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713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包括工件轴;工件轴由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台阶轴、第二台阶轴、第三台阶轴和第四台阶轴组成;还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贯穿的安装孔;安装孔由孔径依次增大的轴承安装孔和激磁线圈安装孔组成;在第二台阶轴上设置前角接触轴承;前角接触轴承右侧外环和第三台阶轴端面接触;在第三台阶轴上设置后角接触轴承;后角接触轴承右侧外环和第四台阶轴端面接触;在壳体上设置后端盖;工件轴穿过安装孔,前角接触轴承位于轴承安装孔内,后角接触轴承位于后端盖内;在激磁线圈安装孔内设置激磁线圈;激磁线圈可活动套设在第三台阶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保护激磁线圈,不易落灰、进油、进水,减少故障发生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


[0001]本技术涉及磨床
,特别涉及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

技术介绍

[0002]用于精密零部件加工的磨床,因零部件尺寸太小,没有相应的夹具来夹持它进行加工,往往采用在工件轴上设置激磁线圈,给激磁线圈通电,激磁线圈产生电磁引力将零部件固定在工件轴上来进行加工。目前磨床的激磁线圈裸露设置的工件轴上,在生产加工精密零部件时,经常发生激磁线圈因进油、进水而造成的损坏,影响生产。
[0003]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包括工件轴;所述工件轴由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台阶轴、第二台阶轴、第三台阶轴和第四台阶轴组成,待加工工件放置在第一台阶轴上;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由孔径依次增大的轴承安装孔和激磁线圈安装孔组成;在所述第二台阶轴上设置前角接触轴承;所述前角接触轴承右侧外环和所述第三台阶轴端面接触;在所述第三台阶轴上设置后角接触轴承;所述后角接触轴承右侧外环和所述第四台阶轴端面接触;在所述壳体上设置后端盖;所述工件轴穿过所述安装孔,前角接触轴承位于轴承安装孔内,后角接触轴承位于后端盖内;在所述激磁线圈安装孔内设置激磁线圈;所述激磁线圈可活动套设在第三台阶轴上。
[0005]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上固定设置前盖;在所述前盖上设置前盖凸起部,其和前角接触轴承左侧外环接触;在所述后端盖上设置后盖;所述后盖上设置后盖凸起部,其和后角接触轴承右侧外环接触。
[0006]进一步地,在所述轴承安装孔内的第三台阶轴上可活动套设前弹簧座;在所述激磁线圈安装孔内的第三台阶轴上可活动套设中间盖;所述中间盖和所述壳体连接;在所述中间盖上设置多个弹簧安装孔;在所述弹簧安装孔内放置弹簧;所述弹簧和所述前弹簧座接触;在前弹簧座上设置前弹簧座凸起部;所述前弹簧座凸起部和前角接触轴承右侧外环接触。
[0007]进一步地,在第二台阶轴上分别套设顶套及螺纹连接锁紧螺母;所述顶套一端和前角接触轴承左侧内环接触,另一端和锁紧螺母接触。
[0008]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台阶轴上固定设置后挡圈;所述后挡圈上设置后挡圈凸起部;所述后挡圈凸起部和后角接触轴承左侧内环接触。
[0009]进一步地,在所述顶套上设置前防尘盖;在所述前防尘盖和所述前盖间设置密封圈。
[0010]进一步地,在所述后盖上设置后防尘盖;在所述后防尘盖上设置工件轴孔;所述工
件轴右端可活动穿过所述工件轴孔。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设置工件轴,在工件轴上分别设置前角接触轴承和后角接触轴承,同时设置壳体,壳体设置由轴承安装孔和激磁线圈安装孔组成的安装孔,并在壳体上设置后端盖,前角接触轴承放置在轴承安装孔内,后角接触轴承放置在后端盖内,激磁线圈设置在激磁线圈安装孔内,由此可见,本技术的激磁线圈隐藏在激磁线圈安装孔内,不外露,不易落灰、进油、进水,保护线圈,减少故障发生。因此,本技术具有保护激磁线圈,不易落灰、进油、进水,减少故障发生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的正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的A

A向剖视图;
[0014]附图标记为:1

壳体、2

工件轴、3

锁紧螺母、4

前盖、5

前角接触轴承、6

前弹簧座、7

中间盖、8

激磁线圈、9

后端盖、10

后挡圈、11

后角接触轴承、12

后盖、13

后防尘盖、14

前防尘盖、15

顶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16]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17]本技术的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如图1、图2所示,设置工件轴2,工件轴2由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台阶轴、第二台阶轴、第三台阶轴和第四台阶轴组成,待加工工件放置在第一台阶轴上;还设置壳体1,在壳体1上设置贯穿的安装孔,安装孔由孔径依次增大的轴承安装孔和激磁线圈安装孔组成,在第二台阶轴上设置前角接触轴承5,使前角接触轴承5右侧外环和第三台阶轴端面接触,在第三台阶轴上设置后角接触轴承11,使后角接触轴承11右侧外环和第四台阶轴端面接触,在壳体1上设置后端盖9,后端盖9可过盈配合在激磁线圈安装孔内,将工件轴2穿过所述安装孔,使前角接触轴承5位于轴承安装孔内,后端盖盖9上也设置有贯穿孔,使后角接触轴承11位于后端盖9的孔内,在激磁线圈安装孔内设置激磁线圈8,将激磁线圈8套在第三台阶轴上,激磁线圈8和第三台阶轴间隙配合,其不影响工件轴2的转动。
[0018]优选的,为使工件轴2不轴向移动,在壳体1上设置前盖4,可使用螺丝将前盖4固定在壳体1上,在前盖4上设置前盖凸起部,使其前角接触轴承5左侧外环接触,在后端盖9上设置后盖12,可使用螺丝将后盖12固定在后端盖9上,在后盖12上设置后盖凸起部,使其和后角接触轴承11右侧外环接触,在前盖凸起部和后盖凸起部限位作用下,工件轴2不会发生轴向移动。
[0019]进一步地,为消除轴承间隙,在轴承安装孔内的第三台阶轴上套设前弹簧座6,前弹簧座6和第三台阶轴间隙配合,在激磁线圈安装孔内的第三台阶轴上可活动套设中间盖7,中间盖7和壳体1连接,具体可使用螺杆穿过中间盖7和壳体1螺纹连接,中间盖7可在螺杆
上滑动,在中间盖7上设置多个弹簧安装孔,在弹簧安装孔内放置弹簧,使弹簧和前弹簧座6接触,在前弹簧座6上设置前弹簧座凸起部,前弹簧座凸起部和前角接触轴承5右侧外环接触,弹簧座6在弹簧的作用下,可左右移动,带动前弹簧座凸起部移动,而使前角接触轴承5右侧外环移动来消除轴承间隙。
[0020]进一步地,为降低前角接触轴承5高速转动时产生的抖动,在第二台阶轴上套设顶套15,并螺纹连接锁紧螺母3,顶套15一端和前角接触轴承5左侧内环接触,另一端和锁紧螺母3接触,旋转锁紧螺母3,使顶套15将前角接触轴承5左侧内环顶紧,顶套15和前盖4件间隙配合。
[0021]同时,在第三台阶轴上固定设置后挡圈10,可使用螺丝将后挡圈10固定在第三台阶轴上,在后挡圈10上设置后挡圈凸起部,使后挡圈凸起部和后角接触轴承11左侧内环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包括工件轴(2);所述工件轴(2)由轴径依次增大的第一台阶轴、第二台阶轴、第三台阶轴和第四台阶轴组成,待加工工件放置在第一台阶轴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由孔径依次增大的轴承安装孔和激磁线圈安装孔组成;在所述第二台阶轴上设置前角接触轴承(5);所述前角接触轴承(5)右侧外环和所述第三台阶轴端面接触;在所述第三台阶轴上设置后角接触轴承(11);所述后角接触轴承(11)右侧外环和所述第四台阶轴端面接触;在所述壳体(1)上设置后端盖(9);所述工件轴(2)穿过所述安装孔,前角接触轴承(5)位于轴承安装孔内,后角接触轴承(11)位于后端盖(9)内;在所述激磁线圈安装孔内设置激磁线圈(8);所述激磁线圈(8)可活动套设在第三台阶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上固定设置前盖(4);在所述前盖(4)上设置前盖凸起部,其和前角接触轴承(5)左侧外环接触;在所述后端盖(9)上设置后盖(12);所述后盖(12)上设置后盖凸起部,其和后角接触轴承(11)右侧外环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置激磁工件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安装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康村重工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