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煤气脱氯脱氰的水解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9630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炉煤气脱氯脱氰的水解反应装置,所述水解反应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气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气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功能分区,所述功能分区沿气体走向依次为进气区、第一保护剂区、第一过渡区、第二保护剂区、第二过渡区、水解区和出气区,相邻所述功能分区之间连通,所述筒体的外侧面上均匀布置有进料孔和卸料孔。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提出一种功能分区的水解反应装置使水解反应得以高效进行,塔内煤气径向穿过保护剂区与水解区,较传统轴向填料水解装置提高了煤气与保护剂、水解剂的接触面积,同时降低装置的压损,且保护剂、水解剂与煤气接触充分,利用率高。利用率高。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煤气脱氯脱氰的水解反应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炉煤气水解
,涉及一种高炉煤气脱氯脱氰的水解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炉煤气的主要成分包括CO、CO2、H2O、H2、O2、烃类、Cl

、CN

等及含硫组分。其中含硫组分总量约150~350mg/m3,其中主要是有机硫。有机硫性质稳定,会造成严重的设备管道腐蚀,并污染大气环境,是高炉煤气脱硫中的首要脱除对象。有机硫可直接吸收脱除或间接转化脱除,目前主要的脱除技术是有机硫催化转化成H2S间接脱除,已应用于高炉煤气脱硫的水解剂,但是普遍寿命不长且转化效率较低,主要是高炉煤气中的杂质如Cl

、CN

对水解剂有较大毒害影响。
[0003]CN111729493A公开了一种高炉炼铁用的煤气脱硫系统,其水箱内腔的脱硫药剂通过导流管和横管向下排放,喷头喷洒的石灰水与烟气充分而脱硫,实质是湿法脱硫,该装置并不能脱除有机硫,并且无机硫的净化效率也不高。
[0004]CN11174838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煤气脱氯脱氰的水解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解反应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进气道,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气道,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功能分区,所述功能分区沿气体走向依次为进气区、第一保护剂区、第一过渡区、第二保护剂区、第二过渡区、水解区和出气区,相邻所述功能分区之间连通,所述筒体的外侧面上均匀布置有进料孔和卸料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解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分区同轴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剂区的中部、第二保护剂区的中部和水解区的中部均设置有气体通道;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剂区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剂区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的直径;优选地,所述水解区的直径小于所述筒体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剂区的外表面和所述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气体流道;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剂区的外表面和所述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气体流道;优选地,所述水解区的外表面和所述筒体内壁之间形成气体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解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孔设置有至少两个;优选地,所述卸料孔设置有至少两个;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护剂区在靠近所述进气区的一侧对应的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所述进料孔,所述第一保护剂区的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卸料孔;优选地,所述第二保护剂区在靠近所述第一过渡区的一侧对应的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所述进料孔,所述第二保护剂区的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卸料孔;优选地,所述水解区在靠近所述第二过渡区的一侧对应的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所述进料孔,所述水解区的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卸料孔。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水解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区内设置有至少一层折流板;优选地,所述出气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折流椎。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水解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区内填充有脱氯剂;优选地,所述脱氯剂为复合金属氧化物脱氯剂;优选地,所述复合金属氧化物脱氯剂为氧化钙

氧化锌复合的脱氯剂或氧化铝

氧化铜复合的脱氯剂;优选地,所述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廷钰李玉然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