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防地雷板与装甲车底盘的快速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912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方便防地雷板与装甲车底盘的快速连接结构,包括装甲车、防地雷板和两个快速连接结构,通过把手带动两个转轴顺时针旋转,就会使得两个圆弧连接杆推动外推两个活动夹持柱,从而使得两个活动夹持柱两个限位圆杆的外壁上朝固定动夹持柱的方向滑动,在两个活动夹持柱与两个卡槽式圆柱接触时,两个活动夹持柱和两个固定动夹持柱就会快速对卡槽式圆柱进行夹持工作,同时,把手也会带动带动棘轮顺时针旋转,这时,通过第二弹簧的伸缩,就会使得斜面插柱插入棘轮上的多个凹槽内部,并通过斜面插柱的垂直面,就可以避免棘轮反向旋转,完成锁死工作,从而使得防地雷板快速的安装在装甲车,节约操作时间。节约操作时间。节约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防地雷板与装甲车底盘的快速连接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装甲车部件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方便防地雷板与装甲车底盘的快速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装甲车是具有装甲防护的各种履带或轮式军用车辆,是装有装甲的军用或警用车辆的统称。坦克也是装甲车履带式装甲车辆的一种,但是在习惯上通常因作战用途另外独立分类,而装甲车辆多半是指防护力与火力较坦克弱的车种;而对装甲车在用于作战用途的时候,装甲车在经过埋有地雷区域的时候,就会容易引爆地雷,虽然底盘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但是地雷爆炸产生冲击波,装甲车底盘就会受到一个很大的向上瞬时强动载荷,继而产生较大的变形,造成车辆内部结构以及成员需要承受很大的,因此,为了保护车辆内部结构以及成员的安全,就会在装甲车的底盘上安装一个防护的防地雷板,从而可以有效保护车辆内部结构以及成员的安全。
[0003]现有的防地雷板在安装进行安装的时候,安装人员就会使用工具将多个螺栓贯穿防地雷板的圆孔,并与装甲车的底盘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才能将防地雷板安装在装甲车的底盘上,由于安装的螺栓多,会耽误操作时间,降低了安装效率,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防地雷板与装甲车底盘的快速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通过螺栓安装防地雷板,会耽误操作时间,会耽误操作时间,降低了安装效率,对突发情况应对能力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防地雷板与装甲车底盘的快速连接结构,包括装甲车、防地雷板和两个快速连接结构,两个所述快速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夹持固定机构、四个卡槽式圆柱和两个锁死机构,其中四个卡槽式圆柱对称焊接在装甲车的底盘两侧,两个锁死机构安装在两个夹持固定机构上,且两个锁死机构对立,两个夹持固定机构固定安装在防地雷板的下表面两侧,所述防地雷板套接在四个卡槽式圆柱的外壁上,且四个卡槽式圆柱贯穿伸出两个夹持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夹持固定机构包括四个活动夹持柱和四个固定动夹持柱,且通过四个活动夹持柱和四个固定动夹持柱夹持固定四个卡槽式圆柱,使得防地雷板固定在四个卡槽式圆柱的外壁上,并通过两个锁死机构对两个夹持固定机构完成锁定工作,使得防地雷板快速的安装在装甲车的底盘上,所述防地雷板用于防护装甲车的底盘。
[0006]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夹持固定机构包括第二防护壳、两个活动夹持柱、转轴、两个限位圆杆、两个第一弹簧、两个圆弧连接杆和两个固定动夹持柱,所述第二防护壳的顶部中间处焊接有环形套柱,所述环形套柱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圆环支撑柱,所述圆环支撑柱的左右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耳,所述转轴的下端贯穿伸出第二防护壳的底部,且转轴与第二防护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壳的前后两侧
内壁焊接有两个固定动夹持柱,且两个固定动夹持柱位于转轴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固定动夹持柱的中部内壁上焊接有三个等间距的锥形弹性咬合环,两个所述固定动夹持柱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限位圆杆,且两个限位圆杆位于转轴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限位圆杆的两侧外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动夹持柱,且两个活动夹持柱与两个固定动夹持柱对立,两个所述活动夹持柱靠近两个固定动夹持柱的中部内壁上焊接有三个等间距的锥形弹性咬合环,两个所述活动夹持柱靠近转轴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一连接耳,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之间转动套设有圆弧连接杆,并通过两个圆弧连接杆的移动,使得两个活动夹持柱在两个限位圆杆的外壁上往复滑动,方便两个活动夹持柱和两个固定动夹持柱夹持两个卡槽式圆柱,两个所述限位圆杆的中部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且两个第一弹簧的两端与两个活动夹持柱固定连接,并通过两个第一弹簧的收缩,使得两个活动夹持柱、两个圆弧连接杆、两个第二连接耳恢复到初始状态,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0007]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两个锁死机构包括第一防护壳、棘轮、斜面插柱、第二弹簧和T字形圆柱,所述第一防护壳焊接在第二防护壳的下表面中部,且转轴贯穿延伸至第一防护壳下表面,所述转轴与第一防护壳转动连接,所述棘轮套接在转轴的下侧外壁上,且棘轮位于第一防护壳内部中心处,所述第一防护壳的一侧转动连接有伸向其内部的T字形圆柱,所述T字形圆柱靠近棘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斜面插柱,且斜面插柱伸入棘轮的凹槽内部,并完成锁定工作,所述T字形圆柱靠近斜面插柱的外壁上套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斜面插柱一端和第一防护壳的一侧内壁接触。
[0008]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防护壳的上下两端中部开设有与转轴相匹配的第一贯通圆孔,所述第一防护壳的一侧中部开设有与T字形圆柱相匹配的圆孔。
[0009]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防护壳的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开设有第二贯通圆孔,且第二贯通圆孔的内直径大于卡槽式圆柱的外直径,所述第二防护壳的下端中部开设有与转轴相匹配的第三贯通圆孔,且第三贯通圆孔与第一防护壳的第一贯通圆孔连通。
[0010]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防地雷板的左右两侧开设有四个与卡槽式圆柱相匹配的第四贯通圆孔,且第四贯通圆孔与第二防护壳的第二贯通圆孔连通,所述防地雷板的外壁涂有绝缘耐氧化漆层结构。
[0011]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卡槽式圆柱的下侧开设有三个与锥形弹性咬合环相匹配的锥形环槽,所述卡槽式圆柱的下表面与第二防护壳的下表面平齐。
[0012]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动夹持柱面向转轴的一端中部开设有三角形开口槽,且三个锥形弹性咬合环等间距焊接在三角形开口槽的内壁上。
[0013]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活动夹持柱面向固定动夹持柱的一端中部开设有三角形开口槽,所述活动夹持柱的左右两侧开设有与限位圆杆相匹配的贯通圆孔,所述活动夹持柱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与固定动夹持柱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相同。
[0014]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把手带动两个转轴顺时针旋转,就会使得两个圆弧连接杆推动外推两个活动夹持柱,从而使得两个活动夹持柱两个限位圆杆的外壁上朝固定动夹持柱的方向滑动,在两个活动夹持柱与两个卡槽式圆柱接触时,两个活动夹持柱和两个固定动夹持柱就会快速对卡槽式圆柱进行夹持工作;
2、本专利技术把手带动带动棘轮顺时针旋转的时候,棘轮的凹槽的内壁就会与斜面插柱的斜面接触,并推到斜面插柱以及T字形圆柱朝外移动,完成分离工作,也会挤压第二弹簧,此时,通过第二弹簧的伸缩,就会使得斜面插柱与旋转的棘轮轮边贴合,也会使得斜面插柱可以伸入棘轮上的多个凹槽内部,在斜面插柱伸入棘轮上的多个凹槽内部的时候,通过斜面插柱的垂直面,就可以避免棘轮反向旋转,完成锁死工作,从而使得防地雷板快速的安装在装甲车,节约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快速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图3的A

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3的B...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防地雷板与装甲车底盘的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甲车(1)、防地雷板(2)和两个快速连接结构,每个快速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夹持固定机构、四个卡槽式圆柱(6)和两个锁死机构,其中四个卡槽式圆柱(6)对称焊接在装甲车(1)的底盘两侧,每个锁死机构上安装一个夹持固定机构,且两个锁死机构对立,两个夹持固定机构分别固定安装在防地雷板(2)的下表面两侧,所述防地雷板(2)套接在四个卡槽式圆柱(6)的外壁上,且四个卡槽式圆柱(6)贯穿伸出两个夹持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夹持固定机构包括四个活动夹持柱(11)和四个固定动夹持柱(15),且通过四个活动夹持柱(11)和四个固定动夹持柱(15)夹持固定四个卡槽式圆柱(6),使得防地雷板(2)固定在四个卡槽式圆柱(6)的外壁上,并通过两个锁死机构对两个夹持固定机构完成锁定工作,使得防地雷板(2)快速的安装在装甲车(1)的底盘上,所述防地雷板(2)用于防护装甲车(1)的底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防地雷板与装甲车底盘的快速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固定机构包括第二防护壳(4)、两个活动夹持柱(11)、转轴(12)、两个限位圆杆(7)、两个第一弹簧(8)、两个圆弧连接杆(9)和两个固定动夹持柱(15),所述第二防护壳(4)的顶部中间处焊接有环形套柱(17),所述环形套柱(1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上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圆环支撑柱(18),所述圆环支撑柱(18)的左右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耳(16),所述转轴(12)的下端贯穿伸出第二防护壳(4)的底部,且转轴(12)与第二防护壳(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防护壳(4)的前后两侧内壁焊接有两个固定动夹持柱(15),且两个固定动夹持柱(15)位于转轴(12)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固定动夹持柱(15)的中部内壁上焊接有三个等间距的锥形弹性咬合环(10),两个所述固定动夹持柱(15)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限位圆杆(7),且两个限位圆杆(7)位于转轴(12)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限位圆杆(7)的两侧外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活动夹持柱(11),且两个活动夹持柱(11)与两个固定动夹持柱(15)对立,两个所述活动夹持柱(11)靠近两个固定动夹持柱(15)的中部内壁上焊接有三个等间距的锥形弹性咬合环(10),两个所述活动夹持柱(11)靠近转轴(12)的外壁上焊接有第一连接耳(14),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14)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耳(16)之间转动套设有圆弧连接杆(9),并通过两个圆弧连接杆(9)的移动,使得两个活动夹持柱(11)在两个限位圆杆(7)的外壁上往复滑动,方便两个活动夹持柱(11)和两个固定动夹持柱(15)夹持两个卡槽式圆柱(6),两个所述限位圆杆(7)的中部外壁套接有第一弹簧(8),且两个第一弹簧(8)的两端与两个活动夹持柱(11)固定连接,并通过两个第一弹簧(8)的收缩,使得两个活动夹持柱(11)、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慜倩熊自明卢浩张中威代晓青马超段力群李治中王起伟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