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9535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26
本申请公开一种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涉及地下工程技术领域,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加固槽壁;补勘地质并施工导墙,在导墙面上定位出嵌岩桩的位置;根据嵌岩桩的位置进行第一次成槽,形成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在第一槽体的底面和第二槽体的底面钻进,形成用于容纳嵌岩桩的孔位;在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之间进行第二次成槽,形成用于容纳地下连续墙的容纳空间;对孔位和容纳空间进行第一次清孔;下放钢筋笼;进行第二次清孔;刷壁;浇筑混凝土,形成嵌岩桩和地下连续墙相结合的支护体系。本说明书所提供的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嵌岩式地下连续墙施工困难、周期长、成本高、以及对槽壁扰动较大的问题。大的问题。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0001]本说明书涉及地下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复合地层中,特别是深基坑嵌岩式支护体系,多数是地下连续墙或桩整体嵌入岩层一定深度的支护体系,嵌岩围护体系施工难度大,工期较长,成本较高,给施工带来一定难度。参考国内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嵌岩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案,多是采用双轮铣槽机进行作业。双轮铣槽机的成槽效率较高,但成本以及进出场费用较高;冲孔桩机的施工进尺慢、周期长,并且施工时产生的震动对槽壁的扰动较大,不适宜在紧邻建筑物处施工,特别是淤泥等软土地区不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说明书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有效解决了嵌岩式地下连续墙施工困难、周期长、成本高、以及对槽壁扰动较大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加固槽壁,所述槽壁为地下连续墙所在位置处的槽段的侧壁;
[0006]补勘地质并施工导墙,在所述导墙面上定位出嵌岩桩的位置;
[0007]根据所述嵌岩桩的位置进行第一次成槽,形成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
[0008]在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面和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面钻进,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嵌岩桩的孔位;
[0009]在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进行第二次成槽,所述第一次成槽和所述第二次成槽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容纳空间;
[0010]对所述孔位和所述容纳空间进行第一次清孔;
[0011]下放钢筋笼,使所述钢筋笼位于所述孔位和所述容纳空间内;
[0012]对容纳有所述钢筋笼的所述孔位和所述容纳空间进行第二次清孔;
[0013]刷壁;先使用牙轮进行第一次刷壁,将接头表面浮浆刮除形成凹槽,再使用钢丝刷进行第二次刷壁,清理所述牙轮作用死角依附的土渣和泥皮;
[0014]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嵌岩桩和所述地下连续墙相结合的支护体系。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加固槽壁的步骤中,采用直径700mm、桩间距500mm的双轴搅拌桩加固槽壁,所述槽壁的加固深度为地面以下1m~9m;所述槽壁的加固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15%,水灰比为1.2~1.5,注浆压力为0.4~0.6MPa,加固土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5MPa。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补勘地质的步骤之后,根据所述地质确定所述
地下连续墙和所述嵌岩桩嵌入不同岩层的深度;其中,近山侧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底嵌入强风化岩1.5m~2m,远山侧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底嵌入强风化岩1m;所述嵌岩桩嵌入强风化岩的深度≥3.5m;所述嵌岩桩嵌入中风化岩的深度≥2.5m;所述嵌岩桩同时进入强风化岩和中风化岩时,满足:(所述嵌岩桩嵌入强风化岩的深度/3.5)+(所述嵌岩桩嵌入中风化岩的深度/2.5)≥1。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定位出嵌岩桩的位置的步骤中,每个所述地下连续墙对应两根所述嵌岩桩,每根所述嵌岩桩分别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长度方向上的三分之一处。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行第一次成槽的步骤中,使用成槽机抓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底设计标高上方2m~4m,预留2m~4m厚的黏土层作为钻进所述孔位的引导土层。
[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在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面和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面钻进的步骤中,使用旋挖钻机先在黏土层中钻进,钻至强风化岩后采用筒钻逐步加压钻进,钻进压力控制在1~5MPa,钻进速度为0.3~0.5m/h,每钻进0.2m~0.4m提升一次钻头,循环钻进直至钻进中风化岩面。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挖钻机钻进中风化岩面时,更换成合金牙轮钻头,继续在中风化岩中逐步加压钻进,钻进压力控制在25~30MPa,钻进速度为0.1~0.2m/h,每钻进0.6m~0.8m,采用筒钻取芯钻头取出岩层,最终钻至所述嵌岩桩的桩底设计标高;采用捞渣钻头捞出所述孔位内的剩余岩层沉渣。
[002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嵌岩桩的孔位的步骤后,采用超声波对所述孔位进行检测,根据超声波检测图像准确定位所述孔位的实际位置,并在所述导墙面进行标识。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行第一次清孔的步骤中,采用气举反循环的方式进行清孔,空压机功率为75kW,气压控制在0.7~1Mpa,管道直径为250mm,管口先位于距离所述容纳空间底面2m~4m处,逐步下沉至距离所述容纳空间底面0.25m~0.75m处,先对所述容纳空间底面的中间进行清孔,再对所述容纳空间底面的两侧进行清孔,最后清除所述孔位内的沉渣。
[002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浇筑混凝土的步骤中,采用双导管法连续浇筑混凝土,导管伸入所述孔位内,距离所述孔位的底部0.3m~0.5m;当所述混凝土灌注超过所述容纳空间底部4m~6m后,拆除所述导管,使导管口底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内,埋深控制在2m~6m。
[0024]有益效果:
[0025]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通过第一次成槽和第二次成槽,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容纳空间,通过在第一槽体的底面和第二槽体的底面钻进,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嵌岩桩的孔位;在孔位和容纳空间内下放一体式的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能形成嵌岩桩和地下连续墙相结合的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支护体系,既能发挥地下连续墙的支护作用,又能发挥嵌岩桩的锁脚作用,用支腿式嵌岩桩的入岩深度代替地下连续墙的入岩深度,可以满足深基坑中各项稳定性要求,减少地下连续墙的入岩深度,大大减少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难度,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既能满足设计插
入比,又能避免地下连续墙整体入槽带来的施工周期长、施工困难、施工成本高、对槽壁扰动较大等问题。
[0026]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0027]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0028]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加固槽壁,所述槽壁为地下连续墙所在位置处的槽段的侧壁;补勘地质并施工导墙,在所述导墙面上定位出嵌岩桩的位置;根据所述嵌岩桩的位置进行第一次成槽,形成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在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面和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面钻进,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嵌岩桩的孔位;在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之间进行第二次成槽,所述第一次成槽和所述第二次成槽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容纳空间;对所述孔位和所述容纳空间进行第一次清孔;下放钢筋笼,使所述钢筋笼位于所述孔位和所述容纳空间内;对容纳有所述钢筋笼的所述孔位和所述容纳空间进行第二次清孔;刷壁;先使用牙轮进行第一次刷壁,将接头表面浮浆刮除形成凹槽,再使用钢丝刷进行第二次刷壁,清理所述牙轮作用死角依附的土渣和泥皮;浇筑混凝土,形成所述嵌岩桩和所述地下连续墙相结合的支护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固槽壁的步骤中,采用直径700mm、桩间距500mm的双轴搅拌桩加固槽壁,所述槽壁的加固深度为地面以下1m~9m;所述槽壁的加固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为15%,水灰比为1.2~1.5,注浆压力为0.4~0.6MPa,加固土体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5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补勘地质的步骤之后,根据所述地质确定所述地下连续墙和所述嵌岩桩嵌入不同岩层的深度;其中,近山侧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底嵌入强风化岩1.5m~2m,远山侧的所述地下连续墙的墙底嵌入强风化岩1m;所述嵌岩桩嵌入强风化岩的深度≥3.5m;所述嵌岩桩嵌入中风化岩的深度≥2.5m;所述嵌岩桩同时进入强风化岩和中风化岩时,满足:(所述嵌岩桩嵌入强风化岩的深度/3.5)+(所述嵌岩桩嵌入中风化岩的深度/2.5)≥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地层支腿式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出嵌岩桩的位置的步骤中,每个所述地下连续墙对应两根所述嵌岩桩,每根所述嵌岩桩分别位于所述地下连续墙长度方向上的三分之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超李健刘阳李光强李岩范昊宇张井联王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