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7284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2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电路包括:供电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放电电路、第二放电电路、电源转换电路、自启动电路和主控模块;第一放电电路用于当供电端断开输入时,将存储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中的电能释放掉;第二放电电路用于当供电端断开输入时,将存储在主控模块中的电能释放掉;自启动电路用于当供电端导通时,拉低主控模块的电源输入口和开机引脚的电平,触发主控模块上电启动;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供电端输入的电压转换为与主控模块适配的供电电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支持电子产品反复快速上下电时,实现上电自动开机。实现上电自动开机。实现上电自动开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对电子产品进行反复快速上下电操作时,由于电源通路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可能导致自启动电路存在不动作,从而引起电子产品无法自动开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能够支持电子产品反复快速上下电时,实现上电自动开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包括:供电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放电电路、第二放电电路、电源转换电路、自启动电路和主控模块;
[0006]所述供电端分别连接第一电容、第一放电电路、第二放电电路和电源转换电路,所述电源转换电路分别连接第二电容、自启动电路和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还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电路;
[0007]所述第一放电电路,用于当所述供电端断开输入时,将存储在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中的电能释放掉;
[0008]所述第二放电电路,用于当所述供电端断开输入时,将存储在所述主控模块中的电能释放掉;
[0009]所述自启动电路,用于当所述供电端导通时,拉低所述主控模块的电源输入口和开机引脚的电平,触发所述主控模块上电启动;
[0010]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用于将所述供电端输入的电压转换为与所述主控模块适配的供电电压。
[0011]进一步地,第一放电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一场效应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入端共同连接所述供电端、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共同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放电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二场效应管,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供电端、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共同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开机引脚。
[0013]进一步地,所述自启动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上拉电容、消抖电容、二极管以及三极管,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开机引脚、另一端连接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的基极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消抖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上拉电容的一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消抖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的阳极共同接地,所述上拉电容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电源输入口、所述电源转换电路的输出端。
[0014]进一步地,所述自启动电路采用复位芯片。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为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或耗尽型场效应管。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为P沟道结型场效应管或耗尽型场效应管。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均为电解电容。
[0018]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端用于提供直流电源,所述电源转换电路为DC/DC电源转换电路。
[0019]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上电自启动电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步骤S100、当所述供电端导通时,电源转换电路将所述供电端输入的电压转换为与所述主控模块适配的供电电压;
[0021]步骤S200、当所述主控模块的电源输入口接收到供电电压时,自启动电路对所述供电电压进行消抖后,拉低所述主控模块的开机引脚的电平,触发所述主控模块上电启动;
[0022]步骤S300、当所述供电端断开输入时,第一放电电路将存储在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中的电能进行释放,第二放电电路将存储在所述主控模块中的电能进行释放。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常规的上电自启动电路中加入第一放电电路和第二放电电路,实现对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主控模块的快速放电,使得电路在进行反复快速上下电的操作下也能保证开机引脚被拉低从而触发开机。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的电路框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的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
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具有“若干”之类的词汇描述,其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
[0031]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2]相关技术中,对于要求具备上电自动开机功能的电子产品,一般采用采用分立器件或者复位芯片组成自启动电路,无论是采用分立器件还是复位芯片组成的自启动电路,由于电路中存在电容等储能器件,尤其是大容量的电解电容,当对电子产品进行反复快速上下电操作时,由于电容中存储着电能,而电源通路上的电压不能突变,可能导致自启动电路存在不动作,从而引起电子产品无法自动开机。
[003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在常规的上电自启动电路中加入第一放电电路100和第二放电电路200,实现对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主控模块 U1的快速放电,使得电路在进行反复快速上下电的操作下也能保证开机引脚被拉低从而触发开机。
[0034]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包括:供电端DC_IN、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放电电路100、第二放电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端(DC_IN)、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放电电路(100)、第二放电电路(200)、电源转换电路(U2)、自启动电路(300)和主控模块(U1);所述供电端(DC_IN)分别连接第一电容(C1)、第一放电电路(100)、第二放电电路(200)和电源转换电路(U2),所述电源转换电路(U2)分别连接第二电容(C2)、自启动电路(300)和主控模块(U1),所述主控模块(U1)还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电路(200);所述第一放电电路(100),用于当所述供电端(DC_IN)断开输入时,将存储在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中的电能释放掉;所述第二放电电路(200),用于当所述供电端(DC_IN)断开输入时,将存储在所述主控模块(U1)中的电能释放掉;所述自启动电路(300),用于当所述供电端(DC_IN)导通时,拉低所述主控模块(U1)的电源输入口和开机引脚的电平,触发所述主控模块(U1)上电启动;所述电源转换电路(U2),用于将所述供电端(DC_IN)输入的电压转换为与所述主控模块(U1)适配的供电电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放电电路(10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以及第一场效应管(Q1),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源转换电路(U2)的输入端共同连接所述供电端(DC_IN)、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源极共同接地,所述第一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转换电路(U2)的输出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电自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电路(200)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第二场效应管(Q2),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所述供电端(DC_IN)、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源极共同接地,所述第二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所述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泽辉张丽敏李红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波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