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34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扬声器连接器,其用于电子产品内部连接扬声器模块与一电路板。该扬声器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一对导电端子。绝缘本体装设于扬声器模块,具有一基部及自基部两侧垂直弯折的卡扣部。基部上设有具有收容该导电端子的收纳空间。卡扣部可卡扣于卡固部,起固定绝缘本体于扬声器模块上的作用。该导电端子具有依次延伸的一与该电路板接触的上接触段,一收容于该收纳空间的支撑段,及与扬声器模块上触片接触的下接触段。该上接触段与下接触段的最大宽度均大于该收纳空间的最大宽度,且收纳空间供导电端子组入的侧开口最大宽度略小于支撑段的最大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导电端子收容稳固,制造成本低,电路稳定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扬声器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内部的扬声器连接器。
技术介绍
图1为一现有扬声器连接器5的立体图,该扬声器连接器5用于手机内部扬声器50,与电路板(未图示)的连接。该扬声器连接器5包含一绝缘本体51,及一对导电端子52。该扬声器模块50包含一圆形的扬声部500,及设于扬声部500一边缘的长方形结合部501。该结合部501具有一面向电路板的上表面5010及与其相对的下表面5011,该上表面5010于其中部凸伸一止挡部5012,并于该止挡部5012两侧各设有一触片(未图示)。另外结合部501两端还分别凸伸有一卡固部5013。绝缘本体51具有一基部510,及自该基部510两侧垂直弯折延伸的卡扣部511。该基部510具有一面向电路板的上表面5100,及与其相对的下表面(未图示)。基部510对准扬声器模块50的结合部501上触片的位置,自上表面5010向下表面贯通有二收纳空间(未示出),用于收纳导电端子52。另外,基部510对准止挡部5012的位置还形成有一缺口5101。绝缘本体51藉由卡扣部511与卡固部5013、止挡部5012与缺口5101的配合而固定于扬声器模块50上不会脱开。导电端子52弯折成弹簧状,一端与扬声器模块50上的触片接触,一端与电路板上相应触点接触,从而实现扬声器模块50与电路板间的通信。然而,该导电端子52弹簧绕圈等直径,仅是简单的以塑胶内成模(insert-molding)方式收纳于相应的收纳空间内,很容易在外力碰撞下脱出,造成连接的不稳定。进而导致用户使用手机时听音的断断续续,影响手机整体的性能。鉴于上述原因,现有该类扬声器模块亟需改进,以满足性能稳定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连接器,该扬声器连接器可降低制造成本,有效避免导电端子自绝缘本体脱出导致电路不稳定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扬声器模块至一电路板,其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至少一弹性导电端子。该扬声器模块与绝缘本体配合的上表面上设有触片,用于与导电端子接触。该绝缘本体装设于扬声器模块,具有收容导电端子的收纳空间。导电端子收容于收纳空间,具有依次延伸的一与触片接触的下接触段,一固持于收纳空间的支撑段,及位于该下接触段相对端的上接触段;且该上接触段与下接触段的最大宽度均大于该支撑段的最大宽度。扬声器模块具有一结合部,该结合部两端各凸伸有一卡固部,而上表面凸伸有一止挡部。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基部,及自该基部两侧垂直弯折的卡扣部。该收纳空间即位于该基部上,另外,该基部上还设有收纳止挡部的凹口,可防止绝缘本体从扬声器模块上滑落;及导入导电端子至收纳空间的导引部。卡扣部可卡扣于卡固部起固定该绝缘本体至扬声器模块的作用。导电端子自收纳空间的侧开口组入,该开口的最大宽度小于导电端子支撑段的最大宽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导电端子的支撑段的最大宽度径较上接触段与下接触段的最大宽度均小,故较现有技术整个导电端子最大宽度(绕圈直径)相同的设计,具有导电端子收容稳固,电路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一现有扬声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一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扬声器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扬声器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图3中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5是图3中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组装后的立体图。图中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以下将结合一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扬声器连接器1用于连接手机(未图示)内扬声器模块10与电路板(未图示)上的相应电路。该扬声器连接器1包含一绝缘本体11,及一对导电端子12,该对导电端子12弯折成弹簧式。请同时参照图3,扬声器模块10装设于手机壳体内侧,包含一近似圆形扬声部100,及一自该扬声部100一边缘延伸的结合部101。该结合部101具有一与绝缘本体11配合接触的上表面1010及与其相对的下表面1011,连接该上表面1010与下表面1011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端面1012与第二端面1013。该上表面1010约中部处凸伸一止挡部1014,并于该止挡部1014两侧各设有一触片1015。第一端面1012与第二端面1013与上表面1010相接的一侧分别凸伸有一卡固部1016。绝缘本体11具有一基部110,及自该基部110两侧垂直弯折延伸的卡扣部111。该基部110具有一组装至扬声器模块10后与结合部101的上表面1010接触的下表面1101,及与其相对的上表面1102。连接该上表面1102与下表面1101形成有一接近扬声部100的后端面1103及与其相对的前端面1104。对准扬声器模块10的结合部101上触片1015的位置,基部110上自前端面1104向后端面1103方向凹陷有二收纳空间1105,用于收纳弹簧状的导电端子12。各收纳空间1105间分别自前端面1104上凸伸有导引部1106,供导电端子12导入。两导引部1106之间形成一凹口1107,可与扬声器模块10上的止挡部1014配合,防止绝缘本体11从扬声器模块10上脱落。卡扣部111自基部110两端的下表面1101上凸出延伸,并自其内侧面1110向外侧面1111方向凹陷形成有一卡槽1112,当该绝缘本体11装设于扬声器模块10时,各卡扣部111分别卡扣结合部101的相应卡固部1016,起进一步固定绝缘本体11于扬声器模块10上的作用。如图4、5所示,各导电端子12具有依次延伸的一下接触段120、一支撑段121,及一上接触段122。该下接触段120用于与扬声器模块10上的触片1015接触(参照图2),该支撑段121收容于绝缘本体11的收纳空间1105内,该上接触段122用于与电路板的接触。如图4所示,该上接触段122的最大宽度AA’与下接触段121的最大宽度CC’(本实施例为绕圈直径)均大于收纳空间1105的最大宽度(本实施例中为收纳空间1105的直径,图中未示出),且支撑段121的最大宽度(本实施例为绕圈直径)BB’略大于绝缘本体11的收纳空间1105供导电端子12组入的侧开口最大宽度DD’,以使导电端子12可在外力作用下变形组入,而不会轻易脱出。如此一方面可防止导电端子12从收纳空间1105内脱出,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与相应触片(包括电路板上的)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了接触的稳定性。组装时将导电端子12的支撑段121对准绝缘本体11的收纳空间1105开口,藉由导引部1106的导引及导电端子12自身的弹性形变,将支撑段121导入收纳空间1105,而下接触段120与上接触段122均延伸于收纳空间1105外。如前述,由于该上接触段122的最大宽度AA’与下接触段121的最大宽度CC′均大于收纳空间1105的最大宽度,故而该导电端子12不会从收纳空间1105上方或下方脱出。同时由于支撑段121的最大宽度BB’略大于收纳空间1105供导电端子12组入的侧开口最大宽度DD’,故而导电端子12亦不会从收纳空间1105侧面旋出。本技术的导电端子的这种中间窄两端宽的特点,较现有技术导电端子整体等尺寸的设计,具有导电端子收容稳固,电路稳定性能高的优点。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扬声器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扬声器模块,其具有一绝缘本体,及至少一弹性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装设于该扬声器模块,具有收容该导电端子的收纳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依次延伸的一与所述扬声器模块接触的下接触段,一收容于该收纳空间的支撑段,及位于该下接触段相对端的上接触段;且该上接触段与下接触段的最大宽度均大于该收纳空间的最大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兆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