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门窗附框、门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5916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门窗技术领域,提出了建筑门窗附框、门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建筑门窗附框包括附框架,附框架的内侧壁具有若干依次排列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圆孔和第一长条孔,第一连接件一端为第一杆帽,另一端为螺纹端,还具有六棱部,第二连接件具有螺纹孔,螺纹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环形卡槽用于与主框连接,螺母部位于环形卡槽靠近附框架的一侧。门窗结构还包括主框,第二安装孔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圆孔和第二长条孔,环形卡槽滑动在第二长条孔中。安装方法利用建筑门窗附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将门窗的主框与附框架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窗户的品质和质量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门窗附框、门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门窗
,具体的,涉及一种建筑门窗附框、门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门窗按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围护构件或分隔构件,虽然不同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设计要求,但需要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火等功能,寒冷地区由门窗缝隙而损失的热量,占全部采暖耗热量的不能超过25%。门窗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形状、尺寸、比例、排列、色彩、造型等对建筑的整体造型都有很大的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中,高质量的门窗安装,特别是高质量窗户的安装,均会加装附框,门窗附框又叫门窗副框,安装门窗附框的好处在于,加装附框之后,可以对主框进行固定和保护,附框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抹灰,可以在不安装主框的情况下,就可进行窗户抹灰工序,如未加装附框,便需要先将窗户安装好之后才能进行抹灰工序,此时门窗很容易污染和变形,从而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加装附框很好的避免了门窗安装前后不必要的划痕及损伤,可以很好的保证门窗的质量。同时附框还能进一步加固主框的牢固度,很好的保护了门窗。
[0004]现有技术中,门窗附框安装好之后,如图1所示,通常通过螺丝100将主框与附框连接,此种连接方式,存在的问题是,需要将主框开两个孔,才能将螺栓进行安装,其中一个孔用于穿过螺栓,另一个孔用于让位使得螺丝刀能够操作进行拧紧,这两个孔的存在,一方面增加了加工步骤,另一方面,多余的孔位于主框的内壁,容易进入杂物,严重时还会产生积水,降低了窗户的品质和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建筑门窗附框、门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窗户的品质和质量有待提升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建筑门窗附框,安装在建筑物洞口上,并用于安装门窗的主框,包括附框架,所述附框架由方钢围成框型,所述附框架的内侧壁具有若干依次排列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圆孔和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长条孔与所述第一圆孔连通,且所述第一长条孔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圆孔的直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杆体,且一端为第一杆帽,另一端为螺纹端,所述第一连接件靠近所述第一杆帽处具有六棱部,所述六棱部用于卡在所述第一长条孔中避免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所述第一杆帽用于从所述第一圆孔塞入然后使得沿所述第一长条孔滑动且保持位于所述第一长条孔的一侧,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螺纹孔,所述螺纹端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具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用于与所述主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具有螺母部,所述螺母部位于所述环形卡槽靠近所述附框架的一侧。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具有环形凸沿,所述环形凸沿和所述第一杆帽之间为所述六棱部,所述环形凸沿和所述第一杆帽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长条孔的两侧。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六棱部的对边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长条孔的宽度,所述第一杆帽小于所述第一圆孔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杆帽进入所述第一圆孔。
[000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长条孔包括横向段和竖向段,所述横向段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段连通,且所述横向段和竖向段圆滑过渡连通。
[00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附框架的外侧壁还具有胀栓连接孔,所述胀栓连接孔与所述第一圆孔相对设置。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出门窗结构,包括所述的门窗附框,还包括主框,所述主框的外侧壁具有若干依次排列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二圆孔和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长条孔与所述第二圆孔连通,且所述第二长条孔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圆孔的直径,所述环形卡槽滑动在所述第二长条孔中。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具有第二杆帽,所述第二杆帽位于所述环形卡槽远离所述附框架的一侧,所述第二杆帽与所述螺母部之间为所述环形卡槽,所述第二杆帽与所述螺母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两侧,所述环形卡槽能够在所述第二长条孔中转动,使得所述第二连接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长条孔转动。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杆帽小于所述第二圆孔,所述第二杆帽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宽度,所述螺母部的对边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长条孔的宽度。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框还具有挡沿,所述挡沿位于所述主框上靠近所述附框架的一侧,所述主框与所述附框架之间间距用于容纳发泡胶层。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门窗安装方法,利用所述的建筑门窗附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将门窗的主框与所述附框架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中,设计了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将主框连接至附框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方式可以使得主框的内侧壁无需安装孔,只需在主框的外侧壁设置安装孔,即可实现与附框架的连接,很好的避免了主框的内侧壁设置很多的安装孔导致的相应问题,从而很好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具体的,在附框架设置的第一安装孔为第一圆孔和第一长条孔相结合的方式,在附框架的两侧壁,第一安装孔为竖向,第一圆孔和第一长条孔也为竖向,第一圆孔和第一长条孔上下排列。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为第一杆帽,紧挨着第一杆帽为六棱部,第一杆帽可以从第一圆孔插入,下滑后六棱部会卡在第一长条孔内使得其只能沿第一长条孔滑动,不能转动,即使得第一连接件只能沿第一长条孔下滑至底部,而不能相对转动。第一连接件的另一端为螺纹端,螺纹端与第二连接件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连接件还具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能够卡在主框的安装孔上,第二连接件还具有螺母部,当使用扳手转动螺母部时,因为第二连接件的环形卡槽能够使得第二连接件相对主框转动,而第一连接件的六棱部会卡在第一长条孔不能转动,因此第二连接件会相对第一连接件转动,第一连接件保持不动,一直转动螺母部直至拧紧,从而实现主框与附框架的紧固连接,很好的实现了主框与附框架连接,且主框的内侧壁上不再需要增加安装孔,达到了减少主框内侧壁安装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技术中门窗附框节点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节点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再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A

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第一长条孔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第一长条孔又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中:螺丝

100,附框架

1,第一安装孔

101,第一圆孔

102,第一长条孔

103,横向段

1031,竖向段

1032,胀栓连接孔

104,第一连接件

2,第一杆帽

201,螺纹端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门窗附框,安装在建筑物洞口上,并用于安装门窗的主框(4),其特征在于,包括附框架(1),所述附框架(1)由方钢围成框型,所述附框架(1)的内侧壁具有若干依次排列第一安装孔(101),所述第一安装孔(101)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圆孔(102)和第一长条孔(103),所述第一长条孔(103)与所述第一圆孔(102)连通,且所述第一长条孔(10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圆孔(102)的直径,第一连接件(2),所述第一连接件(2)为杆体,且一端为第一杆帽(201),另一端为螺纹端(202),所述第一连接件(2)靠近所述第一杆帽(201)处具有六棱部(203),所述六棱部(203)用于卡在所述第一长条孔(103)中避免所述第一连接件(2)转动,所述第一杆帽(201)用于从所述第一圆孔(102)塞入然后使得沿所述第一长条孔(103)滑动且保持位于所述第一长条孔(103)的一侧,第二连接件(3),所述第二连接件(3)具有螺纹孔(301),所述螺纹端(202)与所述螺纹孔(30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还具有环形卡槽(302),所述环形卡槽(302)用于与所述主框(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还具有螺母部(303),所述螺母部(303)位于所述环形卡槽(302)靠近所述附框架(1)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门窗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还具有环形凸沿(204),所述环形凸沿(204)和所述第一杆帽(201)之间为所述六棱部(203),所述环形凸沿(204)和所述第一杆帽(20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长条孔(103)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门窗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棱部(203)的对边距离等于所述第一长条孔(103)的宽度,所述第一杆帽(201)小于所述第一圆孔(102)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杆帽(201)进入所述第一圆孔(10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门窗附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条孔(103)包括横向段(1031)和竖向段(1032),所述横向段(1031)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孔(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中吕晓华胡会永赵磊王二昆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新瑞能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