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无线通信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7778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52
本申请披露了一种射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无线通信设备,该射频系统包括:射频收发器;第一合路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公共端口,公共端口与第一天线连接;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的一端与射频收发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输入端口连接,用于传输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的一端与射频收发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输入端口连接,用于传输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第一负载电路,与第一输入端口可通断连接,且第一负载电路的输入阻抗与第一输入端口的阻抗匹配;其中,当第一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射频收发模块连接;当第二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负载电路连接。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负载电路连接。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负载电路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无线通信设备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
,并且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射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无线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多进多出(multiple in multiple out,MIMO)技术是为极大地提高信道容量,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使用多根天线,在收发之间构成多个信道的天线系统。目前,MIMO天线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
[0003]但是对于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其尺寸是严格限制的。将多根天线集中在终端设备中,会占用较多的空间,且成本较高。相关技术中,在射频通路前端加上一个合路器,即多个频段信号的多个射频通路共用一根天线,以降低终端设备的成本。
[0004]合路器的多个端口需要进行阻抗匹配调试,由于多个射频通路上器件参数的差异性,以及多个射频通路与天线之间的不同匹配性,导致合路器多个端口的输入阻抗很难匹配,从而使得射频通路的插入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射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无线通信设备。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介绍。
[000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射频系统,包括:射频收发器;第一合路器,所述第一合路器为三端口器件,所述第一合路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公共端口,所述公共端口与第一天线连接;第一射频收发模块,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传输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第二射频收发模块,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传输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第一负载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可通断连接,且所述第一负载电路的输入阻抗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的阻抗匹配;其中,当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连接;当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负载电路连接。
[0007]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射频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射频系统包括:射频收发器;第一合路器,所述第一合路器为三端口器件,所述第一合路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公共端口,所述公共端口与第一天线连接;第一射频收发模块,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传输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第二射频收发模块,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传输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第一负载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可通断连接,且所述第一负载电路的输入阻抗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的阻抗匹
配;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连接;当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负载电路连接。
[0008]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带系统,用于生成基带信号;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射频系统,用于根据所述基带信号生成射频信号。
[0009]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执行时,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0010]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执行时,能够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001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射频系统,包括第一射频收发模块和第二射频收发模块,该第一射频收发模块与第二射频收发模块通过第一合路器共用第一天线。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负载电路与第一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口可通断连接,其中第一负载电路的输入阻抗可与第一输入端口的阻抗匹配。当第二射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控制第一输入端口与第一负载电路连接,从而可以降低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的通路插入损耗。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超高频射频信号通路的插入损耗的仿真结果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超高频射频信号通路的插入损耗的仿真结果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PMI模式探测终端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基站通过SRS模式探测终端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SRS模式下天线轮发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1]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5G通信系统引入了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技术。
eMBB具备更大的吞吐量、低延时以及更一致的体验。eMBB应用场景下,无线通信设备产生的数据会呈几何式增长,海量数据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通信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0025]由于5G基站覆盖范围小,如果希望5G基站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基站覆盖相同的面积,则需要的5G基站数量为LTE基站数量的3倍以上,建网成本骤然增加。由于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不均,以及各国不同的4G(即LTE)到5G演进策略,所以全球范围内4G和5G双连接技术(E

UTRA NR dual connectivity,ENDC)方案将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重要的5G覆盖方案。因此,目前无线通信包括非独立组网(non

standalone,NSA)和独立组网(standalone,SA)两大部署方案。5G NSA和5G SA两大部署方案在提升通信速率方面都有关键方案加持。
[0026]在5G通信中包括多个通信频段,例如可以包括中高频频段(middle high ban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收发器;第一合路器,所述第一合路器为三端口器件,所述第一合路器包括第一输入端口、第二输入端口和公共端口,所述公共端口与第一天线连接;第一射频收发模块,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传输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第二射频收发模块,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的一端与所述射频收发器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入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用于传输第二频段的射频信号;第一负载电路,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可通断连接,且所述第一负载电路的输入阻抗与所述第一输入端口的阻抗匹配;其中,当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连接;当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负载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还包括:第一开关器件,位于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和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之间,且与所述第一负载电路连接,当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控制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射频收发模块连接;当所述第二射频收发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器件控制所述第一输入端口与所述第一负载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电路为阻值约为50欧姆的电阻。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频段为超高频频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频段的射频信号为以下中的一种:中高频频段的射频信号,WIFI 5G信号,WIFI 2.4G信号。6.一种射频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系统包括:射频收发器;第一合路器,所述第一合路器为三端口器件,所述第一合路器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长剑曹光亮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