使用的导电银子,所述的左侧动触头前侧设有灭弧栅片。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联结板左端开有与左侧静触头的竖直端上端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的左螺孔,所述的联结板右端开有与右侧静触头的竖直端上端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的右螺孔,所述的中间静触头的竖直端腰部焊接有电源端子,所述的母线排上开有与电源端子通过螺栓紧固连接的中间螺孔。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护罩上端开有若干均布的排气孔,所述的灭弧室内设有气道,所述的气道与排气孔相通,位于排气孔下方的防护罩上开有用于安装联结板的联结安装位,所述的联结板下方设有用于安装母线排的母线安装位,所述的母线安装位上下侧分别设有绝缘筋。
[0012]作为优选,位于母线排上下端的防护罩上分别一体成形设有用于安装绝缘筋的绝缘插槽。
[0013]安装本技术时,需先用螺丝刀将断路器壳体打开,之后分别将左侧静触头、中间静触头和右侧静触头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所对应位置,取联结板并置于联结安装位中,用螺栓和联结板将左侧静触头和右侧静触头串接,之后取母线排并置于母线安装位中,用螺栓将母线排与中间静触头紧固连接,然后取左侧动触头、中间动触头和右侧动触头分别置于安装于断路器壳体内所对应位置,之后用一根联动杆依次穿过左侧动触头的尾端、中间动触头的尾端和右侧动触头的尾端,再在中间动触头上端安装用于将中间动触头下压的手柄组件,将左侧动触头尾端与负载端子通过焊接导线电性连接,所述的中间动触头尾端和右侧动触头尾端通过安装短接排电性连接,最后断路器壳体闭合。
[0014]使用时,先将线路断开,将母线排接入所需线路的电源端,之后将负载端子与线路负载端电性连接,之后将线路导通即可。当线路出现电流较大等异常时,左侧动触头、中间动触头和右侧动触头同时与左侧静触头、中间静触头和右侧静触头分开,此时线路处于断路状态,之后使用者可对线路进行排查,当线路中的故障排查完成后,使用者将手柄向上拨动,此时中间动触头在手柄组件的作用下被下压,此时联动杆分别带动左侧动触头和右侧动触头与中间动触头一起下移直到中间动触头于中间静触头接触,此时线路重新导通。
[0015]本技术在满足产品所需功能的同时,采用多极串接的接线方式,改进内容为通过用联结板将加长之后的静触头的两个接线端子串接起来,实现断路器的多极串接,该方式可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方案设计需求。本技术通过加长静触头和将静触头形成L形,可以使其接线端子由传统的水平方向改为竖直方向,实现断路器与母线排的直接连接,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用户成本。防护罩气道和排气口的设计,可以引导电弧与气流的排出方向,避免了由于飞弧造成的断路器外部短路故障。
[0016]本新技术的接线方式为利用螺栓组件将母线排直接紧固在断路器的电源端子上,相比于常规断路器产品,减少了多个导体连接件和联结点。本技术将联结板和母线排全部裸露在断路器外部,该方式使用户合理的利用了断路器的外部空间,还可提高本技术的散热效果,而且减少安装时所需的联结点,更利于实现产品的小型化,降低用户成本。
[0017]本技术的直流断路器在短路保护时,断路器动静触头断开,此时由于产品分断而产生的电弧会先通过灭弧栅片的引导进入灭弧室,电弧高温产生的强大气流会沿着灭
弧栅片斜向上的方向进入气道,最后再通过防护罩上端的排气孔排出断路器。较长的气道行程,可降低气体温度,提高电弧压降从而提高灭弧效果,通过安装绝缘筋将母线排和联结板隔开,避免了常规断路器由于喷弧造成的二次短路灾害,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
[0018]本技术可通过修改静触头的长度和联结板的长度以及联结板上两个连接孔的间距来修改断路器的串接方式,实现断路器任意两极的多极串接,提高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
[0019]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成本较低,稳定性强,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20]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2为本技术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3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断路器,包括断路器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断路器壳体(1)上端设有用于保护断路器壳体(1)的防护罩(2),所述的防护罩(2)上固定连接有母线排(3),所述的断路器壳体(1)上端设有电源端子(4),所述的断路器壳体(1)下端设有负载端子(5),所述的电源端子(4)与负载端子(5)间设有开关组件,所述的开关组件旁设有用于保护开关组件的灭弧室(6),所述的电源端子(4)分别与母线排(3)和开关组件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负载端子(5)与开关组件的输出端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断路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关组件包括左侧断路开关,所述的左侧断路开关右侧设有右侧断路开关,所述的左侧断路开关和右侧断路开关间设有中间断路开关,所述的中间断路开关的输入端与电源端子(4)电性连接,所述的中间断路开关的输出端与右侧断路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右侧断路开关的输出端与左侧断路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的左侧断路开关的输出端与负载端子(5)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断路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左侧断路开关包括左侧静触头(7),所述的左侧静触头(7)上方配有与左侧静触头(7)配合使用的左侧动触头(8),所述的中间断路开关包括中间静触头(9),所述的中间静触头(9)上方配有与中间静触头(9)配合使用的中间动触头(10),所述的右侧断路开关包括右侧静触头(11),所述的右侧静触头(11)上方配有与右侧静触头(11)配合使用的右侧动触头(12),所述的左侧静触头(7)上端与右侧静触头(11)上端间通过设置联结板(24)电性连接,所述的左侧动触头(8)下端与负载端子(5)电性连接,所述的中间静触头(9)上端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国顾翔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之江开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