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632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防震减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包括防屈曲多阶段耗能装置;防屈曲多阶段耗能装置位于钢管混凝土柱组件的底端;支撑组件,固定在地面上,支撑组件的顶面设置有钢管混凝土柱组件,支撑组件的顶面与防屈曲多阶段耗能装置连接;无黏结预应力筋,用于连接钢管混凝土柱组件与支撑组件,无黏结预应力筋位于钢管混凝土柱组件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避免无黏结预应力筋裸露在外,在高强度地震作用下,无黏结预应力筋容易断裂,造成人员受伤的问题,且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各部件均在工厂制作完成,运输到现场后按顺序拼装,无需到现场进行焊接工作,安装步骤简单明确,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低。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低。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防震减灾
,特别是涉及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可恢复功能结构实现的一种形式,自复位结构在摇摆耗能的基础上引入能够提供结构恢复力的复位部件,以此来减小甚至消除结构在震后的残余变形,进而使其快速恢复使用功能。在节点处引入自复位的概念是自复位结构最典型的形式之一,相比于研究比较成熟的自复位梁柱节点,近年来自复位柱脚节点的研究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0003]公告号为CN11208130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摩擦式锚固装置的自复位方钢管混凝土柱脚节点的专利,该专利缺陷在于预应力筋裸露在外面,当在高强度地震作用下,预应力容易断裂,造成人员受伤,同时该装置基础部分需要与方钢管柱浇筑于一体,不易运输,不符合现阶段装配式发展的要求。因此亟需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屈曲多阶段耗能装置(8);竖直设置的钢管混凝土柱组件,外侧设置有所述防屈曲多阶段耗能装置(8),所述防屈曲多阶段耗能装置(8)位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组件的底端;支撑组件(7),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支撑组件(7)的顶面设置有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组件,所述支撑组件(7)的顶面与所述防屈曲多阶段耗能装置(8)连接;无黏结预应力筋(11),用于连接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组件与所述支撑组件(7),所述无黏结预应力筋(11)位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组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屈曲多阶段耗能装置(8)包括若干安装套(8

1),若干所述安装套(8

1)分别位于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组件的两侧且对称设置,所述安装套(8

1)内设置有核心板件(8

2),所述核心板件(8

2)的顶端穿出所述安装套(8

1)且连接在所述钢管混凝土柱组件的外侧,所述核心板件(8

2)的底端穿出所述安装套(8

1)且与所述支撑组件(7)的顶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8

1)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约束板(8
‑1‑
1)和第二约束板(8
‑1‑
2),所述第一约束板(8
‑1‑
1)与所述第二约束板(8
‑1‑
2)固接,所述第一约束板(8
‑1‑
1)与所述第二约束板(8
‑1‑
2)之间开设有空腔,所述核心板件(8

2)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核心板件(8

2)与所述空腔的外侧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防屈曲多阶耗能自复位柱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板件(8

2)包括耗能内芯(8
‑2‑
2),所述耗能内芯(8
‑2‑
2)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耗能内芯(8
‑2‑
2)的形状与所述空腔的形状相适配,所述耗能内芯(8
‑2‑
2)的外缘与所述空腔的外侧壁之间留有所述第一间隙,所述耗能内芯(8
‑2‑
2)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空腔且固接有连接板件(8
‑2‑
1),所述耗能内芯(8
‑2‑
2)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板件(8
‑2‑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学渊郑钿晓王碧珍祁皑施燊种讯朱凌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