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字钩捕鱼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35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十字钩捕鱼架,包括有上构架和下构架,上构架上固定有上连接柱,下构架上设置有下安装孔,下安装孔为椭圆孔;上连接柱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安装部、第一连接柱、导向限位柱、第二连接和弹簧限位部,弹簧限位部与上构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导向限位柱为椭圆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为圆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构架和下构架可以展开形成十字形,从而可以在上构架和下构架上固定更多的鱼钩,大大增加安装钩钓的数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捕捞成功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构架和下构架还可以折叠形成一字型,不但方便收纳携带,而且大大方便了鱼类资源监测调查。大方便了鱼类资源监测调查。大方便了鱼类资源监测调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字钩捕鱼架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监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十字钩捕鱼架。

技术介绍

[0002]在鱼类资源监测调查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捕捞工具,如刺网、地笼和钓钩等,以便能捕获更多种类的鱼类,保证监测调查数据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在河段流量较大,水流较急的情况下,刺网和地笼容易被水流冲毁。同时有些鱼类喜欢流水,在急流浅滩区域分布较多,如鮡科鱼类等。因而在这些环境下刺网和地笼不易进行捕捞,更多的是采用钩钓法。传统钩钓通常只有1至3钩,捕捞成功率较低,耗时长;而且传统钓具较长,不方便携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携带、捕捞成功率的十字钩捕鱼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携带、捕捞成功率的十字钩捕鱼架。
[0004]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上构架和下构架,上构架上固定有上连接柱,下构架上设置有与上连接柱配合的下安装孔,下安装孔为椭圆孔;上连接柱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安装部、第一连接柱、导向限位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底部还连接有弹簧限位部,上构架与上构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安装部与上构架固定连接;导向限位柱为椭圆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为圆柱。
[0005]进一步地,上构架和下构架还设置有若干钓线安装钩,钓线安装钩连接有钓线。
[0006]进一步地,钓线安装钩包括有安装钓线的圆环部和与圆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柱,连接柱外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柱的底部还设置有圆锥部。
[0007]进一步地,下安装孔与导向限位柱间隙配合。
[0008]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的半径等于导向限位柱的短径。
[0009]进一步地,上构架的下侧设置有上扣槽,下构架的上侧设置有下扣槽,上扣槽和下扣槽扣接,上扣槽、下扣槽的宽度等于上构架的宽度。
[0010]进一步地,弹簧限位部与第二连接柱之间螺纹连接。
[0011]进一步地,上构架上设置有与安装部配合的盲孔,上构架与安装部螺纹连接或者粘接固定。
[0012]进一步地,上构架、下构架和上连接柱为木质或者轻质塑料。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上构架和下构架可以展开形成十字形,从而可以在上构架和下构架上固定更多的鱼钩,大大增加安装钩钓的数量,从而大大提高了捕捞成功率。本技术的上构架和下构架还可以折叠形成一字型,不但方便收纳携带,而且大大方便了鱼类资源监测调查。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中的上构架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的上构架的正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中的下构架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中的下构架的正视图;
[0018]图5为钓线安装钩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工作时的俯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工作时的正视图;
[0021]图8为本技术收纳时的俯视图;
[0022]图9为本技术收纳时的正视图;
[0023]其中各部件的符号如下;
[0024]1、上构架;11、上扣槽;12、上连接柱;121、第一连接柱;122、导向限位柱;123、第二连接柱;124、弹簧限位部;125、安装部;
[0025]2、下构架;21、下扣槽;22、下安装孔;
[0026]3、复位弹簧;4、钓线安装钩;5、钓线;6、鱼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0028]实施例1
[0029]如图6、7、8和9所示,十字钩捕鱼架包括有上构架1和下构架2。
[0030]如图3和4所示,下构架2上设置有与上连接柱12配合的下安装孔22,下安装孔22与导向限位柱122间隙配合,下安装孔22为椭圆孔。上构架1的下侧设置有上扣槽11,下构架2的上侧设置有下扣槽21,上扣槽11和下扣槽21扣接,上扣槽11、下扣槽21的宽度等于上构架1的宽度。
[0031]如图1、2所示,上构架1上固定有上连接柱12,上连接柱12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安装部125、第一连接柱121、导向限位柱122和第二连接柱123,第二连接柱123的底部还连接有弹簧限位部124,弹簧限位部124与第二连接柱123之间螺纹连接。上构架1与下构架2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复位弹簧3外部设置有塑料层,可以防止复位弹簧3发生氧化,增加使用寿命。安装部125与上构架1固定连接;导向限位柱122为椭圆柱,第一连接柱121和第二连接柱123为圆柱。第一连接柱121、第二连接柱123的半径等于导向限位柱122的短径。导向限位柱122的作用有两个,用于上连接柱12在下安装孔22中导向,同时利用旋转后的导向限位柱122配合下安装孔22进行卡接,使导向限位柱122和下安装孔22的长轴相互垂直,从而对收纳后的上构架1和下构架2进行固定。
[0032]上构架1上设置有与安装部125配合的盲孔,上构架1与安装部125螺纹连接或者粘接固定。螺纹连接或者粘接的方式,配合上构架1上的盲孔,使得上连接柱12固定更加牢靠。
[0033]如图5所示,上构架1和下构架2还设置有若干钓线安装钩4,钓线安装钩4连接有钓
线5。钓线安装钩4包括有安装钓线5的圆环部和与圆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柱,连接柱外部设置有螺纹,连接柱的顶部还设置有圆锥部。连接柱外部的螺纹与圆锥部配合,使得钓线安装钩4与上构架1、下构架2之间连接更加牢固。如图7所示,在上构架1和下构架2的两侧各设置5个鱼钩6,总计20钩,大大增加捕捞成功率。
[0034]上构架1、下构架2和上连接柱12为木质或者轻质塑料。木质或者轻质塑料具有较小的重力,可以使上构架1、下构架2和上连接柱12浮在水面。
[0035]实施例2
[003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钓线安装钩4安装在上构架1、下构架2的上表面,在使用时,将钓线安装钩4倒立使用,从而使复位弹簧3位于水面上。
[0037]工作原理及其过程:如图6和7所示,为本技术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工作前,利用绳索将与上构架1捆绑连接,并将绳索固定在岸边或者岸上;工作时,下构架2和上构架1呈十字形卡接,下构架2上的下扣槽21与上构架的上扣槽卡扣连接,利用复位弹簧4的弹力复位作用使下构架2、上构架1一直处于扣接状态,从而对下构架2、上构架1进行固定形成十字形,最后将钓线安装钩4安装在下构架2、上构架1上,并固定连接鱼钩6和钓线5,即可放在水中进行捕鱼。如图8和9所示,为本技术收纳时的结构示意图;收纳时,将上构架1相对于下构架2向上拉出,使上构架1的上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字钩捕鱼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构架(1)和下构架(2),所述上构架(1)上固定有上连接柱(12),所述下构架(2)上设置有与所述上连接柱(12)配合的下安装孔(22),所述下安装孔(22)为椭圆孔;所述上连接柱(12)包括有依次连接的安装部(125)、第一连接柱(121)、导向限位柱(122)和第二连接柱(123),所述安装部(125)与所述上构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123)的底部还连接有弹簧限位部(124),所述上构架(1)与所述上构架(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3);所述导向限位柱(122)为椭圆柱,所述第一连接柱(121)和第二连接柱(123)为圆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字钩捕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构架(1)和下构架(2)还设置有若干钓线安装钩(4),所述钓线安装钩(4)连接有钓线(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十字钩捕鱼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线安装钩(4)包括有安装所述钓线(5)的圆环部和与所述圆环部固定连接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部设置有螺纹,所述连接柱的底部还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太明何智杨德英唐子婷高阔蒲勇陈琪琪陈鲆熊金鑫黄俊杰丁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