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构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6716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18
提供焊接构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将金属构件(10、20)接合而成的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具备使金属构件(10、20)相互接触从而形成由金属构件(10、20)包围的空间(SP)的工序,在金属构件(10、20)之间或金属构件(10、20)中的至少一方的金属构件形成有减压口(20h1),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还具备:通过减压口(20h1)对空间(SP)进行抽吸动作以对空间(SP)减压,从而使金属构件(10)的第1部分(11a)接触于金属构件(20)的第2部分(21a),或是使第1部分(11a)与第2部分(21a)之间的距离比未对空间(SP)减压的情况小的工序;以及在对空间(SP)减压过的状态下将第1部分(11a)与第2部分(21a)相互焊接的工序。(21a)相互焊接的工序。(21a)相互焊接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焊接构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公开涉及焊接构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日本特开2019

181496号公报中公开了即使在金属板彼此之间产生的间隙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金属板彼此接合的激光焊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在本公开中提供了金属构件彼此更充分接合的焊接构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池单元的电极端子彼此更充分接合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0004]依据本公开的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为利用焊接将第1金属构件与第2金属构件相互接合而成的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具备使上述第1金属构件与上述第2金属构件相互接触从而形成由上述第1金属构件和上述第2金属构件包围的空间的工序,其中,在上述第1金属构件与上述第2金属构件之间或上述第1金属构件及上述第2金属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金属构件形成有减压口,上述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还具备:通过上述减压口对上述空间进行抽吸动作以对上述空间减压,从而使上述第1金属构件的第1部分接触于上述第2金属构件的第2部分、或是使上述第1金属构件的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金属构件的上述第2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未对上述空间减压的情况小的工序;以及在对上述空间减压过的状态下,将上述第1金属构件的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金属构件的上述第2部分相互焊接的工序。
[0005]在上述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上述第1金属构件由铜形成,上述第2金属构件由铝形成。
[0006]在上述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对上述第2金属构件的外表面照射从上述第2金属构件的上述第2部分这一侧向着上述第1金属构件的上述第1部分这一侧的方向上行进的激光,从而将上述第1金属构件的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第2金属构件的上述第2部分相互焊接。
[0007]在上述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上述第1金属构件具有底板部和围绕上述底板部的周围的周壁部,由上述底板部、上述周壁部及上述第2金属构件分隔形成上述空间,在上述底板部设置有凸状部,上述凸状部从上述底板部突出,上述凸状部的在突出方向上的顶端部(distal end)规定上述第1部分,上述第2金属构件中的与上述第1部分对置的部分规定上述第2部分。
[0008]依据本公开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具备:将具有第1电极端子的第1电池单元与具有第2电极端子的第2电池单元层叠的工序;以及使用依据本公开的上述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来形成将作为上述第1金属构件的上述第1电极端子与作为上述第2金属构件的上述第2电极端子相互焊接而成的焊接构造的工序。
[0009]在上述电池的制造方法中,可以是在将上述第1电池单元与上述第2电池单元被层叠的方向规定为层叠方向、将与上述层叠方向交叉的方向规定为交叉方向的情况下,上述
第1电极端子具有:第1伸出部,从上述第1电池单元的主体部在上述交叉方向上伸出;第1折弯部,形成于上述第1伸出部的在伸出方向上的顶端;以及第1接合部,从上述第1折弯部沿着与上述层叠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上述第2电极端子具有:第2伸出部,从上述第2电池单元的主体部在上述交叉方向上伸出;第2折弯部,形成于上述第2伸出部的在伸出方向上的顶端;以及第2接合部,从上述第2折弯部沿着与上述层叠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将上述第1接合部与上述第2接合部相互焊接从而形成上述焊接构造。
[0010]依据本公开的焊接构造具备第1金属构件和通过焊接而接合于上述第1金属构件的第2金属构件,上述第1金属构件与上述第2金属构件相互接触,形成由上述第1金属构件和上述第2金属构件包围的空间,在上述第1金属构件与上述第2金属构件之间或上述第1金属构件及上述第2金属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金属构件形成有减压口,上述第1金属构件具有底板部和围绕上述底板部的周围的周壁部,由上述底板部、上述周壁部及上述第2金属构件分隔形成上述空间,在上述底板部设置有凸状部,上述凸状部从上述底板部突出,上述凸状部的在突出方向上的顶端部与上述第2金属构件中的与上述顶端部对置的部分被相互焊接。
[0011]依据本公开的电池具备:第1电池单元,具有第1电极端子;以及第2电池单元,具有第2电极端子且被层叠于上述第1电池单元,其中,依据本公开的上述焊接构造是通过将作为上述第1金属构件的上述第1电极端子与作为上述第2金属构件的上述第2电极端子相互焊接而形成的。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及优点将根据与附图关联地理解的本专利技术相关的以下详细说明而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示出由电池100所具备的第1电池单元1及第2电池单元2形成的焊接构造30a、30b的立体图。
[0014]图2为示出将电池100所具备的第1电池单元1及第2电池单元2互相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5]图3为沿着图1中的III

III线的向视截面立体图。
[0016]图4为示出利用焊接将电极端子10与电极端子20接合时的情形的立体图。
[0017]图5为沿着图3中的V

V线的向视截面图。
[0018]图6为沿着图3中的VI

VI线的向视截面图。
[0019]图7为沿着图3中的VII

VII线的向视截面图。
[0020]图8为用于说明比较例1的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0021]图9为用于说明比较例2的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0022]图10为用于说明比较例2的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个数、量等的情况下,除了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之外,本公开的范围并非一定限于该个数、量等。关于各个构成要素,除了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之外,对本公开而言并非一定是必需的。有时对相同部
件及相当部件附加相同附图标记而不反复进行重复的说明。
[0024][电池100][0025]图1为示出由电池100所具备的第1电池单元1及第2电池单元2形成的焊接构造30a、30b的立体图。电池100可以搭载于例如混合动力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燃料电池车辆及电动汽车等车辆。
[0026]电池100具备第1电池单元1和层叠于第1电池单元1的第2电池单元2。电池100中包含的电池单元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作为电池单元的例子,举出例如锂离子电池。图2为示出将电池100所具备的第1电池单元1及第2电池单元2互相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7]图1、图2中用箭头示出了第1电池单元1与第2电池单元2层叠的方向即层叠方向AR。图1中还用箭头示出了与层叠方向AR交叉的方向(在此作为一例为正交的方向)即交叉方向CR。在其它附图(图3~图10)中也示出此处所规定的层叠方向AR及交叉方向CR。
[0028]第1电池单元1具备主体部1a、电极端子10(第1电极端子)及电极端子18(图2)。第1电池单元1为例如层压型单元。虽然省略详细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所述焊接构造为利用焊接将第1金属构件与第2金属构件相互接合而成的,所述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具备:使所述第1金属构件与所述第2金属构件相互接触从而形成由所述第1金属构件和所述第2金属构件包围的空间的工序,其中,在所述第1金属构件与所述第2金属构件之间或者所述第1金属构件及所述第2金属构件中的至少一方的金属构件形成有减压口,所述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还具备:通过所述减压口对所述空间进行抽吸动作以对所述空间减压,从而使所述第1金属构件的第1部分接触于所述第2金属构件的第2部分、或是使所述第1金属构件的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金属构件的所述第2部分之间的距离比未对所述空间减压的情况小的工序;以及在对所述空间减压过的状态下,将所述第1金属构件的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金属构件的所述第2部分相互焊接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1金属构件由铜形成,所述第2金属构件由铝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对所述第2金属构件的外表面照射从所述第2金属构件的所述第2部分这一侧向着所述第1金属构件的所述第1部分这一侧的方向行进的激光,从而将所述第1金属构件的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金属构件的所述第2部分相互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焊接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1金属构件具有底板部和围绕所述底板部的周围的周壁部,由所述底板部、所述周壁部及所述第2金属构件分隔形成所述空间,在所述底板部设置有凸状部,所述凸状部从所述底板部突出,所述凸状部的在突出方向上的顶端部规定所述第1部分,所述第2金属构件中的与所述第1部分对置的部分规定所述第2部分。5.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具备:将具有第1电极端子的第1电池单元与具有第2电极端子的第2电池单元层叠的工序;以及使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焊接构造的制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岛正刚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