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785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其包括框架、隔板(1)、螺纹衬套(2)、可调节机构,框架下方设置有多个隔板,可调节机构安装于隔板侧面上,其特征在于:可调节机构包括角座(3)、调节螺栓(4)、螺母(5)、垫片(6)、第一螺钉(7)、第二螺钉(8),角座包括相连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一板通过螺钉安装于隔板侧面上,第二板上安装有调节螺栓、螺母、垫片,多个螺纹衬套在复材型板(P)成型的时候事先预埋连接于复材型板的下表面,螺纹衬套具有内螺纹孔,在调节时,调节螺栓可沿其轴向移动并螺纹连接于螺纹衬套的内螺纹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复材型板不能微调的情况,降低因反复调校造成的成本浪费,提升了产品合格率。提升了产品合格率。提升了产品合格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材成型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

技术介绍

[0002]针对传统的复材型板成型模,因型板是复材,与产品热膨胀系数一致,因此广泛应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制造。但复材产品在高温固化过程中复合材料内部温度和固化度分布不均匀,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固化收缩,导致脱模后容易变形,为弥补产品变形,复材型板需做型面回弹处理,因此复材型板成型模需重新制造。现有技术中主要缺点有以下两点:(1)复材产品变形无法通过快捷方式来调整型面实现;(2)满足产品制造要求,复材成型模重制成本太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在复材型板在框架上安装到位后,通过固定在框架下方的可调节机构对复材型面进行微调,通过反复调整、校核最终达到可成型理论复材产品的模具型面。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复材型板不能微调的情况,降低因反复调校造成的成本浪费,提升了产品合格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其包括框架、隔板 (1)、螺纹衬套(2)、可调节机构,框架下方设置有多个隔板,可调节机构安装于隔板侧面上,其特征在于:可调节机构包括角座(3)、调节螺栓(4)、螺母(5)、垫片(6)、第一螺钉(7)、第二螺钉(8),角座包括相连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一板通过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安装于隔板侧面上,第二板上安装有调节螺栓、螺母、垫片,两对螺母、垫片分别设置于第二板的两侧面,调节螺栓穿过第二板上的安装孔并采用螺母、垫片限位、锁紧,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夹角为60

150
°
,多个螺纹衬套在复材型板(P)成型的时候事先预埋连接于复材型板的下表面,螺纹衬套具有内螺纹孔,在调节时,调节螺栓可沿其轴向移动并螺纹连接于螺纹衬套的内螺纹孔中。
[000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钉(7)通过第一板上的第一通孔安装于隔板(1)上,第二螺钉(8)通过第一板上的第二通孔安装于隔板 上,第一通孔为圆孔,第二通孔为弧形孔,弧形孔用于调节角座(3)在隔板 上的安装角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隔板(1)间距360mm左右,同一排隔板间距200mm左右设置一个可调节机构,在遇到R角区域/拐角区域,则在R角区域两侧紧邻R角根部各设置一个可调节机构,用以保证R角区域型面;角座(3)还包括第三板,第三板分别垂直于第一板、第二板,且第三板上的调节螺栓(4)垂直于第二板上的调节螺栓。
[0007]进一步地,通过顺/逆时针旋转,使调节螺栓(4)向前/向后运动,预埋连接于复材型板(P)下表面的螺纹衬套(2)跟随调节螺栓运动,当调节螺栓向前运动时顶着复材型板往前,当调节螺栓后退时,调节螺栓与螺纹衬套越拧越紧,带动复材型板往后运动,从而达到一个点位的型面可调。
[0008]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产品制造过渡模来制作可调工装的复材型板,在复材型板铺层的同时提前预埋好多个螺纹衬套(2);步骤(2):把可调节机构的角座(3)通过螺钉固定到隔板(1)上,并通过弧形孔调节角座在隔板 上的安装角度;步骤(3):固化成型后的复材型板转移至框架上,并通过调节螺栓(4)使复材型板安装在框架上;步骤(4):通过已知的产品变形量参数来调节可调节机构的节点位置,使用激光辅助手段,随时跟踪型面状态,反复调整、校核型面,直至达到预设/规定位置,通过改变复材型板的型面来补偿产品固化脱模后的变形。
[000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在复材型板在框架上安装到位后,通过固定在框架下方的可调节机构对复材型面进行微调,通过反复调整、校核最终达到可成型理论复材产品的模具型面。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复材型板不能微调的情况,降低因反复调校造成的成本浪费,提升了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隔板 1、螺纹衬套2、角座3、调节螺栓4、螺母5、垫片6、第一螺钉7、第二螺钉8、复材型板P、R角区域/拐角区域Q。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1

5所示,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其包括框架、隔板 1、螺纹衬套2、可调节机构,框架下方设置有多个隔板 1,可调节机构安装于隔板 1侧面上,其特征在于:可调节机构包括角座3、调节螺栓4、螺母5、垫片6、第一螺钉7、第二螺钉8,角座3包括相连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一板通过第一螺钉7、第二螺钉8安装于隔板 1侧面上,第二板上安装有调节螺栓4、螺母5、垫片6,两对螺母5、垫片6分别设置于第二板的两侧面,调节螺栓4穿过第二板上的安装孔并采用螺母5、垫片6限位、锁紧,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夹角为60

150
°
,多个螺纹衬套2在复材型板P成型的时候事先预埋连接于复材型板P的下表面,螺纹衬套2具有内螺纹孔,在调节时,调节螺栓4可沿其轴向移动并螺纹连接于螺纹衬套2的内螺纹孔中。
[0015]进一步地,第一螺钉7通过第一板上的第一通孔安装于隔板 1上,第二螺钉8通过
第一板上的第二通孔安装于隔板 1上,第一通孔为圆孔,第二通孔为弧形孔,弧形孔用于调节角座3在隔板 1上的安装角度。或者第二通孔也为圆孔,隔板 1上设置相应的弧形孔。
[0016]隔板1间距360mm左右,同一排隔板1间距200mm左右设置一个可调节机构,如遇到R角区域/拐角区域,则在R角区域两侧紧邻R角根部各设置一个可调节机构,用以保证R角区域型面。如图3所示,角座3还包括第三板,第三板分别垂直于第一板、第二板,且第三板上的调节螺栓4垂直于第二板上的调节螺栓4。
[0017]通过顺/逆时针旋转,使调节螺栓4向前/向后运动,预埋连接于复材型板P下表面的螺纹衬套2跟随调节螺栓4运动(例如预埋的螺纹衬套2与调节螺栓4旋向相反),当调节螺栓4向前运动时顶着复材型板P往前,当调节螺栓4后退时,调节螺栓4与螺纹衬套2越拧越紧,带动复材型板P往后运动,从而达到一个点位的型面可调。
[0018]为了方便调节,复材型板的厚度不能太厚,造成复材型板刚性太强不易调节型面,复材型板厚度可根据复材的具体特性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其包括框架、隔板 (1)、螺纹衬套(2)、可调节机构,框架下方设置有多个隔板,可调节机构安装于隔板侧面上,其特征在于:可调节机构包括角座(3)、调节螺栓(4)、螺母(5)、垫片(6)、第一螺钉(7)、第二螺钉(8),角座包括相连的第一板、第二板,第一板通过第一螺钉、第二螺钉安装于隔板侧面上,第二板上安装有调节螺栓、螺母、垫片,两对螺母、垫片分别设置于第二板的两侧面,调节螺栓穿过第二板上的安装孔并采用螺母、垫片限位、锁紧,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夹角为60

150
°
,多个螺纹衬套在复材型板(P)成型的时候事先预埋连接于复材型板的下表面,螺纹衬套具有内螺纹孔,在调节时,调节螺栓可沿其轴向移动并螺纹连接于螺纹衬套的内螺纹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钉(7)通过第一板上的第一通孔安装于隔板(1)上,第二螺钉(8)通过第一板上的第二通孔安装于隔板 上,第一通孔为圆孔,第二通孔为弧形孔,弧形孔用于调节角座(3)在隔板 上的安装角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材成型模可调节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间距360mm左右,同一排隔板间距200mm左右设置一个可调节机构,在遇到R角区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成文邵国凯胡瑛万明付子豪梁林峰易宗福孙靖张恒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昌兴航空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