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657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成骨结构顶部设置有固位结构,固位结构设置有筒体;成骨结构设置有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面覆盖有平滑可吸收胶原膜,内侧面覆盖有粗糙可吸收胶原膜;固位结构为筒状,固位结构顶端平面与∩型成骨结构顶端相重合;成骨结构上设置有钛支架,钛支架上均匀分布有孔洞;平滑可吸收胶原膜和粗糙可吸收胶原膜边缘超出钛支架边缘1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改变部分口腔医生种植治疗的理念;由于使用常规钛膜行骨增量时,钛膜及胶原膜的固定是手术的难点,使一部分医生放弃了部分大面积三维骨缺损的病人的种植修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善了钛膜的固定后,更多的医生将愿意开展此类手术。更多的医生将愿意开展此类手术。更多的医生将愿意开展此类手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局部大面积的牙槽嵴骨缺损重建和骨再生一直是口腔种植修复的难点,特别是三维重建则更为困难。现阶段针对牙槽骨重建有多种临床方法,包括引导性骨再生(GBR)、onlay骨块移植、牵张成骨和骨劈开技术等。其中引导骨再生和onlay骨块移植,由于操作相对便利并能同时引导多个方向成骨,应用最为广泛。而onlay骨块移植需要开辟第二手术创口,创伤大,病人不易接受。GB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最简便的骨增量方式,它是通过骨支架材料和屏障膜,选择性地排除组织上皮及结缔组织植入而使成骨细胞增生,从而扩增牙槽嵴骨量的一种技术。然而常规作为屏障膜的材料(如可吸收的胶原膜、不可吸收的聚四氟乙烯膜)缺乏自成形能力,难以维持稳定的空间,在术后可能发生折叠塌陷,干扰骨再生。相较于上述屏障膜,钛网具有一定的强度,可引导控制再生骨的轮廓外形,并保持空间相对稳定。研究显示,应用钛网骨增量可达到垂直向和水平向10mm。然而,目前临床所用钛网的固定是一个难题,现行的方式有钛钉固定,可吸收缝线固定等,操作均较复杂,固位效果一般,尤其是钛钉不便取出,二期手术创伤大。另外现使用的钛网需在术中预弯成形,和骨缺损的形态很难吻合。最后,钛网只是一种支架,仍然需要使用可吸收或不可吸收膜作为屏障膜。
[0003]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中通过钛钉或可吸收缝线固定钛网,操作均较复杂,固位效果一般,尤其是钛钉不便取出,二期手术创伤大。另外现使用的钛网需在术中预弯成形,和骨缺损的形态很难吻合,仍然需要使用屏障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所述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设置有成骨结构;成骨结构顶部设置有固位结构,固位结构设置有筒体;
[0006]成骨结构设置有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面覆盖有平滑可吸收胶原膜,内侧面覆盖有粗糙可吸收胶原膜。
[0007]进一步,所述固位结构为筒状,固位结构顶端平面与∩型成骨结构顶端相重合。
[0008]进一步,所述成骨结构上设置有钛支架,钛支架上均匀分布有孔洞。
[0009]进一步,所述平滑可吸收胶原膜和粗糙可吸收胶原膜边缘超出钛支架边缘1mm。
[0010]进一步,所述固位结构中央安装有中央螺丝,固位结构下端固定在种植体内。
[0011]进一步,所述固位结构中央上方设置有台阶,与中央螺丝的膨大部分嵌合。
[0012]结合上述的技术方案和解决的技术问题,请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本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0013]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实
用新型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0014]本技术可用于大面积骨缺损和垂直骨缺损,进行牙种植修复;病人在种植体植入的同期完成牙槽骨三维增量,一方面简化了医生的操作,另一方面节省了病人种植等待的时间,减少了手术次数和痛苦。本技术可减少种植位点骨高度不足的病人2~4次就诊次数,总疗程时间减少3~6个月,相比常规植骨后种植可减少25%的恢复时间。
[0015]本技术将改变部分口腔医生种植治疗的理念。由于使用常规钛膜行骨增量时,钛膜及胶原膜的固定是手术的难点,使一部分医生放弃了部分大面积三维骨缺损的病人的种植修复。本技术改善了钛膜的固定后,更多的医生将愿意开展此类手术。临床上种植修复的病人中有40%左右存在骨缺损,需要进行骨增量手术。而现有技术中的经种植体基台固位的钛膜,仍需要医生在术中对钛膜进行预弯,不能用于垂直骨增量,也不能采用埋置式愈合方式,使用的方便程度和成骨效果均较差。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钛膜,表明仍需要覆盖可吸收或不可吸收胶原膜,增加了材料成本,屏障膜的固定也是手术操作的难点。本技术将胶原膜合成在经种植体固位的钛膜内外两侧,解决了膜的固定问题,减少了手术难度和材料成本。
[0016]第二,把技术方案看做一个整体或者从产品的角度,本技术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具体描述如下:
[0017]本技术可制作多种型号,根据CBCT扫描数据测量的牙槽骨缺损大小,预先选择相应的型号,通过同期种植的种植体进行固位的植骨装置,应用于种植临床,方便医生操作,增强骨增量效果。同时本技术由于操作简便,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种植修复病人,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外侧面和内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立体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央螺丝和种植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固位结构;2、成骨结构;3、外侧面;4、内侧面;5、中央螺丝;6、种植体;7、钛支架;8、平滑可吸收胶原膜;9、粗糙可吸收胶原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一、解释说明实施例。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本技术如何具体实现,该部分是对权利要求技术方案进行展开说明的解释说明实施例。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中成骨结构2顶部设置有固位结构1,固位结构1设置有筒体。本技术成骨结构2由钛金属外包裹胶原膜制成。
固位结构1起环抱中央螺丝、封闭种植体顶端平面及固定作用。成骨结构2起成骨空间支撑和屏障作用(隔绝软组织长入骨组织)。固位结构1类似筒状,其顶端平面与∩型成骨结构2顶端相重合。
[0026]如图2

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成骨结构2设置有外侧面3和内侧面4,外侧面3覆盖有平滑可吸收胶原膜8,与牙龈及软组织贴合,有利于软组织附着及成型,实际使用时与牙龈及结缔组织相接触;内侧面4覆盖有粗糙可吸收胶原膜9,有利于骨小梁附着进而成骨,实际使用时与成骨材料相接触。平滑可吸收胶原膜8和粗糙可吸收胶原膜9没有孔洞,平滑可吸收胶原膜8和粗糙可吸收胶原膜9边缘超出钛支架7边缘1mm,钛支架7为TC4钛合金支架。成骨结构2上设置有钛支架7,钛支架7上均匀分布有孔洞,孔洞作用为进行血液、氧气、营养因子等物质交换,为装置内新骨生成提供营养基础。成骨结构2垂直剖面类似于“∩”,“∩”结构的宽度可根据需要设计7、8、9、10mm等不同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设置有:成骨结构;成骨结构顶部设置有固位结构,固位结构设置有筒体;成骨结构设置有外侧面和内侧面,外侧面覆盖有平滑可吸收胶原膜,内侧面覆盖有粗糙可吸收胶原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结构为筒状,固位结构顶端平面与∩型成骨结构顶端相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牙种植同期植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骨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科彭培钊曾茂云王瑞斌袁玲玲胥铭章郑紫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