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8557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模块和取样机构;所述取样机构设置在混合模块上;通过在混合筒体内设置混合单元,通过混合单元之间交错的通道进行液体与粉料的流动混合;通过在混合筒体的侧边连接取样机构,通过躯替泵与混合筒体相连,驱替泵驱动吸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将混合筒体内的水泥助磨剂转移至取料模块中通过取料模块去除水泥助磨剂的样品进行检测,可是随时观察混合筒体中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情况,同时在不需要的时候还能通过驱替泵向混合筒体内输送回水泥助磨剂避免浪费。送回水泥助磨剂避免浪费。送回水泥助磨剂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
,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常见水泥助磨剂有液体和粉体(固体)两种,都能显著地提高磨机产量,或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粉磨电耗。在湿法粉磨过程中的水泥助磨剂又称之为:分散剂。
[0003]液体的水泥助磨剂中一般的需要将一些具有助磨功能的粉体物质添加到粉体助磨剂的母液中进行搅拌混合;一般这种混合投料的装置中混合釜中设置有搅拌装置,但是一般的混合筒体中无法准确测量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成份及混合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能够解决一般的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搅拌后无法及时取样检测出产品的混合状态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混合模块和取样机构;所述混合模块具有一对,取样机构具有一个,取样机构通过并联管道分别与两个混合模块相连;所述混合模块包括混合筒体和混合单元;所述混合单元具有若干个且混合单元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混合筒体内;所述混合筒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混合筒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混合单元包括一混合主体,所述混合主体呈圆柱体状,该混合主体上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A,下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B,且开口A与开口B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在开口A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进料口,由前至后依次为进料口A、进料口B、进料口C及进料口D,在开口B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的出料口,由左至右依次为出料口A、出料口B、出料口C及出料口D,所述进料口A与出料口C相连通,进料口B与出料口A相连通,进料口C与出料口B相连通,进料口D与出料口D相连通;所述取样机构设置在混合筒体出料口的侧边上;所述取样结构包括驱替泵、管路模块和取料模块;所述驱替泵包括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有封头且筒体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管路模块相连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所述活塞杆穿过筒体端部的封头伸入在筒体内,所述活塞设置在筒体内并与活塞杆相连在活塞杆的驱动下沿着筒体的内壁往复移动;所述管路模块包括吸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吸液管路包括第一阀组模块、第二阀组模块、第三阀组模块和第四阀组模块;所述第一阀组模块与第二阀组模块串联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筒体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上形成第一管路;所述第三阀组模块与第四阀组模块串联且两端分别与第一阀组模块和第二阀组模块的两端并联,第三阀组模块与第四阀组模块分别连接在筒体的第一料口与第二料口上
形成第二管路;所述取料模块包括透明罐、放液管和放液阀;所述透明罐的一端通过管道连接在管路模块的吸液管路上,所述透明罐的另一端通过出液管路连接在釜体的一个取样孔上;所述放液管垂直于透明罐设置,所述放液阀设置在放液管上。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阀组模块包括第一单向球阀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阀组模块包括第二单向球阀和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单向球阀、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二单向球阀自筒体的第一料口向第二料口的第一管路上依次串联;所述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釜体的另一取样孔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阀组模块包括第三单向球阀和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阀组模块包括第四单向球阀和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第三单向球阀、第四单向球阀和第四控制阀自筒体的第一料口向第二料口依次串联,所述第三单向球阀与第四单向球阀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透明罐的一端上。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混合筒体内设置混合单元,通过混合单元之间交错的通道进行液体与粉料的流动混合;通过在混合筒体的侧边连接取样机构,通过躯替泵与混合筒体相连,驱替泵驱动吸液管路和出液管路,将混合筒体内的水泥助磨剂转移至取料模块中通过取料模块去除水泥助磨剂的样品进行检测,可是随时观察混合筒体中水泥助磨剂的混合情况,同时在不需要的时候还能通过驱替泵向混合筒体内输送回水泥助磨剂避免浪费。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结构图。
[001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的混合单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4]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包括混合模块1和取样机构2;混合模块1具有一对,取样机构2具有一个,取样机构2通过并联管道分别与两个混合模块1相连。
[0015]混合模块1包括混合筒体11和混合单元3;混合单元3具有若干个且混合单元3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混合筒体11内;混合筒体1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混合筒体11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
[0016]混合单元3包括一混合主体31,混合主体31呈圆柱体状,该混合主体31上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A32,下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B33,且开口A32与开口B33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在开口A32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进料口,由前至后依次为进料口A321、进料口B322、进料口C323及进料口D324,在开口B33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的出料口,由左至右依次为出料口A331、出料口B332、出料口C333及出料口D334,进料口A321与出料口C333相连通,进料口B322与出料口A331相连通,进料口C323与出料口B332相连通,进料口D324与出料口D334相连通。
[0017]取样机构2设置在混合筒体11出料口的侧边上;取样结构2包括驱替泵21、管路模块22和取料模块23;驱替泵21包括筒体211、活塞212和活塞杆213;筒体211的两端设置有封头且筒体211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管路模块22相连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活塞杆213穿过筒体211端部的封头伸入在筒体211内,活塞213设置在筒体212内并与活塞杆213相连在活塞杆213的驱动下沿着筒体211的内壁往复移动。
[0018]管路模块22包括吸液管路221和出液管路222;吸液管路221包括第一阀组模块223、第二阀组模块224、第三阀组模块225和第四阀组模块226;第一阀组模块223与第二阀组模块224串联且两端分别连接在筒体211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上形成第一管路。
[0019]第三阀组模块225与第四阀组模块2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水泥助磨剂混合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合模块和取样机构;所述混合模块具有一对,取样机构具有一个,取样机构通过并联管道分别与两个混合模块相连;所述混合模块包括混合筒体和混合单元;所述混合单元具有若干个且混合单元沿着竖直方向设置在混合筒体内;所述混合筒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混合筒体的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混合单元包括一混合主体,所述混合主体呈圆柱体状,该混合主体上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A,下端具有一V字形开口B,且开口A与开口B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在开口A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进料口,由前至后依次为进料口A、进料口B、进料口C及进料口D,在开口B的中心线上具有四个并列分布的出料口,由左至右依次为出料口A、出料口B、出料口C及出料口D,所述进料口A与出料口C相连通,进料口B与出料口A相连通,进料口C与出料口B相连通,进料口D与出料口D相连通;所述取样机构设置在混合筒体出料口的侧边上;所述取样结构包括驱替泵、管路模块和取料模块;所述驱替泵包括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有封头且筒体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与管路模块相连的第一料口和第二料口;所述活塞杆穿过筒体端部的封头伸入在筒体内,所述活塞设置在筒体内并与活塞杆相连在活塞杆的驱动下沿着筒体的内壁往复移动;所述管路模块包括吸液管路和出液管路;所述吸液管路包括第一阀组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松泉王宇郭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聚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