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7121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从移栽至返青建立浅水层,田间保持水层3~5cm;2)返青~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3)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进行排水搁田,搁田并保持1个叶龄期;4)拔节后一周~出穗后45天,进行干湿交替灌溉;5)抽穗后45天至收获,田间不灌水,土壤落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控制土壤水势,从而影响稻田甲烷的产生、排放,最终达到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目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灌溉方法,具体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稻田是最重要的人为CH4排放源之一,由稻田排放的CH4占人为总排放的 10%~13%。里下河地区是江苏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该区域地理环境优越,水网交错、河荡遍布,土壤肥沃,水稻种植面积较大,单产较高,同时稻田CH4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采用何种方法在里下河地区实现水稻丰产和稻田CH4减排,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微生物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等指标,从而影响稻田甲烷的产生、排放,最终达到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目的。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1)从移栽至返青建立浅水层,田间保持水层3~5cm。
[0006](2)返青~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田间灌水层2~ 3cm

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

20kPa

田间灌水层2~3cm

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

20kPa;如此循环。
[0007](3)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进行排水搁田,搁田至土壤水势为

40 kPa并保持1个叶龄期,然后再灌水,田间灌水层2~3cm。
[0008](4)拔节后一周~出穗后45天,进行干湿交替灌溉:田间灌水层2~3cm
ꢀ→
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

20kPa

田间灌水层2~3cm

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

20kPa,如此循环。
[0009](5)抽穗后45天至收获,田间不灌水,土壤落干。
[001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本申请公开的灌溉方法,可有效减少稻田甲烷的排放,保护了农田周围的生态环境,更加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同时可以让灌溉技术具有数量化、指标化和实用化,进一步让稻田温室气体的减排方法的处理工艺简单,满足了环保生产水稻的要求,让水稻的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的保障,生产的环境更加的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
[00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
[0013](一)张力计矫正与安装
[0014]张力计矫正与安装参照“SP

11型负压式土壤湿度计”说明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仪器设备研制中心提供),方法如下:
[0015]1、仪器除气
[0016](1)将自来水煮沸20分钟后,放置冷却备用。
[0017](2)开启集气管的盖子和橡皮塞,并将仪器倾斜,用塑料瓶徐徐注入经煮沸后冷却的无气水,直到加满为止,仪器直立10
‑‑
20分钟(不要加塞子),让水把陶土管湿润,并见水从陶土头表面滴出。
[0018](3)再将仪器注满无气水,用干布或吸水性能好的纸从陶土头表面吸水(或在注水口处塞入一个插有注射针头的橡皮器,用注射器进行抽气,抽气时注意针尖必需穿过橡皮塞并伸入仪器内部。同时用左手顶住橡皮塞,不让其松动漏气)。此时,可以看到真空表的指针,指向40kPa左右,并有气泡从真空表内逸出,逐渐聚集在集气管中。缓缓拨去塞子,让真空表指针缓慢退回零位。继续将仪器注满无气水,仍用上述方法进行抽气。这样重复3
‑‑
4次,真空表内的空气即可除去大部份。
[0019](4)将仪器注满无气水,加上塞子,加以密封,并将仪器直立,让陶土管在空气中蒸发,约二小时后,即可见真空表的指针指向40kPa或更高。此时从陶土管、真空表塑料管及集气管中会有埋藏的气泡逸出,同时,轻轻敲打仪器,使气泡集中到集气管中。
[0020](5)将陶土管浸入无气水中,此时,可见真空表指针回零,打开盖子和塞子,重新注满无气水,加上塞子和盖子,再让陶土管在空气中蒸发。此时,真空表的指针可升至50KPa或更高。同时,轻轻敲打仪器,收集逸出的空气。
[0021](6)按以上步骤进行2
‑‑
3次,每进行一次之后真空表的指针可升得更高,直到指针达到80KPa时将陶土管浸入无气水中,真空指针转动回零。打开塞子,注满水,塞好塞子及盖子,将陶土管浸在无气水中备用。
[0022]2、零位校正
[0023]仪器密封后,真空表至测点(陶土头中部)间存在一个静水压力值,如作精确测量,此静水压力差应予以消除,这就需要进行零位校正。
[0024]校正方法:仪器灌水后即在空气中蒸发,使负压升至20kPa左右时,将陶土管的一半浸入水中,静候真空表指针缓缓回零,直到不动。此时的读数即为仪器的零位校正值。测量值减去零位校正值就是测点的土壤吸力。
[0025]3、现场安装
[0026]在水稻移栽后的7~10天,,在离田埂1米处水稻的行距中间,以一直径相当于陶土管的钻孔器开孔到30cm深度(以陶土头中心计算,离土表 25cm),倒入少许泥浆,垂直插入仪器,使陶土管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将周围填土捣实(切勿踩实)。每块田或每15亩装1支张力计。
[0027]4、数据采集
[0028]仪器安装好24小时之后,于每天上午11~12点观察张力计,当张力计数值达到灌溉设定值时,即需灌溉上水。
[0029]5、定期检查
[0030](1)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定期检查集气管中的空气容量,如果空气容量超过集气管容积的一半,必须重新补满水,补水时不要拔出仪器,也不要摇动仪器,只要拧开盖子,
缓缓打开橡皮塞,用无气水灌满。若在操作过程中,陶土管与原来接触的土壤松动,应在附近重新打孔,重新安装。
[0031](2)每隔15天,往张力计塑料瓶中补充经煮沸后冷却的自来水(无气水)。
[0032](二)灌溉方法
[0033]全生育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具体操作如下:
[0034](1)从移栽至返青建立浅水层,田间保持水层3~5cm。
[0035](2)返青~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田间灌水层2~ 3cm

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

20kPa

田间灌水层2~3cm

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

20kPa;如此循环。
[0036](3)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进行排水搁田,搁田至土壤水势为

40 kPa并保持1个叶龄期,然后再灌水,田间灌水层2~3cm。
[0037](4)拔节后一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从移栽至返青建立浅水层,(2)返青~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3)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拔节,进行排水搁田,(4)拔节后一周~出穗后45天,进行干湿交替灌溉,(5)抽穗后45天至收获,田间不灌水,土壤落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里下河地区水稻甲烷排放的灌溉方法,其特征在于:(1)从移栽至返青建立浅水层,田间保持水层3~5cm;(2)返青~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进行干湿交替灌溉:田间灌水层2~3cm

自然落干至土壤水势为

20kPa

田间灌水层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秀福夏红芳褚光许进敏夏雪芬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食知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