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64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所述的头部降温装置包括水泵、降温贴、温度传感器、流量控制器以及冷却装置;所述的降温贴的一端与水泵一端连接,所述的降温贴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出水口连接,所述的水泵另一端与流量控制器一端连接,所述的流量控制器另一端与冷却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在降温贴上,所述的降温贴放置于发热病人的额头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温持续、控温稳定,操作便捷等优点。操作便捷等优点。操作便捷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头部降温装置,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患者常因手术或肿瘤原因引起发热症状,然而目前医院护理部暂无专用的针对术后发烧病人的头部降温装置,通常护理人员会使用将降温冰块夹在患者腋窝处,或者使用置于额头处的退热冰贴的方法给患者头部降温,但对于患者来说,所述方法缓解发热的效果较差,且舒适感也不好。
[0003]由于退热冰贴一般需保存在冰箱内,因此其初始温度较低,在刚贴到发热病人的额头处时,经病人亲身体验后反馈,刚使用时会有很强烈的冰冷感,不太舒适。且退热冰贴的降温保持时间并不持久,约一小时后其降温效果几乎丧失,此后病人额头处的温度仍会较高,需再次更换,因此在使用退热冰贴后,病人感到较舒适的时段仅在其使用后的30min~40min时段附近,若病人持续发热,则其舒适度很差。因此,采用退热冰贴对病人头部进行降温的效果以及病人自身的体验均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以提高降温效果和发热病人的舒适度。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所述的头部降温装置包括水泵、降温贴、温度传感器、流量控制器以及冷却装置;
[0007]所述的降温贴的一端与水泵一端连接,所述的降温贴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出水口连接,所述的水泵另一端与流量控制器一端连接,所述的流量控制器另一端与冷却装置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设在降温贴上,所述的降温贴放置于发热病人的额头处。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却装置的出水口通过保温套管与降温贴连接。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水泵为额定电压12V的水泵。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降温贴包括第一结合处、第二结合处和多个降温带;
[0011]所述的降温贴的第二结合处与水泵一端连接,所述的降温贴的第一结合处与冷却装置出水口连接;所述降温带分布在降温贴上,并分别与第一结合处、第二结合处连通。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降温带中填有亲水性凝胶。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降温带为扁平水管。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风机、布水器、淋水填料和集水盘。
[00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集水盘设在冷却装置的下部;所述的集水盘与降温贴的第一结合处连接。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制冷装置,其制冷面与降温贴的第
二结合处,发热面与冷却装置的出水口连接。
[00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淋水填料为阻燃型聚氯乙烯PVC。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一、控温的稳定性:使用本降温装置,可使得发热病人的额头处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内,不会产生较大的温度波动,使患者体验良好。
[0020]二、降温的持续性:本降温装置配有温度传感器和流量控制器,实时监测病人的体温,根据温度传感器监测病人当前温度,通过流量控制器来控制供水流量,持续降温。
[0021]三、操作的便捷性:该降温装置放置于患者额头部位,开启装置即可进行即时降温,且所用水源采用病房的自来水即可,无限制使用条件,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头部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结合半导体制冷技术的降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1中标号所示:
[0026]1、水泵,2、降温贴、21、第一结合处,22、第二结合处,3、温度传感器,4、降温带,5、流量控制器,6、冷却装置,11、保温套管。
[0027]图2中标号所示:
[0028]7、风机,8、布水器,9、淋水填料,10、集水盘。
[0029]图3中标号所示:
[0030]1、水泵,2、降温贴,21、第一结合处,22、第二结合处,3、温度传感器,4、降温带,5、流量控制器,6、冷却装置,11、保温套管,12、半导体制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实施例1
[0033]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水泵1,降温贴2,温度传感器3,降温带4,流量控制器5,冷却装置6,保温套管11。水泵1,降温贴2,冷却装置6,流量控制器5通过保温套管11依次连接,形成闭环。水泵1中箭头方向表示循环水的流动方向,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降温贴2上,多个降温带4通过第一结合处21和第二结合处22的分支并列连接,降温带4中装有亲水性凝胶。本实施例中降温带4的数量为5个。
[0034]如图2所示,冷却装置6包括风机7,布水器8,淋水填料9,集水盘10,风机7位于冷却装置6上部,布水器8位于风机7和淋水填料9之间,淋水填料9位于布水器8下方和集水盘10上方,集水盘10位于冷却装置6下部。
[0035]头部降温装置工作时,启动水泵1、风机7、温度传感器3、流量控制器5,水泵1驱动经过冷却装置6冷却的冷却水流经降温贴2,在降温贴2的第一结合处21分为5个支路,冷却水分别流向5个降温带4,将降温带4密贴在病人额头处,冷却水吸收病人额头处的热量,实现物理降温。而后降温带4中携带热量的水流在降温贴2的第二结合处22汇集,并通过流量控制器5流向冷却装置6。在冷却装置6内,水流经布水器8均匀地散落在淋水填料9上,在此
处循环水流经多次溅散形成水滴或水膜,并经过风机7的强制对流实现更充分地散热,散热后的冷却水滴落在集水盘10上,而后被水泵1送返回至降温贴2内,实现冷却水的循环流动,持续降温。
[0036]在给病人进行降温的过程中,位于病人额头处的温度传感器3实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变化,流量控制器5根据温度传感器3的温度来控制冷却水的流量,进而实现控温的稳定性。
[0037]实施例2
[00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所述,本实施例中在降温贴2,流量控制器5和冷却装置6之间添加了一个半导体制冷装置12,该半导体制冷装置12的制冷面与左侧的冷却水流路相连,用于冷却循环水;其发热面与右侧的冷却装置6相连,用于降低半导体制冷装置12的热端温度。显而易见,本实施例通过半导体制冷装置12的制冷作用可实现更大的降温幅度。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部降温装置包括水泵(1)、降温贴(2)、温度传感器(3)、流量控制器(5)以及冷却装置(6);所述的降温贴(2)的一端与水泵(1)一端连接,所述的降温贴(2)的另一端与冷却装置(6)出水口连接,所述的水泵(1)另一端与流量控制器(5)一端连接,所述的流量控制器(5)另一端与冷却装置(6)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温度传感器(3)设在降温贴(2)上,所述的降温贴(2)放置于发热病人的额头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6)的出水口通过保温套管(11)与降温贴(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泵(1)为额定电压12V的水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发热病人头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降温贴(2)包括第一结合处(21)、第二结合处(22)和多个降温带(4);所述的降温贴(2)的第二结合处(22)与水泵(1)一端连接,所述的降温贴(2)的第一结合处(21)与冷却装置(6)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新楠方芳俞静娴张岚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