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下车体总成焊接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144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下车体总成焊接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包括框架基座,所述框架基座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尾端的支撑定位组件、用于支撑和夹持下车体中部的支撑夹持组件和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前端的支撑定位夹持组件,所述框架基座上在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伺服驱动器和气动元件,所述伺服驱动器与支撑定位夹持组件通信连接,所述气动元件与所述支撑定位组件、支撑夹持组件和支撑定位夹持组件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切换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效率低和定位要求高的问题。效率低和定位要求高的问题。效率低和定位要求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下车体总成焊接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白车身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下车体总成焊接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由于精益化需求且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建设高节拍、高自动化、多车型柔性自动线成为行业共识。然而自动柔性线如何实现多车型定位单元的快速切换以降低切换带来的损失,是行业待突破的难点。目前柔性自动线定位单元多采用机械切换或NC

LOCATOR模式。其中,机械切换通常只能实现2

3个车型的切换,且切换机构复杂,空间占用要求高。而NC

LOCATOR模式虽可实现多车型一定范围内随意切换,但要求被定位的工件孔径必须一致,且NC

LOCATOR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下车体总成焊接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以解决现有切换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效率低和定位要求高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下车体总成焊接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包括框架基座,所述框架基座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尾端的支撑定位组件、用于支撑和夹持下车体中部的支撑夹持组件和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前端的支撑定位夹持组件,所述框架基座上在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伺服驱动器和气动元件,所述伺服驱动器与支撑定位夹持组件通信连接,所述气动元件与所述支撑定位组件、支撑夹持组件和支撑定位夹持组件通信连接。<br/>[0006]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设置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尾端的支撑定位组件、支撑和夹持下车体中部的支撑夹持组件和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前端的支撑定位夹持组件,对于不同车型下车体结构,通过支撑定位组件即可实现对下车体总成的支撑和定位,通过支撑夹持组件即可实现对下车体总成装配时的有效固定,同时通过支撑定位夹持组件即可适配不同车型下车体X向和Y向的尺寸差异,具有结构简单、定位要求低、效率高和成本低的优点,从而有效实现了对不同车型下车体总成的整体柔性,并实现了不同车型下车体总成的传输,解决了现有切换机构存在结构复杂、效率低和定位要求高的问题。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定位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基座上的第一支座、设在所述第一支座上的第一转接块和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尾端的勾销缸,所述勾销缸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接块上。
[0008]通过在第一转接块上设置勾销缸,实现了对下车体尾端的支撑和孔定位,从而保证了下车体的顺利装配和装配精度。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基座上的第二支座、设在所述第二支座上的第二转接块和用于支撑和夹持下车体中部的支撑夹持块,所述支撑夹持块安装在所述第二转接块上。
[0010]通过在第二转接块上设置支撑夹持块,实现了对下车体中部的支撑和夹持,从而保证了下车体装配时的稳固性和装配精度。
[0011]优选的,所述支撑定位夹持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基座上的第三支座,所述第三支座上设有柔性伺服集成模块和限位块,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上设有定位切换机构安装BASE板;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是沿所述第三支座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并位于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的两侧,所述定位切换机构安装BASE板的两侧通过滑轨与所述第三支座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相连,所述定位切换机构安装BASE板上设有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前端的支撑定位机构。
[0012]通过在定位切换机构安装BASE板上设置支撑定位机构,实现了对下车体前端的支撑和定位,从而保证了下车体装配时的稳固性和装配精度。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支座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上部安装基座、第一支撑架和第一下部安装基座,所述第一上部安装基座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转接块装配固定,所述第一下部安装基座通过螺栓装配固定在所述框架基座上;
[0014]所述第一转接块包括相连的两个,一个所述第一转接块的另一端装配固定在所述第一上部安装基座上,另一个所述第一转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勾销缸装配固定;
[0015]所述勾销缸包括第一驱动气缸和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伸缩端的定位销,通过第一驱动气缸的伸缩运动实现定位销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与所述气动元件通信连接,通过气动元件控制第一驱动气缸的运动。
[0016]优选的,第二支座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上部安装基座、第二支撑架和第二下部安装基座,所述第二上部安装基座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二转接块装配固定,所述第二下部安装基座通过螺栓装配固定在所述框架基座上;
[0017]所述第二转接块包括相连的两个,一个所述第二转接块的另一端装配固定在所述第二上部安装基座上,另一个所述第二转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夹持块装配固定;
[0018]所述支撑夹持块包括第二驱动气缸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气缸运动端的夹持块,通过第二驱动气缸的旋转运动实现夹持块的旋转运动,从而实现对下车体的夹紧固定,所述第二驱动气缸与所述气动元件通信连接,通过气动元件控制第二驱动气缸的运动。
[0019]优选的,第三支座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三上部安装基座、第三支撑架和第三下部安装基座,所述第三上部安装基座通过螺栓与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和限位块装配固定,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通过螺栓与定位切换机构安装BASE板装配固定,所述第三下部安装基座通过螺栓装配固定在所述框架基座上;
[0020]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三上部安装基座上的导轨、设于导轨上的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电机相连的过轴器和与所述过轴器相连的伺服模组,通过所述伺服电机实现过轴器和伺服模组的左右移动,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伺服驱动器通信连接,通过伺服驱动器控制伺服电机的轴向运动,以实现定位切换机构安装BASE板和支撑定位机构的运动;
[0021]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的两侧,以限制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的运动范围;
[0022]所述支撑定位机构包括翻转气缸、设置在翻转气缸伸缩端的支撑定位销机构和设置在翻转气缸上的夹持块,通过翻转气缸的伸缩运动实现夹持块的收紧和展开状态的切
换,所述气动元件与翻转气缸通信连接,通过气动元件控制翻转气缸的运动。
[0023]优选的,所述支撑定位机构至少包括三个,以实现不同车型的支撑定位。
[0024]优选的,所述框架基座为矩形构造,所述支撑定位组件、支撑夹持组件和支撑定位夹持组件沿长度方向、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所述框架基座上;
[0025]所述支撑定位组件、支撑夹持组件和支撑定位夹持组件均包括两组,且沿所述框架基座的宽度方向的中垂线呈对称布置。
[0026]优选的,所述框架基座在靠近所述支撑定位组件、支撑夹持组件和支撑定位夹持组件的部位均设有用于校准定位销的垂直精度的基准孔。
[0027]通过在框架基座靠近支撑定位组件、支撑夹持组件和支撑定位夹持组件的部位均设有用于校准定位销的垂直精度的基准孔,合计供六组基准孔,确保了整个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下车体总成焊接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基座(1),所述框架基座(1)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尾端的支撑定位组件(2)、用于支撑和夹持下车体中部的支撑夹持组件(3)和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前端的支撑定位夹持组件(4),所述框架基座(1)上在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伺服驱动器(11)和气动元件(12),所述伺服驱动器(11)与支撑定位夹持组件(4)通信连接,所述气动元件(12)与所述支撑定位组件(2)、支撑夹持组件(3)和支撑定位夹持组件(4)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组件(2)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基座(1)上的第一支座(21)、设在所述第一支座(21)上的第一转接块(22)和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尾端的勾销缸(23),所述勾销缸(23)安装在所述第一转接块(22)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夹持组件(3)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基座(1)上的第二支座(31)、设在所述第二支座(31)上的第二转接块(32)和用于支撑和夹持下车体中部的支撑夹持块(33),所述支撑夹持块(33)安装在所述第二转接块(32)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定位夹持组件(4)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基座(1)上的第三支座(41),所述第三支座(41)上设有柔性伺服集成模块(42)和限位块(43),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42)上设有定位切换机构安装BASE板(44);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42)是沿所述第三支座(4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并位于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限位块(43)位于所述柔性伺服集成模块(42)的两侧,所述定位切换机构安装BASE板(44)的两侧通过滑轨(45)与所述第三支座(41)沿宽度方向的两侧相连,所述定位切换机构安装BASE板(44)上设有用于支撑和定位下车体前端的支撑定位机构(46)。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座(2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上部安装基座(211)、第一支撑架(212)和第一下部安装基座(213),所述第一上部安装基座(211)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转接块(22)装配固定,所述第一下部安装基座(213)通过螺栓装配固定在所述框架基座(1)上;所述第一转接块(22)包括相连的两个,一个所述第一转接块(22)的另一端装配固定在所述第一上部安装基座(211)上,另一个所述第一转接块(22)的另一端与所述勾销缸(23)装配固定;所述勾销缸(23)包括第一驱动气缸(231)和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气缸(231)伸缩端的定位销(232),通过第一驱动气缸(231)的伸缩运动实现定位销(232)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气缸(231)与所述气动元件(12)通信连接,通过气动元件(12)控制第一驱动气缸(231)的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伺服定位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支座(3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东赵冬玲席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