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83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8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属于电机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散热效果难以提升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壳体、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电路板,端盖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后端,定子组件固定于壳体内壁并套在转子组件外周,电路板固定于壳体内,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转子铁芯,转轴通过轴承定位于壳体与端盖,电路板上设有供转轴穿过的贯通孔,贯通孔的中心相对转轴的中心偏心且偏心距为E,贯通孔的直径为D1,电路板的外径为D2,D1=0.3D2~0.5D2,E=0.05D2~0.15D2。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提升散热效果。升散热效果。升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是一种直流无刷电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壳体01、端盖02、定子组件03、转子组件和电路板04,端盖02固定连接于壳体01的后端,定子组件03固定于壳体01内壁并套在转子组件外周,电路板04固定于壳体01内,转子组件包括转轴05和转子铁芯051,转轴05通过轴承06定位于壳体01与端盖02,电路板04上设有供转轴05穿过的贯通孔041,目前基本上设计贯通孔041的中心与转轴05的中心重合,转子铁芯051透过贯通孔041到端盖02的热量传递距离在贯通孔041的周向上处处相等,因此转子铁芯051的热量向端盖02均匀传递,如图1中箭头所示,散热效果难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提升散热效果。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包括壳体、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电路板,端盖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后端,定子组件固定于壳体内壁并套在转子组件外周,电路板固定于壳体内,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转子铁芯,转轴通过轴承定位于壳体与端盖,电路板上设有供转轴穿过的贯通孔,贯通孔的中心相对转轴的中心偏心且偏心距为E,贯通孔的直径为D1,电路板的外径为D2,D1=0.3D2~0.5D2,E=0.05D2~0.15D2。
[0005]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电路板的正面设有智能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所在的位置与贯通孔的偏心方向相反。
[000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电路板为单面板,电路板的正面朝向端盖,电路板的背面朝向转子组件的转子铁芯,电路板的正面设有用于检测转子组件转速的霍尔元件。
[0007]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电路板的背面与转子铁芯的端面之间的间距为L,L≥0.5mm。
[0008]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智能功率模块与端盖贴合进行散热。
[0009]作为更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智能功率模块与端盖之间通过导热泥贴合。
[0010]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E=5mm,D1=34mm,D2=81mm。
[0011]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电路板上设有用于焊接引线的I/O焊点,贯通孔的中心向I/O焊点所在的位置偏心。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两个GND接孔,GND接孔与I/O焊点呈一字排列分布。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将贯通孔偏心设置后,使得转子铁芯透过贯通孔到端盖的热量传递距离会有长有短,特别是贯通孔相比现有技术偏心的部分,会让转子铁芯到端盖的热量传递距离缩短,而直流无刷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转子铁芯快速
旋转,使得整个转子铁芯的端面可以利用贯通孔偏心的部分获得与端盖之间较短的热量传递距离来传递热量,以此提高散热效果。由于贯通孔偏心设置后,为了让贯通孔的孔壁与转轴之间的间隙满足设计要求,贯通孔的直径D1自然会比现有技术中的贯通孔的直径要大,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转轴穿过贯通孔安装,又可以增加转子铁芯端面透过贯通孔到端盖之间的热量传递面积;由于D1增大后,电路板的直径D2未发生变化,因此为确保电路板的结构强度,避免贯通孔过大导致电路板结构强度明显下降,可以控制D1=0.3D2~0.5D2;而贯通孔的偏心设置也要一定的要求,不能出现因贯通孔偏心后导致线路板上宽度变小的部分强度过低,因此要求E=0.05D2~0.15D2,也由于贯通孔偏心设置后,可以让电路板上产生一个宽度变大的区域,更容易集中印刷电路、安装元器件,提高电路板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电路板的设计及加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的剖视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直流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电路板正面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电路板背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流无刷电机,见图2,包括壳体1、端盖2、定子组件3、转子组件和电路板4,端盖2固定连接于壳体1的后端,定子组件3固定于壳体1内壁并套在转子组件外周,电路板4固定于壳体1内,转子组件包括转轴5和转子铁芯51,转轴5通过轴承6定位于壳体1与端盖2,转轴5从壳体1的前端伸出,电路板4上设有供转轴5穿过的贯通孔41,贯通孔41的中心相对转轴5的中心偏心。
[0020]本专利技术将贯通孔41偏心设置后,使得转子铁芯51透过贯通孔41到端盖2的热量传递距离会有长有短,特别是贯通孔41相比现有技术偏心的部分,会让转子铁芯51到端盖2的热量传递距离缩短,而直流无刷电机在工作过程中,转子铁芯51快速旋转,使得整个转子铁芯51的端面可以利用贯通孔41偏心的部分获得与端盖2之间较短的热量传递距离来传递热量,如图2中箭头所示,以此提高散热效果。为方便说明,可以标记贯通孔41的中心相对转轴5的中心的偏心距为E,贯通孔41的直径为D1,电路板4(大致呈圆形)的外径为D2,由于电路板4基本与转轴同心安装,因此在图3中也展示了电路板4中心到贯通孔41中心的距离为E,由于贯通孔41偏心设置后,为了让贯通孔41的孔壁与转轴5之间的间隙满足设计要求,贯通孔41的直径D1自然会比现有技术中的贯通孔41的直径要大,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转轴5穿过贯通孔41安装,又可以增加转子铁芯51端面透过贯通孔41到端盖2之间的热量传递面积;由于D1增大后,电路板4的直径D2未发生变化,因此为确保电路板4的结构强度,避免贯通孔41过大导致电路板4结构强度明显下降,可以控制D1=0.3D2~0.5D2;而贯通孔41的偏心设置也要一定的要求,不能出现因贯通孔41偏心后导致线路板上宽度变小的部分强度过低,因此要求E=0.05D2~0.15D2,也由于贯通孔41偏心设置后,可以让电路板4上产生一个宽度变大的区域,更容易集中印刷电路、安装元器件,提高电路板4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电路板4
的设计及加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作为一个实施例的实际应用,可以选择E=5mm,D1=34mm,D2=81mm,这样能够适用于转轴5直径φ8mm、φ12mm、φ15mm等型号的电机中,通用性较好。
[0021]为了减少电路板4上元器件数量,本专利技术选择在电路板4的正面设有智能功率模块42,智能功率模块42用来替代现有的控制IC+功率模块的结构,相应也可以减少与控制IC+功率模块的结构配合使用的元器件数量,最多可以从76个变成43个,数量减少43%,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产品品质也更容易得到保障,而正因为贯通孔41偏心设置后,让智能功率模块42有了设置空间,因为电路板4上有了一个宽度变大的区域,将智能功率模块42安装在此区域,即智能功率模块42所在的位置与贯通孔41的偏心方向相反。
[0022]由于采用智能功率模块42,让电路板4上的元器件数量大大减少,因此可以选择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无刷电机,包括壳体、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电路板,端盖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后端,定子组件固定于壳体内壁并套在转子组件外周,电路板固定于壳体内,转子组件包括转轴和转子铁芯,转轴通过轴承定位于壳体与端盖,电路板上设有供转轴穿过的贯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的中心相对转轴的中心偏心且偏心距为E,贯通孔的直径为D1,电路板的外径为D2,D1=0.3D2~0.5D2,E=0.05D2~0.15D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正面设有智能功率模块,智能功率模块所在的位置与贯通孔的偏心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单面板,电路板的正面朝向端盖,电路板的背面朝向转子组件的转子铁芯,电路板的正面设有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梁肖伟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松下马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