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夹持结构及电芯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809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夹持结构及电芯加工设备,具体包括气缸单元、勾爪单元、按压组件、滚轮单元、凸轮单元及第一拉簧单元;其在夹持工件时,通过气缸单元带动其活动端动作,进而带动勾爪单元向靠近工件的方向移动,其中,勾爪单元的底平面会承载工件,勾爪单元的侧平面会侧面抵接工件;在上述过程中,活动端带动按压组件和滚轮单元同步移动,此时,按压组件和滚轮单元随侧平面运动,相当于远离原位置的侧平面,由此滚轮单元移动至凸轮斜面更靠近底平面的位置,使得按压组件向底平面移动,以将工件按压于底平面上。故本复合夹持结构能够仅通过一个气缸单元,实现对电芯的夹持,减少了气缸的投入,因此本申请具备稳定性高且成本低的优点。本低的优点。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夹持结构及电芯加工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芯夹持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夹持结构及电芯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电芯的成型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在两道相邻的工序之间通常需要对电芯进行流转,而在电芯流转通常是通过电芯夹持结构与移动装置配合实现的。其中,移动装置可以为直线电机模组、滚珠丝杆模组等,能够带动电芯夹持结构移动的装置。
[0003]而电芯夹持结构通常包括气缸,气缸的活动端上安装有一夹板,示例性的,当需要夹持电芯时,气缸动作,带动夹板沿靠近电芯,将电芯抵接在电芯夹持结构的固定板上,以实现对电芯的夹持功能;为了夹持的稳定性,还可以增设气缸,示例性的,当需要夹持电芯时,两个气缸动作,带动各自的夹板相向运动,以从两侧夹持电芯;显然,为了提高夹持的稳定性,增设新的气缸及夹爪,以从多个方向夹持电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常用的改进方式。
[0004]显然,上述的电芯夹持结构随着气缸的增加,电芯夹持结构的整体成本也会上升;即当前的电芯夹持结构存在不能兼容稳定性高与成本低的问题。
技术内容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单元(10),所述气缸单元(10)配置有活动端;勾爪单元(20),所述勾爪单元(20)与所述活动端连接,且所述勾爪单元(20)配置有用于承载工件(140)的底平面(201)和用于侧面抵接工件(140)的侧平面(202);按压组件(30),所述按压组件(30)与所述活动端连接,且所述按压组件(30)设置于所述侧平面(202)靠近所述底平面(201)的一侧;滚轮单元(40),所述滚轮单元(40)安装于所述按压组件(30)上;凸轮单元(50),所述凸轮单元(50)设置于所述滚轮单元(40)的上方,且配置有凸轮斜面(501),所述凸轮斜面(501)与所述滚轮单元(40)抵接;所述凸轮斜面(501)与所述底平面(201)的间距沿远离所述侧平面(202)的方向减少;第一拉簧单元(60),所述第一拉簧单元(60)的一端与所述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拉簧单元(60)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组件(3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30)包括按压底座(301),所述按压底座(301)远离所述底平面(201)的一端与所述滚轮单元(40)连接,所述滚轮单元(40)能相对于所述按压底座(301)移动;所述按压底座(301)朝向所述底平面(201)的一端连接有浮动位移组件(302),所述浮动位移组件(302)与所述按压底座(301)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弹簧(303);所述第一缓冲弹簧(303)分别与所述浮动位移组件(302)与所述按压底座(301)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位移组件(302)包括沿远离所述第一缓冲弹簧(303)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浮动块(304)和第二浮动块(305);所述第一浮动块(304)能沿远离或靠近所述侧平面(202)的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浮动块(305)滑动,且所述第一浮动块(304)与所述第二浮动块(305)之间设置有第二拉簧单元(306);所述第二拉簧单元(30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浮动块(304)连接,所述第二拉簧单元(30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浮动块(305)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夹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坚王禄兴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隆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