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9521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稀土纳米探针相关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首先合成纳米NaErF4,再以纳米NaErF4为原料合成荧光纳米探针,最后通过水热反应的手段,以C进行掺杂包覆,合成了NaErF4@NaYF4@C的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其以核壳结构的NaErF4@NaYF4作为发光中心,掺杂包覆的C作为光热试剂,在808nm波长的激发下能够实现1532nm的近红外二区发光,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在激光反复激发下,仍然具备稳定的升温效果,具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稀土纳米探针相关
,具体为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复发率高的特点,完全治愈脑胶质瘤非常具有挑战性。因此,开发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药物渗透性低和肿瘤血管渗漏的问题,很多药物不能高效地扩散到实体肿瘤内部,导致肿瘤治疗效果不理想。
[0003]其中,稀土纳米材料由于光稳定性好、生物毒性较低等优势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利用了光热效应,稀土离子激发后转化为热量。由于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对热更敏感,在一定温度下,正常细胞不会受到损伤,而肿瘤细胞则会损伤坏死。通常所用的稀土纳米材料存在量子效率低、光吸收截面小等问题,对其性质的调控研究处于探索阶段。
[0004]基于现今需求,需要一种可高效杀伤、光热性能稳定的纳米探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Ⅰ.在荧光纳米探针

环己烷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后进行离心,将得到的固体组分均匀分散在盐酸中离心洗涤,分散到离子水中,得到纳米颗粒水溶液;
[0007]Ⅱ.将步骤Ⅰ所得纳米颗粒水溶液与葡萄糖水溶液混合,充分超声分散后,将混合物转入水热反应装置,水热反应1.5~4h,反应结束后将固体产物离心,分散至水中。
[0008]优选或可选的,步骤Ⅰ所述盐酸为pH=0.5~2的氯化氢水溶液;所述无水乙醇的用量为荧光纳米探针

环己烷溶液体积的0.9~1.2倍;所述纳米颗粒水溶液的浓度为0.4~1mmol/mL。
[0009]优选或可选的,步骤Ⅱ所述葡萄糖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2mmolL
‑1,所述葡萄糖水溶液与所述纳米颗粒水溶液的体积比为7~12。
[0010]优选或可选的,所述荧光纳米探针

环己烷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①
.合成纳米NaErF4:将醋酸铒、油酸、1

十八烯混合后通氮除氧,加热搅拌至体系澄清;对混合体系降温,加入甲醇混合溶液,搅拌加热除去甲醇后,再次通氮除氧加热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在混合物内中加入乙醇,离心分离出固体产物,洗涤在环己烷中,得到NaErF4‑
环己烷溶液;
[0012]②
.合成荧光纳米探针

环己烷溶液:将醋酸钇、油酸、1

十八烯混合后通氮除氧,加入步骤

所得NaErF4‑
环己烷溶液和甲醇混合溶液,升温搅拌反应0.3~2h除去甲醇后在氮气气氛下加热至220~380℃反应1~3h,对反应得到的固体产物进行离心洗涤,分散至环己烷中,即得荧光纳米探针

环己烷溶液。
[0013]优选或可选的,步骤

所述油酸与1

十八烯的体积之比为0.2~1.5。
[0014]优选或可选的,步骤

所述甲醇混合溶液为混合的NH4F

甲醇溶液与NaOH

甲醇溶液;所述醋酸铒、NH4F和NaOH的摩尔比为2~6:0.8~1.2:1.4~2.0。
[0015]优选或可选的,步骤

所述加热搅拌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60~340℃。
[0016]优选或可选的,步骤

所述油酸、1

十八烯的体积比为0.2~1.5;所述甲醇混合溶液为混合的NH4F

甲醇溶液与NaOH

甲醇溶液;所述醋酸钇、NH4F和NaOH的摩尔比为2~6:0.8~1.2:1.4~2.0。
[0017]优选或可选的,步骤

所述升温搅拌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60~340℃。
[0018]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光热稀土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光热稀土纳米探针。
[0019]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基于构建稀土纳米探针的光热

成像一体化平台的目的,提出了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合成了NaErF4@NaYF4@C的稀土纳米探针,其以核壳结构的NaErF4@NaYF4作为发光中心,掺杂包覆的C作为光热试剂,在808nm波长的激发下能够实现现1532nm的近红外二区发光,同时,本专利技术制得的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在激光反复激发下,仍然具备稳定的升温效果,具有很好的光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光热稀土纳米探针的TEM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荧光纳米探针与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在808nm、激光功率1W
·
cm
‑2激发下的荧光光谱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在808nm、激光功率1W
·
cm
‑2、照射时间10min下的光热升温曲线;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在600μg
·
mL

1下的光热稳定性考察;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光热稀土纳米探针在808nm、激光功率1W
·
cm
‑2、照射时间5min下的对大鼠胶质瘤C6细胞的杀伤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实施例的示例旨在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和反应条件者,可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产品说明书进行。凡未注明厂商的试剂、仪器或设备,均可通过市售获得。
[0027]实施例1
[0028]1.核

壳稀土荧光纳米探针NaErF4@NaYF4的合成
[0029]该稀土纳米探针以高温热解法合成,具体步骤如下:
[0030]1.1合成NaErF4纳米材料:称取0.334gEr(CH3COO)3·
xH2O固体颗粒加入放有高温搅拌磁子的三口圆底烧瓶中,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4.5mL油酸和15mL1

十八烯。混合并且
将三口烧瓶置于程序控温系统,进行抽气,排除瓶内空气。随后,在流动氮气保护加热至120℃,不断搅拌20min,直至瓶中变成透明溶液,停止加热。反应混合溶液温度降至50℃。之后,向该混合物中加入10mL甲醇混合溶液(含4mmolNH4F和2.5mmolNaOH),在50℃下搅拌反应30min。随后,将该溶液加热至100℃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Ⅰ.在荧光纳米探针

环己烷溶液中加入无水乙醇后进行离心,将得到的固体组分均匀分散在盐酸中离心洗涤,分散到离子水中,得到纳米颗粒水溶液;Ⅱ.将步骤Ⅰ所得纳米颗粒水溶液与葡萄糖水溶液混合,充分超声分散后,将混合物转入水热反应装置,水热反应1.5~4h,反应结束后将固体产物离心,分散至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Ⅰ所述盐酸为pH=0.5~2的氯化氢水溶液;所述无水乙醇的用量为荧光纳米探针

环己烷溶液体积的0.9~1.2倍;所述纳米颗粒水溶液的浓度为0.4~1mmol/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Ⅱ所述葡萄糖水溶液的浓度为0.05~0.2mmolL
‑1,所述葡萄糖水溶液与所述纳米颗粒水溶液的体积比为7~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热稀土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纳米探针

环己烷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合成纳米NaErF4:将醋酸铒、油酸、1

十八烯混合后通氮除氧,加热搅拌至体系澄清;对混合体系降温,加入甲醇混合溶液,搅拌加热除去甲醇后,再次通氮除氧加热搅拌反应;反应结束后,在混合物内中加入乙醇,离心分离出固体产物,洗涤在环己烷中,得到NaErF4‑
环己烷溶液;

.合成荧光纳米探针

环己烷溶液:将醋酸钇、油酸、1

十八烯混合后通氮除氧,加入步骤
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海龙袁建伟许进
申请(专利权)人:瑞科德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