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6365522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5-09-15 1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品种的选择与时间规划:S2.栽培床制作:在葡萄行间距主干≥50cm处开沟,沟宽80‑100cm;铺设赤松茸栽培基质或埋放长满菌丝的灵芝菌袋;S3.共生期管理,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控和循环利用;环境控制;病虫害防控:葡萄喷药前,对灵芝栽培床进行隔离;循环利用:赤松茸/灵芝采收后,将废菌渣全部翻埋至葡萄根部20‑30cm深处;翻埋后喷洒5%石灰水消毒,再覆盖葡萄修剪枝叶。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赤松茸、葡萄、灵芝的季节性衔接循环,在一定的地块上通过科学轮作和精细管理,成功实现了一年三收,显著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与农业产出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


技术介绍

1、在葡萄种植领域,为提高土地利用率,现有技术普遍采用“葡萄+食用菌”的套种模式,例如冬春季节在葡萄园闲置土地上栽培单一食用菌品种,如平菇、香菇等,然而,此类模式存在显著缺陷:

2、时间空窗期长:葡萄生长期通常为3月至9月,而传统食用菌栽培多集中于冬春(11月-次年4月),导致每年有5-8个月土地闲置,无法实现四季连续生产,制约采摘型果园的经济效益及采收周期。

3、资源利用率低:葡萄修剪枝叶虽可作为食用菌基质原料,但因菌种生长周期限制,实际利用率低;废菌渣直接还田时未充分腐熟,其生物有效成分,如多糖、有机质,降解不彻底,土壤改良效果有限。

4、病虫害防控冲突:葡萄喷施农药时,药剂飘移易污染套种中的的食用菌,现有技术依赖物理遮盖(如手动铺膜),响应滞后且密封性差,导致食用菌农残超标风险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实现赤松茸、葡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赤松茸栽培基质按竹屑40%、玉米芯50%、葡萄枝叶10%混合而成,在赤松茸栽培基质中添加2%石灰+1%石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芝种植具体包括:2-3月制种,3-4月制作栽培袋;4月中下旬将菌袋置于葡萄架下栽培床上,采用半脱袋方式种植,并通过棚架完成覆膜,在葡萄生长初期,灵芝栽培床用遮阳网遮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松茸种植具体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赤松茸栽培基质按竹屑40%、玉米芯50%、葡萄枝叶10%混合而成,在赤松茸栽培基质中添加2%石灰+1%石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灵芝种植具体包括:2-3月制种,3-4月制作栽培袋;4月中下旬将菌袋置于葡萄架下栽培床上,采用半脱袋方式种植,并通过棚架完成覆膜,在葡萄生长初期,灵芝栽培床用遮阳网遮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菌与葡萄的三熟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松茸种植具体包括:栽培床分两层播种,下层基质厚10cm,播60%菌种,轻压,使菌种贴合基质,之后再在下层基质上铺设上层基质,上层基质厚4cm,播40%菌种,禁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潜汪有军李平华肖建兵王志勇解泽民王文娟刘秀娟陈海霞宋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