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36866912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其能够不需要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的切换部位的切断和纱线处理。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包含经由缝边连接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的针织纱编织基础针织物部,其中,包括:工序A,在第一部分的编织中或编织后,使用所述针织纱编织成为与所述基础针织物部不同的微小针织物部的基点的多个第一线圈;工序B,使用所述针织纱编织包含所述多个第一线圈的微小针织物部;及工序C,将构成所述微小针织物部的纵行方向的终端的至少一个端部线圈重叠于所述基础针织物部的反面侧,在所述工序B中,编织所述微小针织物部直至所述针织纱从所述第一纱线切换为所述第二纱线为止,以在微小针织物部包含所述缝边。所述缝边。所述缝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横机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使用横机编织成的针织物。

技术介绍

[000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包含经由缝边(
つなぎ
目)连接的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在内的针织纱,编织针织物中的多个部分。专利文献1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概要如下所述。
[0003]如专利文献1的图9所示,首先由针织纱中的第一纱线编织第一部分(参照专利文献1的花纹81)后,从喂纱器抽出针织纱。该抽出的针织纱钩挂于织针(参照针57)并折回。在针织纱中的折回的部分包含缝边(参照缝边85)。即,上述折回的部分是第一纱线与第二纱线的切换部位。形成切换部位后,由针织纱中的第二纱线编织第二部分(参照花纹82)。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

22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针织纱折回而成的切换部位在针织物中容易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具备前针床(FD、FU)、后针床(BD、BU)及喂纱器(8)的横机,编织包含由第一纱线(91)构成的第一部分(21)和由第二纱线(92)构成的第二部分(22)在内的基础针织物部(2),所述喂纱器(8)供给包含经由缝边(90)连接的所述第一纱线(91)和所述第二纱线(92)在内的针织纱(9),所述针织物的编织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工序A,在所述第一部分(21)的编织中或编织后,使用所述针织纱(9),编织成为与所述基础针织物部(2)不同的微小针织物部(3)的基点的多个第一线圈(31、32);工序B,使用所述针织纱(9),编织包含所述多个第一线圈(31、32)在内的所述微小针织物部(3);及工序C,使构成所述微小针织物部(3)的纵行方向的终端的至少一个端部线圈(31E、32E)重叠于所述基础针织物部(2)的反面侧,在所述工序B中,编织所述微小针织物部(3)直至所述针织纱(9)从所述第一纱线(91)切换为所述第二纱线(92)为止,以在所述微小针织物部(3)中包含所述缝边(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B中,在所述前针床(FD、FU)与所述后针床(BD、BU)之间使所述多个第一线圈(31、32)中的至少一个移动并同时使所述喂纱器(8)往复移动,从而将所述针织纱(9)卷绕于所述多个第一线圈(31、32)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在所述工序B中,在切换为所述第二纱线(92)之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登尾佳史洼田茉优由井学岛崎宜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