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87431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时,通过采用多种不同粒径的胶体金组合使用,具体为采用小粒径胶体金和大粒径胶体金分别与抗体结合后,再混合使用,能够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以不同粒径胶体金的最佳混合比例能显著提高检测的灵敏度,避免拖带、假阳性、产生空间位阻等问题;同时,将不同粒径的胶体金浓缩后再混合使用,能进一步增进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使胶体金能更加稳定地与抗体结合并进行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在维持原有检测特异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检出限,且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适于大批量生产。适于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胶体金检测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以胶体金为显色媒介,将抗体标记在胶体金上,利用免疫学中抗原和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在层析中对抗原进行检测的一种体外诊断技术。现阶段,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虽然不比免疫荧光、荧光PCR等检测方法的灵敏度高,但由于其具有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稳定性强、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结果判断直观等优势,在医学、食品、农业等许多领域的检测中都有其适用的场景。
[0003]胶体金免疫层析的检测灵敏度是有限的,许多改进其检测灵敏度的方法也较为繁琐,不利于降低成本和大批量生产。如现有技术中采用增敏试剂或对检测体系条件参数优化,以及对抗体的质量浓度和反应速率进行优化改进,从而提高其灵敏度,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稳定性差、标记效率不高、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易受背景影响等问题。在胶体金免疫检测应用中,其使用胶体金的浓度、颗粒大小、形状等都会影响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
[0004]现有技术中,胶体金使用粒径大小、形状一致均匀的,同时选择最合适的浓度,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同时现有研究也表明,胶体金试纸的灵敏度会随颗粒的增大而增加,但是,一味地使用大粒径的胶体金往往会导致检测出现拖带、假阳性等情况,还会造成空间位阻的问题,使胶体金难以和特异蛋白结合;而且研究显示,当胶体金颗粒的粒径大于40nm后,胶体金的胶体状态变得不稳定《参考文献:改进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灵敏度的方法,赵晓明,2019》。
[0005]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胶体金粒径在10~50nm时,本身就是具有很好地性能,其灵敏度也较好,是无需进行调整和改进的,但由于采用10~50nm粒径的胶体金溶液摩尔消光系数较低,显色强度不足,所以会造成最终检测不准确。而本领域常用的胶体金粒径为60nm,是可单独使用的大粒径胶体金,除非应用于特殊的检测制备(需要制备特定粒径的胶体金),一般都不会使用超过60nm粒径的胶体金,因为采用更大粒径的胶体金会导致拖带严重、褪色时间长、还会造成假阳性等问题,其灵敏度也不会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强。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胶体金免疫检测的灵敏性和稳定性,在维持原有检测特异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检出限,亟需开发和研究出更多更加简单便捷、低成本、高稳定性、高灵敏性的提高胶体金检测更加灵敏的方法,对于免疫检测的应用及其检测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和应用,在维持原有检测特异性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胶体金
检测试纸条的检出限,成本低,便于生产应用。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胶体金

抗体复溶物组合。
[0010]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胶体金免疫测试试剂条或试剂盒。
[0011]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时,采用多种不同粒径的胶体金组合使用,具体是采用两种粒径的胶体金组合使用,采用小粒径胶体金和大粒径胶体金分别与抗体结合后,再混合使用;所述小粒径胶体金的粒径为50~60nm,大粒径胶体金的粒径为70~150nm。
[0013]本专利技术突破现有定势,经过大量的研究探索发现,通过不同粒径胶体金混合能增进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使用大粒径的胶体金和小粒径的胶体金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不会出现拖带、假阳性、产生空间位阻、特异性结合能力较差的问题;同时,将不同粒径的胶体金浓缩后再混合,能进一步增进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能显著增强胶体金检测的灵敏性,有效提高了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检出限,且方法简单易行,不用额外添加其他物质来提高灵敏度,还避免了大粒径的胶体金检测出现拖带、假阳性、产生空间位阻等问题,使胶体金能更加稳定地与抗体结合并进行检测,成本低,适于大批量生产。
[0014]优选地,采用的小粒径胶体金和大粒径胶体金为60nm和90nm两种组合的胶体金。
[0015]进一步地,所述小粒径胶体金和大粒径胶体金的体积比为6~12:1,粒径胶体金浓度为0.5~3g/L,大粒径胶体金浓度为0.5~2g/L。
[0016]更进一步地,所述小粒径胶体金和大粒径胶体金的体积比例为8:1。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具体方法:
[0018]S1.分别取不同粒径的胶体金,经过标记抗体、离心,制备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沉淀;
[0019]S2.将上述步骤S1所得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沉淀使用复溶液进行复溶,得不同粒径的胶体金

抗体复溶物;
[0020]S3.将上述步骤S2所得不同粒径的胶体金

抗体复溶物混合后使用。
[0021]作为一种可优选的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具体步骤如下所示(以1mL胶体金用量为例):
[0022](1)取1mL胶体金于EP管中,加入0.2mol/L碳酸钾溶液,调节pH至8.5~9.5,旋转混匀,室温反应10min;
[0023](2)在步骤(1)中的溶液中加入10μg抗体,旋转混匀,室温反应15~30min;
[0024](3)在步骤(2)中的溶液加入50μL封闭液,旋转混匀,室温反应15~30min,反应完毕后,通过低温离心,去除上清液,得到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沉淀;
[0025](4)将上述沉淀使用复溶液复溶至10~100μL(调节胶体金的浓度),此复溶物为浓缩后的胶体金;
[0026](5)另按步骤(1)~(4)准备多种不同粒径的胶体金;
[0027](6)将大粒径胶体金

抗体复溶物和小粒径胶体金

抗体复溶物按一定比例重新组合使用能够在胶体金免疫层析中增加检测灵敏度。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结合上述方法进行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
[002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胶体金

抗体复溶物组合,含有上述方法处理得到的不同粒径的胶体金

抗体复溶物。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胶体金

抗体复溶物组合在制备高灵敏度的胶体金免疫测试试剂条或试剂盒中的应用。
[003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高灵敏度的胶体金免疫测试试剂条或试剂盒,含有胶体金

抗体复溶物组合。
[003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时,采用多种不同粒径的胶体金组合使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是采用两种粒径的胶体金组合使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是采用小粒径胶体金和大粒径胶体金分别与抗体结合后,再混合使用;所述小粒径胶体金的粒径为50~60nm,大粒径胶体金的粒径为70~150n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粒径胶体金为60nm胶体金,大粒径胶体金为90nm胶体金。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小粒径胶体金与大粒径胶体金的体积比为6~12:1;所述小粒径胶体金浓度为0.5~3g/L,大粒径胶体金浓度为0.5~2g/L。6.根据权利要求1

5任一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所示:S1.分别取不同粒径的胶体金,经过标记抗体、离心,制备抗体标记的胶体金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析文张月明胡飞驰裴瑞琴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