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冬闲田复种轮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9312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冬闲田复种轮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第一年秋季秸秆直接还田或堆沤还田;(2)、第一年冬季单独种植油菜,或者油菜和紫云英间作;(3)第二年冬季,种植元胡和/或贝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轮作方式以两年为一个轮回,水稻在夏季,冬季种植油菜与中药,结合了油菜、贝母和/或元胡冬季作物的优点,两年内的作物秸秆全量还田,利用油菜种植促进土壤氮、磷养分含量的增加,减少化肥施用,提高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利用中药种植促进土壤有机质的提高,提升冬闲田的耕地质量,而且水旱轮作,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养分损失,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与口感。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与口感。提高了水稻的产量与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冬闲田复种轮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冬闲田复种轮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导致许多农民放弃秋季耕种而出现大量农田冬闲,冬闲田如何利用成为摆在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具有丰富的水热资源,中晚稻收获后,光照、温度、水分、空间和作物茬口等都能够满足冬季种植,据统计,南方地区大量冬闲田,这些冬闲田在水稻收获后一般闲置4~6个月。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冬闲田的面积还有扩大的趋势,因此,合理利用冬闲田,减少冬闲面积,提高冬种作物生产潜力和土地利用率,对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冬闲田的危害:1、影响稻田肥力水平。冬闲田雨水侵蚀致土壤裸露,土壤养分流失严重;板田冬闲,不能改变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不能氧化和排除残留于土壤中低价铁、铝、硫化氢和甲烷等有毒有害物;长期栽培水稻,四季淹水,土壤不通气、不透水,养分难以矿化释放,养分缺乏;厌氧下甲烷排放量高,影响作物生长。2、加重农田病虫害。冬闲稻桩裸露在地面,为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等害虫卵、蛹越冬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加重后季作物病虫害;此外农田闲置,杂草滋生蔓延,增加田间管理的难度,以及农药、除草剂等成本,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3、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稻田由于冬季休闲期抛荒,不进行排水和翻耕,也不种植其他作物,加之南方地区降雨较多,使稻田长期保持湿润或有水层,冬闲田水分差异较大,促进了CH4和 N2O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了碳排放。
[0004]所以如何对这些冬闲田进行有效利用,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冬闲田复种轮作方法,解决了南方地区冬闲田大量闲置,无法进行有效利用,并且会影响稻田肥力水平和加重农田病虫害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冬闲田复种轮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第一年秋季秸秆直接还田或堆沤还田
[0009]机采机收时,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方式,操作步骤如下:
[0010]10月上中旬收割水稻,稻茬留高1

10cm,秸秆收获时直接机械粉碎,细度 1

3.5cm;以亩施量计,将2

3kg腐秆剂以及4

6kg尿素或12

16kg碳铵,与等量细土进行混合,均匀撒到田中;再进行行翻耕,翻耕10

15cm,防止稻茬漂浮;
[0011]人工收割时,秸秆采用堆沤还田方式,操作步骤如下:
[0012]1)、场地选择:选择平坦宽畅不妨碍耕作的场地;
[0013]2)、混合溶液准备:将2

3kg腐秆剂以及4

6kg尿素或12

16kg碳铵,用2 倍混合重量的水调匀,得到的混合溶液后用于1000kg水稻秸秆;
[0014]3)、铺放秸秆:先垫上一层10

20cm的秸秆,再均匀泼撒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再平铺一层1

2cm的土壤;重复上述操作铺第二层,以8

10层为佳,铺完后,加透清水,使整堆湿度达到55%

65%,再糊上泥浆或盖上黑膜;
[0015]4)适度翻堆:在堆内温度第一次超过70℃时,翻堆一次;后期观察到堆内丝状物大量繁殖,65

75%时,翻堆一次;翻堆过程根据堆内湿度,补足水分;
[0016]5)、腐熟物的施用:堆沤25

35天,达到完全腐熟;可翻耕作为基肥使用;
[0017](2)、第一年冬季种植,单独种植油菜,或者油菜和紫云英间作
[0018]单独种植油菜:
[0019]1)、育苗时间:10月中下旬;幼苗5叶以上,苗龄28

32天移栽,11月底以前栽完,合理密植,每亩7400

7600株;
[0020]2)、施肥:如是采用上面的秸秆直接还田方式,除水稻秸秆还田外,还要每亩用3.3

3.7kg的纯N、2.8

3.2kg的P2O5与K2O作基肥,追肥时,在移苗还青后施用1.8

2.2kg的纯N、抽薹后叶施1.3

1.7kg的纯N与0.6

0.8kg硼砂;如是采用上面秸秆堆沤还田方式,由于秋季水稻秸秆沤制时间不足,则须施用有机肥作基肥,亩施1000kg;
[0021]3)、田间管理:防止缺苗,及时灌溉防旱保墒;开春后清沟排渍,防止病害发生;
[0022]5)、病虫防治:主要病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及菌核病,以农业防治为核心,除轮作外,清除病苗、病叶、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利用农用抗生素、性诱剂或天敌生物防治病虫害;
[0023]6)、油菜籽收获时,秸秆直接还田;
[0024]油菜和紫云英间作:
[0025]10月中下旬种植紫云英,播种量为每亩0.9

1.1kg,与钙镁磷肥1.4

1.6kg混合拌匀播种,撒播;11月中下旬移栽油菜,每亩3900

4100株,油菜籽收获时秸秆直接还田;
[0026](3)、第二年冬季,种植元胡和/或贝母
[0027]前作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每亩施入水稻秸秆沤制肥1900

2100kg 和饼肥190

210kg,混匀后施入作基肥,耕耙作成高13

18cm的畦,畦面呈拱形,畦宽1.5

1.8m,畦沟宽20

30cm,田地四周开好深的排水沟,以利排水;
[0028]元胡种植:
[0029]1)、用块茎繁殖,播种期为10月上中旬,选晴天,泥土松软时播种,行距 18

22cm开沟,沟深8

10cm,过深不出苗,过浅则所发的块茎较小;株距6

8cm,将种茎芽头向上、两行错开排列于沟内;如播种后长期不下雨,会影响元胡发芽生根,可在早晚灌水入沟,湿润土壤;栽后,每亩用混合有机肥1900

2100kg 和拌菜籽饼90

110kg,混合后覆盖于种茎上面,至满沟,然后用第2行的沟土,盖在第1行的混合肥土上,依次边开沟、边施肥、边覆土地进行条播;
[0030]2)、田间管理:元胡根系浅,不宜多次中耕,在块茎生长初期,进行浅松表土和拔草;但翌年春季杂草较多时,在2月、3月、4月人工拔草一次;
[0031]3)、霜霉病防治:霜霉病见于3月,高发于4月,防治上,除轮作外,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病期每隔10天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冬闲田复种轮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第一年秋季秸秆直接还田或堆沤还田机采机收时,采用秸秆直接还田方式,操作步骤如下:10月上中旬收割水稻,稻茬留高1

10cm,秸秆收获时直接机械粉碎,细度1

3.5cm;以亩施量计,将2

3kg腐秆剂以及4

6kg尿素或12

16kg碳铵,与等量细土进行混合,均匀撒到田中;再进行行翻耕,翻耕10

15cm,防止稻茬漂浮;人工收割时,秸秆采用堆沤还田方式,操作步骤如下:1)、场地选择:选择平坦宽畅不妨碍耕作的场地;2)、混合溶液准备:将2

3kg腐秆剂以及4

6kg尿素或12

16kg碳铵,用2倍混合重量的水调匀,得到的混合溶液后用于1000kg水稻秸秆;3)、铺放秸秆:先垫上一层10

20cm的秸秆,再均匀泼撒到步骤2)制备的混合溶液,再平铺一层1

2cm的土壤;重复上述操作铺第二层,以8

10层为佳,铺完后,加透清水,使整堆湿度达到55%

65%,再糊上泥浆或盖上黑膜;4)适度翻堆:在堆内温度第一次超过70℃时,翻堆一次;后期观察到堆内丝状物大量繁殖,65

75%时,翻堆一次;翻堆过程根据堆内湿度,补足水分;5)、腐熟物的施用:堆沤25

35天,达到完全腐熟;可翻耕作为基肥使用;(2)、第一年冬季种植,单独种植油菜,或者油菜和紫云英间作单独种植油菜:1)、育苗时间:10月中下旬;幼苗5叶以上,苗龄28

32天移栽,11月底以前栽完,合理密植,每亩7400

7600株;2)、施肥:如是采用上面的秸秆直接还田方式,除水稻秸秆还田外,还要每亩用3.3

3.7kg的纯N、2.8

3.2kg的P2O5与K2O作基肥,追肥时,在移苗还青后施用1.8

2.2kg的纯N、抽薹后叶施1.3

1.7kg的纯N与0.6

0.8kg硼砂;如是采用上面秸秆堆沤还田方式,由于秋季水稻秸秆沤制时间不足,则须施用有机肥作基肥,亩施1000kg;3)、田间管理:防止缺苗,及时灌溉防旱保墒;开春后清沟排渍,防止病害发生;5)、病虫防治:主要病虫害有蚜虫、菜青虫及菌核病,以农业防治为核心,除轮作外,清除病苗、病叶、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利用农用抗生素、性诱剂或天敌生物防治病虫害;6)、油菜籽收获时,秸秆直接还田;油菜和紫云英间作:10月中下旬种植紫云英,播种量为每亩0.9

1.1kg,与钙镁磷肥1.4

1.6kg混合拌匀播种,撒播;11月中下旬移栽油菜,每亩3900

4100株,油菜籽收获时秸秆直接还田;(3)、第二年冬季,种植元胡和/或贝母前作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整地,每亩施入水稻秸秆沤制肥1900

2100kg和饼肥190

210kg,混匀后施入作基肥,耕耙作成高13

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安森
申请(专利权)人:浦城县闽越山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