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923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床垫舒适层不用胶水粘合、易移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包括舒适层和基座,舒适层与基座之间通过拉链连接;其中,所述的舒适层选自第一舒适层或第二舒适层中的一种;第一舒适层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凝胶记忆绵层和第一海绵层,两者接触面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外部套设第一舒适层外套;第二舒适层的内部为第二海绵层,外部套设第二舒适层外套;基座内部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PK棉层、独立袋装弹簧层和第二PK棉层,独立袋装弹簧层的四周设有包边海绵层,基座外部套设基座外套的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床垫的工业生产中。可用于床垫的工业生产中。可用于床垫的工业生产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


[0001]本技术涉及床垫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对休息、睡眠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健康的睡眠从床垫开始,弹簧床垫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床垫之一,它是以弹簧及海绵等为内芯材料,表面罩有织物面料或软席等材料制成的卧具,人们对床垫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弹簧床垫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高质量睡眠需求。研究表明,一个好的床垫应具有如下特征:可随身体曲线进行调整、维持侧睡时脊椎的水平、舒适的弹性、良好的透气性、温度适宜。
[0003]但是每个人对于床垫的需求和睡眠习惯各有不同,市面上已知的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的连接工艺通常为以下几种:(1)款式为可拆卸外套款,内部材料用内套包裹后,采用手工拉扣的方式,将每层材料和内套从上至下串联固定在一起,最后放入可拆卸外套中;(2)款式为顶部裥棉层可拆的围边款,内部材料分别用内套包裹后,放入侧面和底部裥棉层闭合的外套中,然后盖上顶部裥棉层,用拉链闭合,内部材料外包裹的内套上在四个角分别设置魔术贴,用魔术贴粘贴来连接各层材料;这些都是采用可拆卸的内外套款式,内部材料没有固定,仅靠外套的包裹,这样的工艺容易导致床垫在日常使用中连接点的受力点分布不均匀、舒适层材料移位现象,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0004]中国专利CN217285267U公开了一种可调节软硬度的床垫,其包括床垫本体、绷紧件以及调节组件,床垫本体包括支撑层和底面层,支撑层内设置有多个沿其宽度方向开设的孔槽,绷紧件穿过支撑层的孔槽并部分设置在支撑层里,绷紧件至少一端设置在支撑层的外部,绷紧件由弹性材料制成;通过拉动拉伸带调整松紧度进而调节床垫的软硬度,但软硬度可调范围有限。
[0005]中国专利CN215190528U公开了一种可自由调节软硬度的床垫,包括海绵垫、松紧装置,松紧装置含松紧盒,松紧盒的上端口设有拉伸层,拉伸层的下方设置有软硬层,通过调节装置的旋转改变软硬层与拉伸层之间的拉扯力,当软硬层之间的拉扯力小的时候,拉伸层整体的弹性能力会大,整体床垫的体感会偏向软,在拉扯力过大的情况下、拉力紧,床垫的体验硬度上升;但其操作繁琐,且易对床垫结构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床垫舒适层不用胶水粘合,材料容易移位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该床垫具有软硬度可按需调整、且舒适层材料不移位的优点。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包括舒适层和基座,舒适层与基座之间通过拉链11连接;其中,所述的舒适层选自第一舒适层或第二舒适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舒适层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凝胶记忆绵层1
和第一海绵层2,两者相接触的面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外部套设第一舒适层外套9;所述第二舒适层的内部为第二海绵层3,外部套设第二舒适层外套10;所述的基座内部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PK棉层4、独立袋装弹簧层5和第二PK棉层6,独立袋装弹簧层5的四周设有包边海绵层7,基座外部套设基座外套8;所述的凝胶记忆绵层1的密度为40~45kg/m3,邵氏F硬度为10~16,回复时间为1~1.5s;所述的第一海绵层2的密度为25~30kg/m3,邵氏F硬度为30~40,回弹率为45~50%;所述的第二海绵层3的密度为25~35kg/m3,邵氏F硬度为60~80,透气率为135~165L/min,回弹率为42~48%;所述的包边海绵层7的密度为25~33kg/m3,邵氏F硬度为60~80,透气率为135~165L/min,回弹率为42~48%。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拉链11设于基座外套8的顶面、第一舒适层外套9的底面和第二舒适层外套10的底面。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基座外套8、第一舒适层外套9和第二舒适层外套10为设有抗菌纤维的裥棉层。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独立袋装弹簧层5的高度为12~18cm,线径为1.8~2.4mm,口径为48~55mm,腰径为57~68mm,每个独立弹簧的外围包裹有无纺布袋。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一PK棉层4、第二PK棉层6的克重为340~360g/m2。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凝胶记忆绵层1的厚度为2~5cm;所述的第一海绵层2的厚度为2~5cm,所述的第二海绵层3的厚度为4~8cm;所述包边海绵层7的厚度与独立袋装弹簧层5的高度一致。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第一PK棉层4、独立袋装弹簧层5、包边海绵层7、第二PK棉层6中相邻接触面之间通过胶水粘合。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基座外套8、第一舒适层外套9和第二舒适层外套10的周边设有闭合部件。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闭合部件选自拉链、编带或自粘条中的至少一种。
[0016]本技术提供的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根据海绵不同软硬度的特性组合搭配为不同软硬度的舒适层,舒适层与床垫基座之间通过拉链灵活连接,对软硬度要求不同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舒适层,解决了软硬度可调整的问题;同时面与面之间的拉链连接方式避免了常规魔术贴、拼接等方式带来的材料层之间易移位的问题,同时具有软硬度可调、材料不易移位的优点;进一步的,含有抗菌纤维的裥棉层外套的设置还使得该床垫具有不易发霉、抗菌防螨的特性,有效提高了床垫的使用寿命,维护了平稳良好的睡眠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7]附图1是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1中,1是凝胶记忆绵层、2是第一海绵层、3是第二海绵层、4是第一PK棉层、5是独立袋装弹簧层、6是第二PK棉层,7是包边海绵层,8是基座外套,9是第一舒适层外套,10是第二舒适层外套,11是拉链。
[0019]附图2是独立袋装弹簧层5的俯视图。
[0020]附图2中,5是独立袋装弹簧层,7是包边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包括舒适层和基座,舒适层与基座之间通过拉链11连接,舒适层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凝胶记忆绵层1和第一海绵层2,两者相接触的面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外部套设第一舒适层外套9;基座内部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PK棉层4、独立袋装弹簧层5和第二PK棉层6,独立袋装弹簧层5的四周设有包边海绵层7,第一PK棉层4、独立袋装弹簧层5、包边海绵层7、第二PK棉层6中相邻接触面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基座外部套设基座外套8;拉链11设于基座外套8的顶面和第一舒适层外套9的底面,基座外套8和第一舒适层外套9为设有抗菌纤维的裥棉层,且基座外套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包括舒适层和基座,其特征在于,舒适层与基座之间通过拉链(11)连接;其中,所述的舒适层选自第一舒适层或第二舒适层中的一种;所述第一舒适层的内部由上而下依次包括凝胶记忆绵层(1)和第一海绵层(2),两者相接触的面之间通过胶水粘合,外部套设第一舒适层外套(9);所述第二舒适层的内部为第二海绵层(3),外部套设第二舒适层外套(10);所述的基座内部由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PK棉层(4)、独立袋装弹簧层(5)和第二PK棉层(6),独立袋装弹簧层(5)的四周设有包边海绵层(7),基座外部套设基座外套(8);其中,所述的凝胶记忆绵层(1)的密度为40~45kg/m3,邵氏F硬度为10~16,回复时间为1~1.5s;所述的第一海绵层(2)的密度为25~30kg/m3,邵氏F硬度为30~40,回弹率为45~50%;所述的第二海绵层(3)的密度为25~35kg/m3,邵氏F硬度为60~80,透气率为135~165L/min,回弹率为42~48%;所述的包边海绵层(7)的密度为25~33kg/m3,邵氏F硬度为60~80,透气率为135~165L/min,回弹率为42~4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软硬度的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链(11)设于基座外套(8)的顶面、第一舒适层外套(9)的底面和第二舒适层外套(10)的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羿霏
申请(专利权)人:科福兴新材料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