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84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套体,中间部位具有第一阶梯通孔;反渗透滤芯,设置在第一阶梯通孔内,并且一端穿出第一阶梯通孔与吸水管连接;套在反渗透滤芯上的第一密封垫圈,第一密封垫圈设置在第一阶梯通孔内,第一密封垫圈与反渗透滤芯和外套体之间形成废水聚集腔;连接在外套体上的盖体,盖体罩住第一阶梯通孔,并且与吸水管连接;第二密封垫圈,连接在盖体内,与盖体一起压紧限位反渗透滤芯的另一端;以及收集罐组件,连接在外套体上,与废水聚集腔连通;从而克服了打开后的桶装纯净水,有灰尘进入,不卫生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的说是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反渗透是一种借助于选择透过性膜的功能,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10787496.7,专利主题名称为全自动加水功夫茶机的自动加水方法及茶机的现有技术,水由水桶中被水泵抽吸,顺着吸水管,通过水嘴导入烧水壶中,由于功夫茶很多采用的是纯净水,一水桶的纯净水大约为19升,因此不可能在一天内喝完,通常需要饮用三天以上,打开后的纯净水,有灰尘、细屑等进入,不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打开后的纯净水,不能在一天内喝完,有灰尘进入,不卫生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套体,中间部位具有第一阶梯通孔;反渗透滤芯,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内,并且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与吸水管连接;套在所述反渗透滤芯上的第一密封垫圈,所述第一密封垫圈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内,所述第一密封垫圈与所述反渗透滤芯和所述外套体之间形成废水聚集腔;连接在所述外套体上的盖体,所述盖体罩住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并且与所述吸水管连接;第二密封垫圈,连接在所述盖体内,与所述盖体一起压紧限位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另一端;以及收集罐组件,连接在所述外套体上,与所述废水聚集腔连通。
[0005]进一步的:所述外套体的外形为圆柱形结构。
[0006]进一步的:所述盖体包括:外套,与所述外套体的外壁螺纹连接,与所述第二密封垫圈一起压紧限位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另一端;以及第一管口,连接在所述外套上,与所述反渗透滤芯连通,并且连接所述吸水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罐组件包括:第二管口,与所述外套体连接,与所述废水聚集腔连通;以及罐体,连接在所述第二管口上。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密封圈,连接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处,抱紧所述反渗透滤芯上的纯水出水管口。
[0009]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外套体,反渗透滤芯,第一密封垫圈,盖体,第二密封垫圈和收集罐组件;纯净水顺着吸水管由盖体处进入外套体内,经过反渗透滤芯的过滤,过滤后的纯净水由吸水管流出,过滤出的废水,被滞留在废水聚集腔中,进入收集罐组件内,同时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和第二密封垫圈,防止泄漏,并且第一密封垫圈能够限位反渗透滤芯,有利于纯净水流通过滤,实现了处理过滤纯净水,相对卫生;从而克服了打开后的纯净水,不能在一天内喝完,有灰尘进入,不卫生的技术问题,达到了能够处理纯净水,相对卫生的技术效果,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总装剖视图;
[0011]图2为图1去除反渗透滤芯和吸水管后的爆炸图;
[0012]图3为图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0.外套体,11.第一阶梯通孔,20.反渗透滤芯,30.第一密封垫圈,31.废水聚集腔,40.盖体,41.外压套,42.第一管口,50.第二密封垫圈,60.收集罐组件,61.第二管口,62.罐体,70.第三密封圈,100.吸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5]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打开后的纯净水,不能在一天内喝完,有灰尘进入,不卫生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达到了能够处理纯净水,相对卫生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0016]一实施方式:
[0017]见图1、图2、图3;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套体10,中间部位具有第一阶梯通孔11;反渗透滤芯20,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11内,并且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11与吸水管100连接;套在所述反渗透滤芯20上的第一密封垫圈30,所述第一密封垫圈30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11内,所述第一密封垫圈30与所述反渗透滤芯20和所述外套体10之间形成废水聚集腔31;连接在所述外套体10上的盖体40,所述盖体40罩住所述第一阶梯通孔11,并且与所述吸水管100连接;第二密封垫圈50,连接在所述盖体40内,与所述盖体40一起压紧限位所述反渗透滤芯20的另一端;以及收集罐组件60,连接在所述外套体10上,与所述废水聚集腔31连通;
[0018]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外套体10,反渗透滤芯20,第一密封垫圈30,盖体40,第二密封垫圈50和收集罐组件60;纯净水顺着吸水管100由盖体40处进入外套体10内,经过反渗透滤芯20的过滤,过滤后的纯净水由吸水管100流出,过滤出的废水,被滞留在废水聚集腔31中,进入收集罐组件60内,同时设置有第一密封垫圈30和第二密封垫圈50,防止泄漏,并且第一密封垫圈30能够限位反渗透滤芯20,形成废水聚集腔31,有利于纯净水流通过滤,实现了处理过滤纯净水,相对卫生;
[0019]另一实施方式:
[0020]见图1、图2、图3;实施时,所述外套体10的外形为圆柱形结构,中间部位具有第一阶梯通孔11,规则的形状有利于加工制造,并且相对美观;
[0021]另一实施方式:
[0022]见图1、图2、图3;实施时,反渗透滤芯20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比如ULP12

8040型反渗透膜滤芯,过滤效果较好,更换较方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看到公开的内容后,能够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知晓如何设置,并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也不需要进行过度的试验;
[0023]另一实施方式:
[0024]见图1、图2、图3;实施时,第一密封垫圈30或者第二密封垫圈50为圆环形结构,起
到了密封的作用,防止纯净水泄漏,并且第一密封垫圈30能够限位反渗透滤芯20,使得反渗透滤芯20与第一密封垫圈30和外套体10之间形成废水聚集腔31,有利于纯净水被流通过滤;
[0025]另一实施方式:
[0026]见图1、图2、图3;实施时,所述盖体40包括:外压套41,与所述外套体10的外壁螺纹连接,与所述第二密封垫圈50一起压紧限位所述反渗透滤芯20的另一端;以及第一管口42,连接在所述外压套41上,与所述反渗透滤芯20连通,并且连接所述吸水管100;外压套41与第一管口42的材质为食品级塑料,一体成型,外压套41与外套体10连接后,使得第一阶梯通孔11处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有利于纯净水与反渗透滤芯20充分接触,过滤的效果较好,并且盖体40与外套体10的安装拆卸较方便,使得在更换反渗透滤芯20时,操作较方便;
[0027]另一实施方式:
[0028]见图1、图2、图3;实施时,所述收集罐组件60包括:第二管口61,与所述外套体10连接,与所述废水聚集腔31连通;以及罐体62,连接在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渗透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体(10),中间部位具有第一阶梯通孔(11);反渗透滤芯(20),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11)内,并且一端穿出所述第一阶梯通孔(11)与吸水管(100)连接;套在所述反渗透滤芯(20)上的第一密封垫圈(30),所述第一密封垫圈(30)设置在所述第一阶梯通孔(11)内,所述第一密封垫圈(30)与所述反渗透滤芯(20)和所述外套体(10)之间形成废水聚集腔(31);连接在所述外套体(10)上的盖体(40),所述盖体(40)罩住所述第一阶梯通孔(11),并且与所述吸水管(100)连接;第二密封垫圈(50),连接在所述盖体(40)内,与所述盖体(40)一起压紧限位所述反渗透滤芯(20)的另一端;以及收集罐组件(60),连接在所述外套体(10)上,与所述废水聚集腔(3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渗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聪魏海京滕家贵李志伟熊家旺王清财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中福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