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958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构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包括转角装置、第一辅助臂、第一连接臂、调节臂、第二辅助臂以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辅助臂一端嵌合于转角装置内,所述第一辅助臂另一端嵌合于第一连接臂内,所述调节臂位于转角装置一侧,且与转角装置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臂一端嵌合于调节臂一侧,所述第二辅助臂另一端嵌合于第二连接臂一侧,所述转角装置包括竖杆、第一螺孔、连接杆、第二螺孔以及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螺孔呈并列式分布于转角装置内,所述连接杆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竖杆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直角偏差,不利于使用的问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调节臂在竖杆上的位置,提高该装置的灵活性。该装置的灵活性。该装置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更具体地涉及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模块化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结构体系,该体系是以每个房间作为一个模块单元,均在工厂中进行预制生产,完成后运输至现场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成为建筑整体,绿色环保、安全快捷,应用于民用住宅、商用房屋、工业建筑、工程管廊等,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免抹灰和薄抹灰施工。
[0003]目前的背楞连接件在进行直角处安装时,工作人员需要将两个连接臂进行直角摆放,并使用螺栓连接,其方式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直角偏差,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包括转角装置、第一辅助臂、第一连接臂、调节臂、第二辅助臂以及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辅助臂一端嵌合于转角装置内,所述第一辅助臂另一端嵌合于第一连接臂内,所述调节臂位于转角装置一侧,且与转角装置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臂一端嵌合于调节臂一侧,所述第二辅助臂另一端嵌合于第二连接臂一侧,所述转角装置包括竖杆、第一螺孔、连接杆、第二螺孔以及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螺孔呈并列式分布于转角装置内,所述连接杆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竖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螺孔呈并列对称式分布于连接杆的顶部以及底部,两组所述第一安装孔分别于连接杆的两侧,所述调节臂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三螺孔,所述调节臂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调节臂左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为U型,所述固定块内开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两组第四螺孔,且第四螺孔内贯穿第一螺栓,并与竖杆螺栓连接,将转角装置放置于墙体直角处,随后使用固定块卡合于竖杆外表面,并将第四螺孔与第一螺孔位置相对应,然后使用第一螺栓进行贯穿固定。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辅助臂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第五螺孔,所述第五螺孔内贯穿第二螺栓,且第二螺栓贯穿连接第三螺孔,所述第二辅助臂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开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额第三螺栓,所述第三螺栓内贯穿第四螺栓,且第四螺栓贯穿连接第五螺孔,所述第二连接臂两侧分别开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辅助臂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与第二辅助臂一致,所述第一连接臂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与第二连接臂一致,将第二辅助臂的一端嵌合于调节臂内,随后将第三螺孔与第五螺孔位置相对应,使用第二螺栓贯穿第五螺孔以及第三螺孔,即可将调节臂与第二辅助臂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二辅助臂的另一端嵌合于第二连接臂内,并将第五螺孔与第三螺栓位置相对应,并使用第四螺栓贯穿第五螺孔以及第三螺栓,即可将第二辅助臂以及第二连接臂进行固定。
[0007]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08]1.本技术通过转角装置的设置,可直接将其与墙的直角处进行贴合,避免了需要工作人员将两个连接臂进行直角摆放,并使用螺栓连接,其方式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直角偏差,不利于使用的问题,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调节臂在竖杆上的位置,提高该装置的灵活性。
[0009]2.本技术通过第二辅助臂以及第二连接臂的相互配合,将第二辅助臂的一端嵌合于调节臂内,随后将第三螺孔与第五螺孔位置相对应,使用第二螺栓贯穿第五螺孔以及第三螺孔,即可将调节臂与第二辅助臂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二辅助臂的另一端嵌合于第二连接臂内,并将第五螺孔与第三螺栓位置相对应,并使用第四螺栓贯穿第五螺孔以及第三螺栓,即可将第二辅助臂以及第二连接臂进行固定,该装置操作灵活,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位置,进一步增加该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转角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调节臂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辅助臂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为:1、转角装置;2、第一辅助臂;3、第一连接臂;4、调节臂;5、第二辅助臂;6、第二连接臂;101、竖杆;102、第一螺孔;103、连接杆;104、第二螺孔;105、第一安装孔;401、第三螺孔;402、第二安装孔;403、固定块;404、第四螺孔;405、第一螺栓;501、第五螺孔;502、第二螺栓;503、第三安装孔;601、第三螺栓;602、第四螺栓;603、第四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形态只不过是例示,本技术所涉及的用于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并不限定于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参照图1

5,本技术提供了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包括转角装置1、第一辅助臂2、第一连接臂3、调节臂4、第二辅助臂5以及第二连接臂6,第一辅助臂2一端嵌合于转角装置1内,第一辅助臂2另一端嵌合于第一连接臂3内,调节臂4位于转角装置1一侧,且与转角装置1螺栓连接,第二辅助臂5一端嵌合于调节臂4一侧,第二辅助臂5另一端嵌合于第二连接臂6一侧,转角装置1包括竖杆101、第一螺孔102、连接杆103、第二螺孔104以及第一安装孔105,第一螺孔102呈并列式分布于转角装置1内,连接杆103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竖杆101的一侧,第二螺孔104呈并列对称式分布于连接杆103的顶部以及底部,两组第一安装孔105分别于连接杆103的两侧,调节臂4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三螺孔401,调节臂4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02,调节臂4左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固定块403,固定块403为U型,固定块403内开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两组第四螺孔404,且第四
螺孔404内贯穿第一螺栓405,并与竖杆101螺栓连接,在进行使用时,将转角装置1放置于墙体直角处,随后使用固定块403卡合于竖杆101外表面,并将第四螺孔404与第一螺孔102位置相对应,然后使用第一螺栓405进行贯穿固定,通过转角装置1的设置,可直接将其与墙的直角处进行贴合,避免了需要工作人员将两个连接臂进行直角摆放,并使用螺栓连接,其方式在使用时容易产生直角偏差,不利于使用的问题,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调节臂4在竖杆101上的位置,提高该装置的灵活性。
[0018]其中的,第二辅助臂5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第五螺孔501,第五螺孔501内贯穿第二螺栓502,且第二螺栓502贯穿连接第三螺孔401,第二辅助臂5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三安装孔503,第二连接臂6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开设有呈并列对称式分布的额第三螺栓601,第三螺栓601内贯穿第四螺栓602,且第四螺栓602贯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包括转角装置(1)、第一辅助臂(2)、第一连接臂(3)、调节臂(4)、第二辅助臂(5)以及第二连接臂(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臂(2)一端嵌合于转角装置(1)内,所述第一辅助臂(2)另一端嵌合于第一连接臂(3)内,所述调节臂(4)位于转角装置(1)一侧,且与转角装置(1)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辅助臂(5)一端嵌合于调节臂(4)一侧,所述第二辅助臂(5)另一端嵌合于第二连接臂(6)一侧,所述转角装置(1)包括竖杆(101)、第一螺孔(102)、连接杆(103)、第二螺孔(104)以及第一安装孔(105),所述第一螺孔(102)呈并列式分布于转角装置(1)内,所述连接杆(103)一侧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竖杆(101)的一侧,所述第二螺孔(104)呈并列对称式分布于连接杆(103)的顶部以及底部,两组所述第一安装孔(105)分别于连接杆(103)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4)的顶部以及底部分别设有呈并列式分布的第三螺孔(401),所述调节臂(4)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竖向Z字形背楞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臂(4)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胜况烨丁波何煜灵陈振盛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南铝正基模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