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840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中隔油沉淀池具有污水输入口,隔油沉淀池的池壁高度位置的中部具有与调节池连通;压力曝气系统包括电动提升泵、正输出管路和喷雾器,电动提升泵设置在调节池的池底,电动提升泵的输出端通过正输出管路与喷雾器的输入口连通;生物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生物处理填料和穿孔集水管,生物处理填料横向满充在过滤池的内部,喷雾器设置在过滤池的顶部且喷雾器的喷雾方向朝向高效生物填料的顶部,穿孔集水管设置在过滤池内的侧部和/或底部,穿孔集水管的出口端设置在过滤池的外部。该系统可以实现抗冲击、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进行污水处理。高效率的进行污水处理。高效率的进行污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设计污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农村单户及“小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的污水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的农村生活污水自理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面广、较分散,污水管网建设成本高、维护难度大,导致收集率不高,污水站几乎长期无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极容易崩溃。其次,我国农村人口大量外出打工,平时生活人口较少,过年过节又大多返乡过节,污水量陡然增加,超过污水站处理负荷,污水溢流时有发生。其三,农村污水处理工艺五花八门,大多是AAO及其变形工艺,甚至还有些地方直接用上MBR工艺,这些工艺需要提升、曝气、回流、排泥、更换MBR膜等设备,整套系统耗能高,故障点多,后期运维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必须有专人维护。时间一长,电费都负担不起,沦为“晒太阳”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比比皆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客观存在,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0003]因此,农村污水治理重点任务是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和布局,强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农村污水处理设备选择方面优先考虑抗冲击、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该系统可以抗冲击、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进行污水处理。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隔油沉淀池、调节池、压力曝气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其中隔油沉淀池具有污水输入口,隔油沉淀池的池壁高度位置的中部具有与调节池连通;
[0007]所述压力曝气系统包括电动提升泵、正输出管路和喷雾器,所述电动提升泵设置在调节池的池底,电动提升泵的输出端通过正输出管路与喷雾器的输入口连通;
[0008]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生物处理填料和穿孔集水管,所述生物处理填料横向满充在过滤池的内部,喷雾器设置在过滤池的顶部且喷雾器的喷雾方向朝向高效生物填料的顶部,所述穿孔集水管设置在过滤池内的侧部和/或底部,所述穿孔集水管的出口端设置在过滤池的外部。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件和第二三通管件,其中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一端口与电动提升泵的输出端连通,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二端与正输出管路的出入端连通,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三端通过反冲洗管路与第二三通管件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件的第二端与穿孔集水管的输出端连通;
[0010]所述正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反冲洗管路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三通
管件的第三端设有第四阀门;
[0011]所述过滤池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反冲洗回流管,该反冲洗回流管的输出端与隔油沉淀池的内部连通。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过滤池底部连接有放空管,该放空管上设有第三阀门。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穿孔集水管的输出端连接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内部具有用于沉积泥沙的竖流式沉淀器,所述穿孔集水管的输出端与竖流式沉淀器的输入端连接,竖流式沉淀器的输出端为排出净水的出水管。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二沉池的底部设有回流管,该回流管的输出端通过回流管与调节池连通,所述回流管的输出端设有电动阀门。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PLC控制器、第一液位控制器、第二液位控制器,其中调节池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超越管,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和第二液位控制器分别安装在调节池正常处理水位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并在调节池内液面高度抵达第一液位控制器和第二液位控制器时形成水位高度信号;
[0016]所述PLC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液位控制器、第二液位控制器、电动阀门和电动提升泵信号连接,所述PLC控制器用于接收第一液位控制器和第二液位控制器发出的水位高度信号,并根据水位高度信号向电动阀门和电动提升泵下达切换开闭指令。
[0017]作为优选的,所述生物处理填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部砾石填料、高效除磷填料、高效生物填料和下部砾石填料,所述穿孔集水管预埋在下部砾石填料中。
[0018]作为优选的,所述隔油沉淀池的污水输入口处设有格栅井;
[0019]所述隔油沉淀池和调节池的连通储设有细格栅;
[0020]所述隔油沉淀池的顶部开设人孔。
[0021]作为优选的,所述隔油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第一锥斗结构,所述隔油沉淀池还具有沉淀物外排管,沉淀物外排管的输入端设置在隔油沉淀池的第一锥斗结构的下部聚拢处。
[0022]作为优选的,所述二沉池内的底部设有第二锥斗结构,所述回流管的输入端设置在第二锥斗结构的下部聚拢处。
[0023]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系统通过隔油沉淀池完成隔油的效果,通过调节池完成流量和水流缓急的缓冲效果,压力曝气系统进行污水曝气富氧处理,最后经过生物处理系统完成污水的过滤,完成污水的整体水处理。基于上述技术效果,本系统还具有以下优点:
[0025]抗冲击性强:由于本系统设置调节池,并且根据调节池设计包括二沉池和回流管等在内的沉淀回流系统,该沉淀回流系统可根据来水量大小、调节池内污水余量调节,自行调节调节池内部剩余污水,能保证生物存活系统正常运行,可以解决本系统在水量过大或者水量过小带给系统的冲击。
[0026]能耗极低:本系统只需一台水泵即可实现提升、曝气、回流、反冲洗等全部步骤,相较常规工艺,减少风机、硝化液回流泵、污泥回流泵等大量电气设备,本系统可大大减少投资,实现极低能耗运行。
[0027]维护容易:本系统使用PLC控制器、液位控制器、电动阀门和电动提升泵,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无需人员长时间看守,日常运行不需要人工干预。本系统结构简单,故障点少,维护容易,不需要铺设长距离的管路,较常规污水处理工艺节省化粪池、污水干管网、
检查井等构筑物,节省大量投资,也节省大量维护及检修费用。
[0028]处理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污水处理工艺采用间歇运行的接触氧化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污泥产生量小的特点,过滤池通过多层的除磷填料、高效生物填料、砾石填料可实现污水过滤、除磷和生物质分解等一系列工艺,单系统实现污水全面处理。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污水净化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包括:
[0031]1‑
格栅井,2

隔油沉淀池,3

沉淀物外排管,4

细格栅,51

第一锥斗结构,52

第二锥斗结构,6

调节池,71

第一液位控制器,72

第二液位控制器,8

电动提升泵,9

正输出管路,10

喷雾器,11

高效除磷填料,1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油沉淀池、调节池、压力曝气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其中隔油沉淀池具有污水输入口,隔油沉淀池的池壁高度位置的中部具有与调节池连通;所述压力曝气系统包括电动提升泵、正输出管路和喷雾器,所述电动提升泵设置在调节池的池底,电动提升泵的输出端通过正输出管路与喷雾器的输入口连通;所述生物处理系统包括过滤池、生物处理填料和穿孔集水管,所述生物处理填料横向满充在过滤池的内部,喷雾器设置在过滤池的顶部且喷雾器的喷雾方向朝向高效生物填料的顶部,所述穿孔集水管设置在过滤池内的侧部和/或底部,所述穿孔集水管的出口端设置在过滤池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净化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三通管件和第二三通管件,其中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一端口与电动提升泵的输出端连通,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二端与正输出管路的出入端连通,第一三通管件的第三端通过反冲洗管路与第二三通管件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件的第二端与穿孔集水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正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反冲洗管路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三通管件的第三端设有第四阀门;所述过滤池的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反冲洗回流管,该反冲洗回流管的输出端与隔油沉淀池的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底部连接有放空管,该放空管上设有第三阀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集水管的输出端连接二沉池,所述二沉池内部具有用于沉积泥沙的竖流式沉淀器,所述穿孔集水管的输出端与竖流式沉淀器的输入端连接,竖流式沉淀器的输出端为排出净水的出水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相画文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正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