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间谐波潮流计算的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溯源定位方法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742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间谐波潮流计算的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溯源定位方法与系统,包括:自检测次同步振荡发生与否;响应于发生次同步振荡,依据网络结构参数构建节点导纳矩阵和量测数据计算间谐波潮流;将间谐波潮流计算结果与宽频量测结果进行对比,依据误差判定是否存在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故障:如果不存在则延时后返回继续自检;如果判断存在则依据节点间谐波电压误差大于阈值,筛选潜在不良数据节点和支路数据;在支路数据中进行遍历计算,选择其中一条节点对应的支路数据,去除支路数据的节点导纳矩阵参数之后,重新进行间谐波潮流计算并依据计算结果,判断是否成功去除不良数据,由此实现故障溯源,快速寻找定位到扭振机组。快速寻找定位到扭振机组。快速寻找定位到扭振机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间谐波潮流计算的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溯源定位方法与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电网
,尤其是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潮流计算和溯源定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间谐波潮流计算的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溯源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力电子设备和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逐渐升高,国内外频繁发生次/超同步振荡事故,其中典型的如2015年新疆哈密地区发生的直驱风电机群与弱交流电网相互作用,发生20~80Hz的振荡导致火电机组发生轴系扭振而跳闸。新能源发电产生的次/超同步振荡传播可能引发邻近火电机组的轴系扭振,从而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更严重的威胁。
[0003]当振荡电流的频率接近火电机组扭振频率时,会激发严重的轴系扭振,危害电网和机组安全运行,极端情况下会导致机组大轴损坏。如果能够及时找到扭振火电机组的位置,则对于消除振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004]如何快速辨识新能源发电引发的次/超同步振荡传播路径和分析其对周围邻近火电机组的影响,对于未来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间谐波潮流计算的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溯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自检测次同步振荡发生与否;步骤2、响应于发生次同步振荡,则依据网络结构参数构建节点导纳矩阵,结合新能源并网点量测数据,进行间谐波潮流计算;步骤3、将间谐波潮流计算结果与宽频量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依据误差大小判定是否存在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故障:如果判断不存在,则延时预定周期后返回步骤1继续进行自检,如果判断存在轴系扭振故障,则进入步骤4;步骤4、依据节点间谐波电压误差大于阈值,筛选潜在不良数据节点和支路数据;步骤5、在支路数据中进行遍历计算,选择其中一条节点对应的支路数据,去除支路数据的节点导纳矩阵参数之后,重新进行间谐波潮流计算;步骤6、依据步骤5的计算结果,判断是否成功去除不良数据:如果判断成功去除,则计算不良数据的真实值并输出结果;如果去除失败,则选择另一条节点对应的支路数据,重复进行去除支路数据的节点导纳矩阵参数之后的间谐波潮流计算以及判断,直至历遍计算完所有筛选出的不良数据节点和支路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间谐波潮流计算的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溯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步骤1中,对于自检测次同步振荡发生与否,通过调用监测装置测量到火电机组的端口的电流波形,进行辨识确定次同步振荡发生。3.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间谐波潮流计算的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溯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步骤2中,依据网络结构参数构建节点导纳矩阵,节点导纳矩阵中元件导纳为间谐波频率下系统元件的等效导纳,被设置成依据元件在间谐波频率下导纳响应而生成。4.根据权利要求1的基于间谐波潮流计算的火电机组轴系扭振溯源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述步骤2中,所述间谐波潮流计算,依据电流平衡方程进行潮流计算,表示为:I
n
=Y
n
V
n
式中:I
n
为节点流入或流出的某一频率间谐波电流;Y
n
为对应频率下节点导纳矩阵;V
n
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一平金标郎燕生马晓忱吕闫杨晨舒石泷陆文安孙博李理王淼石上丘孙略罗雅迪张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