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把装置及其把手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7495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门把装置及其把手结构,安装于具有锁头的门锁上,所述装置包括一把手结构以及一固定于该把手结构上以操控该锁头伸缩的转轴结构,该把手结构主要借由电磁元件的设计,以于该门锁呈上锁状态时可转动把手本体,但该转轴结构不会转动而无法操控该锁头伸缩,故于该门锁呈上锁状态时,该门把装置能提供空转机制,避免该把手本体于上锁状态时受外力扳动而损坏。受外力扳动而损坏。受外力扳动而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门把装置及其把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门把装置,尤指一种具空转机制的门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防火门规格种类繁多,故其配置的门把装置的种类也相当多。如图1A及图1B所示的US,7,181,940B2美国专利,其门把装置8将一转轴81的其中一端固定于一轴心结构82上,且该转轴81的另一端穿过一门体97而连接于一门锁98上。
[0003]当欲解锁时,借由一钥匙80致动一拨动块86,以令该拨动块86带动一锁心板84向左(如图1B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摆动,使该锁心板84的第一凹部841下方一侧压抵一上锁板85的驱动凸部851,致使该上锁板85向下位移,并使该上锁板85的推动部852下压一活动卡块83。接着,当该活动卡块83底端卡入一转块821的缺口822内时,借由一外力下压该把手件861,使一结合于一栓件894上的第一作动转盘89的作动部891的其中一端向上摆动以抵顶一带动片892的下侧,进而带动该带动片892上侧的带动部893向上移动,此时,该带动片892的带动部893会卡住一推柱823,以转动该转块821,使该转块821转动该转轴81而带动该门锁98,以开启该门锁98。
[0004]然而,现有门把装置8中,往往于上锁时,因该把手件861无法下压,故当该把手件861遭受外物瞬间撞击、或有不肖人士恶意强加转动该把手件861时,该把手件861容易受到外力破坏,导致该把手件861的转轴81上的轴心结构82与带动片892的带动部893互相磨损,因而造成该门把装置8无法使用。
[0005]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种种问题,实已成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缺失,本技术提供一种门把装置及其把手结构,可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7]本技术的把手结构,包括:外壳,其具有容置空间且配置一锁件;把手组件,其包含一枢接该外壳并位于该容置空间外的把手本体、及一枢接该把手本体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带动件;以及作用组件,其包含一设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可相对该外壳旋转的主动件、一位于该主动件下方的转动件、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电磁元件、及一连动该转动件的牵引件,其中,该主动件于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长度不同的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该转动件设有一座体及一以可往复运动方式脱离或卡接该座体的作用部,该电磁元件具有一可伸缩的杆体,以令该杆体连动该第二致动部,致使该第一致动部分离或靠近该作用部,该牵引件具有卡接该转动件的卡制部;其中,将该把手本体下压以带动该带动件转动,使该带动件撞击该牵引件,以令该牵引件朝该转动件的方向移动,以借由该卡制部带动该转动件转动,且此时,该电磁元件未通电而未伸出该杆体,使该主动件的第一致动部与该转动件的作用部分离,致使该作用部脱离该座体;及当该电磁元件通电后,其伸出该杆体以推动该主动件的第二致动部,以令该主动件摆动,使该第一致动部顺势靠近该转动件而推动该作用部,致
使该作用部卡接该座体。
[0008]前述的把手结构中,该主动件呈蝴蝶状片体。
[0009]前述的把手结构中,该第一致动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致动部的长度。
[0010]前述的把手结构中,该座体具有凸块及作用孔,且该转动件还包含:固定轴,其设于该作用孔中;以及壳体,其容置该座体,且具有接合该凸块的轨道,其中,该固定轴固定于该壳体上,且该作用部以可往复运动的方式接合于该壳体上以脱离或卡接该座体。进一步,该转动件于其周面的其中一侧设有该作用部,而于其周面的另一侧则设有一夹口,且该夹口中配置一固接该壳体的嵌卡部,以当该作用部卡接该座体时,借由一外力推动该嵌卡部,使该壳体转动而带动该固定轴一并转动。
[0011]前述的把手结构中,该电磁元件为电磁阀。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门把装置,包括:前述的把手结构;以及转轴结构,其配置于该把手结构上且接合该转动件的座体。
[0013]前述的门把装置中,该转轴结构包含一具有活动空间的第一轴体、一以可伸缩方式套合于该第一轴体的活动空间中的第二轴体以及一用以将该第二轴体固定于该第一轴体上的固定组件,其中,该第二轴体伸缩于该第一轴体的其中一端,且该第一轴体的另一端具有一固接该座体的外接部。进一步,该第一轴体的周面的一侧向设有多个间隔配置并连通该容置空间的调整孔,使该固定组件插设于多个该调整孔的其中一者上。或者,该把手结构设于一具有锁头的门锁上,以令该第二轴体带动该锁头伸缩。
[0014]由上可知,本技术的门把装置及其把手结构,主要借由该主动件与该电磁元件的设计,以令该把手本体于上锁状态时可转动该转动件,但该转轴结构不会转动,故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门把装置于上锁状态时,该把手本体可进行空转机制,因而能避免该把手本体于上锁状态时受外力扳动而损坏。
[0015]再者,借由该第二轴体以可伸缩方式套合于该第一轴体上,以快速调整该转轴结构的整体长度,故本技术的门把装置能应用于不同厚度的门体,因而能提升适用性。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A为现有门把装置的应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8]图1B为现有门把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门把装置的应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图3A为本技术的门把装置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0021]图3B为本技术的门把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2]图3C为本技术的门把装置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0023]图4A为图3B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4]图4B为图4A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0025]图5A为图4B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6]图5B为本技术的门把装置于作动时的局部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7]图6为图4A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0028]图7及图8为本技术的门把装置的不同应用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0029]图9A为本技术的门把装置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0030]图9B为图9A的局部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1]图9C为图9A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2]图9D为图9A的平面示意图。
[0033]其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34]1,8
ꢀꢀꢀꢀ
门把装置
[0035]1a
ꢀꢀꢀꢀꢀ
转轴结构
[0036]1b
ꢀꢀꢀꢀꢀ
第一轴体
[0037]11
ꢀꢀꢀꢀꢀ
活动空间
[0038]12,12a 调整孔
[0039]13
ꢀꢀꢀꢀꢀ
置入口
[0040]14
ꢀꢀꢀꢀꢀ
外接部
[0041]2ꢀꢀꢀꢀꢀꢀ
第二轴体
[0042]2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具有容置空间且配置一锁件;把手组件,其包含一枢接该外壳并位于该容置空间外的把手本体及一枢接该把手本体并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带动件;以及作用组件,其包含一设于该容置空间中并可相对该外壳旋转的主动件、一位于该主动件下方的转动件、一设于该容置空间内的电磁元件及一连动该转动件的牵引件,其中,该主动件于相对两侧分别形成有长度不同的第一致动部与第二致动部,该转动件设有一座体及一以能往复运动方式脱离或卡接该座体的作用部,该电磁元件具有一可伸缩的杆体,以令该杆体连动该第二致动部,致使该第一致动部分离或靠近该作用部,该牵引件具有卡接该转动件的卡制部;其中,将该把手本体下压以带动该带动件转动,使该带动件撞击该牵引件,以令该牵引件朝该转动件的方向移动,以借由该卡制部带动该转动件转动,且此时,该电磁元件未通电而未伸出该杆体,使该主动件的第一致动部与该转动件的作用部分离,致使该作用部脱离该座体;及当该电磁元件通电后,其伸出该杆体以推动该主动件的第二致动部,以令该主动件摆动,使该第一致动部顺势靠近该转动件而推动该作用部,致使该作用部卡接该座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动件呈蝴蝶状片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致动部的长度大于该第二致动部的长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具有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田
申请(专利权)人:田晋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