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移动式承载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513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移动式承载架,包括底部支撑件和顶部支撑件,所述底部支撑件顶部设有顶部支撑件,且底部支撑件与顶部支撑件为同规格,所述底部支撑件底部设有推动装置移动和支撑的移动支撑组件,所述底部支撑件与顶部支撑件之间设有插杆,且底部支撑件通过插杆与顶部支撑件组合安装,通过缓冲弹簧的作用下,插杆外圈的缓冲弹簧辅助插杆移动的同时,减小顶部支撑件与底部支撑件之间的压力,起到缓冲的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节约拆卸和安装脚手架所花费的时间,同时搬运简单,通过移动轮直接移动,并且在支撑建筑施工时,能够保持较强的稳定性,不会随意滑动。不会随意滑动。不会随意滑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移动式承载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移动式承载架。

技术介绍

[0002]建筑上的承载架是脚手架的一种,通常用在未浇筑水泥的建筑楼板上进行支撑,也可以用于暂存建筑板材等作用;
[0003]常规的脚手架需要现场手动进行组装,通过连接件组装的脚手架费时费力,并且后期拆卸也非常麻烦,并且在建筑场地浇注水泥后,需要将脚手架移动走,现有的技术方式只能通过拆卸的方式将脚手架搬运走,如果在脚手架下面撞上移动轮,又会造成脚手架在支撑式不稳定,容易移动导致板材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移动式承载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结构新颖,通过折叠机构将顶部支撑件和底部支撑件进行折叠,在通过移动支撑组件将其移动,通过限位机构和折叠机构的配合将顶部支撑件与底部支撑件展开并锁定,通过移动支撑组件将其进行稳定支撑。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移动式承载架,包括底部支撑件(1)和顶部支撑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件(1)顶部设有顶部支撑件(2),且底部支撑件(1)与顶部支撑件(2)为同规格,所述底部支撑件(1)底部设有推动装置移动和支撑的移动支撑组件(3),所述底部支撑件(1)与顶部支撑件(2)之间设有插杆(6),且底部支撑件(1)通过插杆(6)与顶部支撑件(2)组合安装,所述底部支撑件(1)表面上设有带动顶部支撑件(2)升降折叠的折叠机构(4),所述底部支撑件(1)表面上对应插杆(6)的位置设有限位机构(5),且折叠机构(4)与限位机构(5)为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移动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件(1)和顶部支撑架包括竖杆(21)、侧杆(22)、横杆(23)、连接套(24)和承载板(25),所述承载板(25)底部的两侧等距固定插接有两排竖杆(21),所述承载板(25)同一侧的竖板外侧设有侧杆(22),两个所述竖杆(21)之间设置有横杆(23),且竖杆(21)、横杆(23)和侧杆(22)之间通过连接套(24)固定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移动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6)顶部固定在顶部支撑件(2)的竖杆(21)底部,且插杆(6)底部滑动插接在底部支撑件(1)的竖杆(21)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移动式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4)包括双向螺纹杆(42),所述底部支撑件(1)的承载板(25)表面上开设有缺口,且承载板(25)缺口内部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42),所述双向螺纹杆(42)的一端穿出承载板(25)固定有转钮(41),所述双向螺纹杆(42)的两端均啮合套接有两个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丹叶晓琼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