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927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包括外周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容器筒,容器筒内设置有多个依次相连的分级过滤组件,若干过滤组件沿高度方向排列,且若干过滤组件的过滤方向由上向下,进液口位于过滤组件的上方,出液口位于过滤组件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设置,能够实现分层分级过滤,减少过滤体系的过滤负荷,以提高使用寿命并且减少过滤杂质的清洁次数。清洁次数。清洁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过滤结构的
,具体涉及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切削机床在切削工件时,机床位于机头位置的冷凝管会向机床的刀头处喷射切削冷却液,用于实时冷却机床的刀头以及工件相应的加工位置。为了对切削冷却液进行收集过滤后,实现循环利用,机床的底部通过设置有用于盛接冷却液的盛接装置,通过液泵传输的方式将盛接装置内的切削冷却液及其杂质泵送至过滤器内进出过滤,最后获得较为纯净的切削液。
[0003]现有的过滤器包括表面开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容器筒,容器筒内设置有筒形滤芯,筒形滤芯的外周面与容器筒的内壁相贴合,待过滤的切削液进入进液口后,进入筒形滤芯内,经过筒形滤芯的过滤后,从出液口排出较为纯净的切削液。
[0004]基于现有技术的过滤器结构,待过滤的切削液只能通过筒形滤芯进行一次过滤,因此过滤时产生的杂质会大量附着在筒形滤芯的内壁,进而造成筒形滤芯的过滤负荷加大,同时需要频繁取出筒形滤芯后进行清洁其内部的过滤杂质,因此现有技术通过筒形滤芯一次性过滤切削液的方式,会增加筒形滤芯的过滤负荷,降低其使用寿命,并且还会增加便于清洁的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能够实现分层分级过滤,减少过滤体系的过滤负荷,以提高使用寿命并且减少过滤杂质的清洁次数。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包括外周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容器筒,所述容器筒内设置有多个依次相连的分级过滤组件,若干过滤组件沿高度方向排列,且若干所述过滤组件的过滤方向由上向下,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方,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方。
[0008]进一步得,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芯板,所述过滤芯板的平面边沿固定连接有密封筒;位于下方的过滤组件的密封筒筒口与位于上方的过滤组件的过滤芯板相连。
[0009]进一步得,位于下方的所述密封筒的外周面向内凹陷有凹陷部,所述密封筒的筒口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凹陷部正对的平面贯通有通孔,位于上方的所述滤芯板的底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通孔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孔锁附相连。
[0010]进一步得,所述容器筒的内周面凸起有凸环,位于顶部的密封筒的筒口外周面凸起有抵接环,所述密封筒与所述凸环插接,所述抵接环与所述凸环抵接,并支撑在所述凸环上。
[0011]进一步得,位于顶部的密封筒的筒口内周面凸起有抓持环。
[0012]进一步得,所述进液口位于处于顶部的滤芯板的上方,所述进液口与处于顶部的密封筒的侧面正对,所述密封筒的侧面开设有与所述进液口正对的通道,所述进液口插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通过所述通道伸入所述密封筒内。
[0013]进一步得,所述滤芯板包括扁形筒,所述扁形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贯通有若干均匀排布的过滤孔,所述扁形筒内填充有过滤件。
[0014]进一步得,所述过滤组件的数量为三个,处于顶部的所述滤芯板的过滤件包括若干填充于所述扁形筒内的鹅卵石层;处于中部的所述滤芯板的过滤件包括填充于所述扁形筒内的过滤海绵;处于底部的所述滤芯板的过滤件包括填充于所述扁形筒内的活性炭渗滤板。
[0015]进一步得,所述容器筒的筒口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设置有把手。
[0016]进一步得,所述密封盖设置有调压阀和泄压阀。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旨在于实现分层分级过滤,减少过滤体系的过滤负荷,以提高使用寿命并且减少过滤杂质的清洁次数。故而通过在容器筒内设置多个依次相连的过滤组件,因此在切削液从进液口排入容器筒内后,可以利用顶部的过滤组件对切削液进行首次过滤,以便于将体积较大的滤渣(过滤杂质)附着在过滤组件的顶部。进而将体积较小的滤渣排至下一过滤组件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最后获得较为纯净的切削液,并可以从出液口排出。通过上述分层分级的过滤方式,从而使得相应的过滤组件顶部附着相应大小的滤渣,由此可以实现降低过滤组件过滤负荷的功能,同时可以减少平时的清洗频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多个过滤组件的安装状态图。
[0023]图中:1、容器筒;11、进液口;12、进液管;13、出液口;14、凸环;2、过滤组件;21、滤芯板;22、扁形筒;23、过滤板;231、过滤孔;24、连接孔;25、密封筒;251、通道;26、凹陷部;27、限位环;271、通孔;28、抵接环;29、抓持环;3、过滤件;31、鹅卵石层;32、过滤海绵;33、活性炭渗滤板;4、密封盖;41、把手;42、调压阀;43、泄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5]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包括外周面设置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3的容器筒1,容器筒1内设置有多个依次相连的分级过滤组件2,若干过滤组件2按照可过滤出的滤渣大小沿高度方向排列,且若干过滤组件2的过滤方向由上向下,其中处于顶部
额过滤组件2可过滤出的滤渣最大。进液口11位于过滤组件2的上方,出液口13位于过滤组件2的下方。
[0026]具体的,本技术旨在于实现分层分级过滤,减少过滤体系的过滤负荷,以提高使用寿命并且减少过滤杂质的清洁次数。故而通过在容器筒1内设置多个依次相连的过滤组件2,因此在切削液从进液口11排入容器筒1内后,可以利用顶部的过滤组件2对切削液进行首次过滤,以便于将体积较大的滤渣(过滤杂质)附着在过滤组件2的顶部。进而将体积较小的滤渣排至下一过滤组件2进行进一步的过滤,最后获得较为纯净的切削液,并可以从出液口13排出。通过上述分层分级的过滤方式,从而使得相应的过滤组件2顶部附着相应大小的滤渣,由此可以实现降低过滤组件2过滤负荷的功能,同时可以减少平时的清洗频率。
[0027]参照图1至图4所示,为了对过滤组件2的结构进行公开,同时实现相邻过滤组件2相连的功能。过滤组件2包括过滤芯板21,过滤芯板21的平面边沿固定连接有密封筒25;位于下方的过滤组件2的密封筒25筒口与位于上方的过滤组件2的过滤芯板21相连。因此在利用滤芯板21过滤切削液时,可以将过滤时产生的滤渣收集在密封筒25内,从而实现便于后续清洁密封筒25的功能。
[0028]为了对相邻过滤组件2进行连接的结构进行公开。位于下方的密封筒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周面设置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容器筒,所述容器筒内设置有多个依次相连的分级过滤组件,若干过滤组件沿高度方向排列,且若干所述过滤组件的过滤方向由上向下,所述进液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上方,所述出液口位于所述过滤组件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芯板,所述过滤芯板的平面边沿固定连接有密封筒;位于下方的过滤组件的密封筒筒口与位于上方的过滤组件的过滤芯板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下方的所述密封筒的外周面向内凹陷有凹陷部,所述密封筒的筒口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所述凹陷部正对的平面贯通有通孔,位于上方的所述滤芯板的底面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通孔通过螺栓与所述连接孔锁附相连。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削液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筒的内周面凸起有凸环,位于顶部的密封筒的筒口外周面凸起有抵接环,所述密封筒与所述凸环插接,所述抵接环与所述凸环抵接,并支撑在所述凸环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切削液的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冬杨改霞何佳正王先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