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器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66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器部件。在将电感器部件安装于基板时,使电感器部件相对于基板的姿势稳定。电感器部件具备长方体状的基体和在基体的内部延伸的电感器布线。基体具有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在从底面到第一端面的区域向基体的外部露出。电感器布线具有:第一布线部,从第一端与第一主面平行地延伸;和导通孔,从第一布线部沿与第一主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在与第一主面垂直的方向上,将存在第一布线部的层作为第一布线层,将存在从第一布线部延伸的导通孔的层作为第一导通孔层。此时,第一布线层中的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亦即第一布线层高度比第一导通孔层中的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亦即第一导通孔层高度大。第一导通孔层高度大。第一导通孔层高度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器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感器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专利文献1的电感器部件具备具有六个外表面的长方体状的基体。基体的六个外表面是作为面积最大面的第一主面、与第一主面平行的第二主面、与第一主面垂直的第一端面、与第一端面平行的第二端面、与第一主面及第一端面垂直的底面、以及与第一底面平行的顶面。另外,电感器部件具备电感器布线。电感器布线位于基体的内部。基体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感器布线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极连接。另外,电感器布线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极连接。第一电极在从第一端面到底面的区域向基体的外部露出。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

79870号公报
[0004]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感器部件中,从降低在第一电极与电感器布线之间产生的杂散电容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一电极在基体的外部露出的面积小。另一方面,在第一电极在基体的外部露出的面积小的情况下,在将电感器部件安装于基板时姿势不稳定,因此存在电感器部件以倾斜的状态安装于基板的担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感器部件,具备:长方体状的基体,具有六个外表面;和电感器布线,在上述基体的内部延伸,上述基体具有与上述电感器布线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上述电感器布线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电极,在将上述基体的六个外表面中的特定的一个面作为主面,将与上述主面垂直的面的一个面作为第一端面,将与上述第一端面平行的面作为第二端面,将与上述主面及上述第一端面均垂直的面的一个面作为底面时,上述第一电极在从上述第一端面到上述底面的区域向上述基体的外部露出,上述第二电极在从上述第二端面到上述底面的区域向上述基体的外部露出,上述电感器布线具有:布线部,从上述第一端与上述主面平行地延伸;和导通孔,从上述布线部沿与上述主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在与上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将存在上述布线部的层作为布线层,将存在上述导通孔的层作为导通孔层,将与上述底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作为高度尺寸时,上述布线层中的上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比上述导通孔层中的上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大。
[0006]根据上述结构,例如,与布线层中的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等于导通孔层中的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第一电极的露出面积。因此,在将电感器部件安装于基板等时,焊料等在第一电极的表面上润湿扩展,电感器部件相对于基板的姿势稳定。
[0007]在将电感器部件安装于基板时,电感器部件相对于基板的姿势稳定。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立体图。
[0009]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0010]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中的第一层的图。
[0011]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基体的第一端面的图。
[0012]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基体的第一端面的图。
[0013]图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基体的第一端面的图。
[0014]图7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感器部件的基体的第一端面的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
[0016]10、110、210、310

电感器部件;11

基体;20

绝缘部;30

电感器布线;31

第一布线部;32、34、36、38

导通孔;33

第二布线部;35

第三布线部;37

第四布线部;39

第五布线部;40

第一电极;50

第二电极;61

第一包覆绝缘层;62

第二包覆绝缘层;71

第一包覆电极;72

第二包覆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第一实施方式>
[0018]以下,对电感器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附图有时为了易于理解而将构成要素放大示出。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有时与实际的不同,或者与其他图中的不同。
[0019](关于整体结构)
[0020]如图1所示,电感器部件10具备长方体状的基体11。另外,如图3所示,电感器部件10具备:电感器布线30,在基体11的内部延伸;第一电极40,与电感器布线30的第一端连接;以及第二电极50,与电感器布线30的第二端连接。
[0021]如图2所示,电感器部件10整体成为层叠了多个板状的层的构造。另外,各层在俯视时为长方形形状。而且,基体11为长方体状,因此具有六个外表面。如图1所示,将这六个外表面中的与各层的主面平行的特定的一个面作为第一主面11A。另外,将与第一主面11A平行的面作为第二主面11B。而且,将与第一主面11A垂直的特定的一个面作为第一端面11C。另外,将与第一端面11C平行的面作为第二端面11D。另外,将与第一主面11A及第一端面11C均垂直的特定的一个面作为底面11E。另外,将与底面11E平行的面作为顶面11F。
[0022]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着多个层层叠的方向的轴,即与第一主面11A垂直的轴作为第一轴X。另外,将与第一端面11C垂直的轴作为第二轴Y。另外,将与底面11E垂直的轴作为第三轴Z。而且,将沿着第一轴X的方向中的第一主面11A所朝向的方向设为第一正方向X1,将与第一正方向X1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一负方向X2。另外,将沿着第二轴Y的方向中的第一端面11C所朝向的方向设为第二正方向Y1,将与第二正方向Y1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二负方向Y2。另外,将沿着第三轴Z的方向中的顶面11F所朝向的方向设为第三正方向Z1,将与第三正方向Z1相反的方向设为第三负方向Z2。
[0023]如图2所示,电感器部件10具有第一层L1~第九层L9。第一层L1~第九层L9依次向第一负方向X2排列。第一层L1~第九层L9的厚度,即沿着X轴的方向的尺寸全部大致相同。如图3所示,第一层L1由第一电极部41、第二电极部51、第一布线部31以及第一绝缘部21构成。
[0024]第一电极部41由银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在朝向第一负方向X2观察第一层L1时,第一电极部41整体成为L字状。在朝向第一负方向X2观察第一层L1时,第一电极部41位于比第一层L1的中心靠第二正方向Y1侧且靠第三负方向Z2侧的位置。即,在朝向第一负方向X2观察第一层L1时,第一电极部41位于包含比第一层L1的中心靠第二正方向Y1侧且靠第三负方向Z2侧的角的部位。
[0025]第一电极部41的沿着第三轴Z的方向的最大尺寸比第一层L1的沿着第三轴Z的方向的尺寸的二分之一大。第一电极部41的沿着第三轴Z的方向的最大尺寸是第一电极部41中的沿着第一端面11C延伸的部分的沿着第三轴Z的方向的尺寸。即,第一电极部41的第三正方向Z1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一层L1的沿着第三轴Z的方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感器部件,其中,具备:长方体状的基体,具有六个外表面;和电感器布线,在所述基体的内部延伸,所述基体具有与所述电感器布线的第一端连接的第一电极、和与所述电感器布线的第二端连接的第二电极,在将所述基体的六个外表面中的特定的一个面作为主面,将与所述主面垂直的面的一个面作为第一端面,将与所述第一端面平行的面作为第二端面,将与所述主面及所述第一端面均垂直的面的一个面作为底面时,所述第一电极在从所述第一端面到所述底面的区域向所述基体的外部露出,所述第二电极在从所述第二端面到所述底面的区域向所述基体的外部露出,所述电感器布线具有:布线部,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主面平行地延伸;和导通孔,从所述布线部沿与所述主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在与所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将存在所述布线部的层作为布线层,将存在所述导通孔的层作为导通孔层,将与所述底面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作为高度尺寸时,所述布线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比所述导通孔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布线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除以所述导通孔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而得到的值为1.05以上1.95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在与所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主面侧的端部位于比所述布线层靠所述主面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在将经过所述第一电极的与所述主面垂直的方向上的中央,且与所述底面垂直的轴作为对称轴,将隔着所述对称轴与所述布线层对称的位置的层作为对称层时,所述对称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比所述导通孔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对称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与所述布线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除了所述布线层之外的部分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比所述布线层中的所述第一电极的最大高度尺寸小。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部件,其中,所述导通孔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大辅谷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