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黄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85821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叶黄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叶黄素与食用酒精混合,得到芯材溶液;将酯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混合,得到壁材溶液;将芯材溶液加入到壁材溶液,得到粗混悬液,然后经高压均质,得到纳米混悬液;纳米混悬液经喷雾干燥得到叶黄素微胶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酯化淀粉与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壁材,酯化淀粉与聚乙烯吡咯烷酮之间存在一定的疏水相互作用,使得分子链缠结程度较高,以提高对叶黄素的包埋率,包埋率可高达95%以上。埋率可高达9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叶黄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制剂
,尤其涉及一种叶黄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叶黄素(Lutein),又称“植物黄体素”,一种脂溶性活性物质。叶黄素的结构中含有40个碳原子,存在大量不饱和碳碳双键,长链两端连接有两个羟基基团,极性较强。大量不饱和共轭双键赋予叶黄素极强的抗氧化活性,能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减缓细胞衰老、保护视网膜。叶黄素还有很好的着色效果,但稳定性极差,易受光、热、氧、金属离子等因素的破坏。微胶囊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指出了新的方向。微胶囊技术具有提高芯材稳定性、保护敏感的食品成分、延长营养物质货架期、掩盖或延缓风味物质释放、将芯材转化为易处理的固体物质等功能。而微胶囊壁材的选取对于微囊化过程及最终产品的性质至关重要,壁材决定了微胶囊的稳定性、微囊化效率以及对芯材的控释能力。而现有专利文献CN101288662A,“一种叶黄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叶黄素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和阿拉伯胶混合均质,然后固化,固化后用硬脂酸镁处理,干燥得粉末。该方法的过程复杂、效率低下。
[0003]因此,提供一种包埋率高、储存稳定性高、制备过程简单的叶黄素微胶囊对于叶黄素微胶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黄素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将叶黄素与食用酒精混合,得到芯材溶液;
[0008](2)将酯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混合,得到壁材溶液;
[0009](3)将芯材溶液加入到壁材溶液,得到粗混悬液,然后经高压均质,得到纳米混悬液;
[0010](4)纳米混悬液经喷雾干燥得到叶黄素微胶囊;
[0011]所述步骤(1)和(2)没有顺序限制。
[0012]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酯化淀粉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醋酸淀粉酯或柠檬酸淀粉酯。
[0013]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叶黄素与食用酒精的质量体积比为0.5~2g:100~400mL,所述步骤(1)中食用酒精的浓度为90~100wt%。
[0014]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1)中叶黄素与步骤(2)中酯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5~2g:15~50g:8~12g:500~
1200mL。
[0015]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2)中混合的温度为55~65℃。
[0016]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3)中高压均质的压力为20~80MPa。
[0017]优选的,在上述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4)中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口温度为160~180℃,出口温度为80~100℃,进料速度为6~20mL/min。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叶黄素微胶囊。
[001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叶黄素微胶囊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
[0020]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采用酯化淀粉与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壁材,酯化淀粉中存在淀粉分子链上与酸反应引入的酯基团,为两亲性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乳化性;同时,酯化淀粉与聚乙烯吡咯烷酮之间存在一定的疏水相互作用,使得所形成的复合型壁材中各分子链具有较高缠结程度,以提高对叶黄素的包埋率。
[0022](2)本专利技术制备所得的叶黄素微胶囊包埋率高,叶黄素的有效载量较高,可高达9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1)将叶黄素与食用酒精混合,得到芯材溶液;
[0025](2)将酯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混合,得到壁材溶液;
[0026](3)将芯材溶液加入到壁材溶液,得到粗混悬液,然后经高压均质,得到纳米混悬液;
[0027](4)纳米混悬液经喷雾干燥得到叶黄素微胶囊;
[0028]所述步骤(1)和(2)没有顺序限制。
[0029]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1)中叶黄素与食用酒精的质量体积比优选为0.5~2g:100~400mL,进一步优选为0.5~1.2g:120~180mL,更优选为0.6g:150mL。
[0030]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1)中食用酒精的浓度优选为90~100wt%,进一步优选为90、92、94、95、96、98或100wt%,更优选为94或95wt%。
[0031]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1)中叶黄素与步骤(2)中酯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水的质量体积比优选为0.5~2g:15~50g:8~12g:500~1200mL,进一步优选为0.5~1.2g:17~28g:7.5~11g:750~1000mL,更优选为0.6g:22.5g:10g:900mL。
[003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2)中酯化淀粉优选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醋酸淀粉酯或柠檬酸淀粉酯,进一步优选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或柠檬酸淀粉酯,更优选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003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2)中混合的具体过程为:在100~130r/min的转速下搅拌2~4h。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2)中混合的温度优选为55~65℃,进一步优选为55、56、57、58、59、60、61、62、63、64或65℃,更优选为58、59或60℃。
[0035]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3)中将芯材溶液加入到壁材溶液后还包括:经高速剪切得到粗混悬液,所述高速剪切的转速优选为8000~12000r/min,进一步优选为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11000、11500或12000r/min,进一步优选为10000、10500或11000r/min;所述高速剪切的时间优选为2~5min,进一步优选为2、2.5、3、3.5、4、4.5或5min,更优选为3或3.5min。
[0036]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3)中高压均质的压力优选为20~80MPa,进一步优选为20、25、30、35、40、45、50、55、60、65、70、75或80MPa,更优选为40、45或50MPa。
[0037]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步骤(4)中喷雾干燥的条件为:进口温度优选为160~180℃,进一步优选为160、162、165、167、170、173、175、178或180℃,更优选为165、167或170℃;出口温度优选为8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叶黄素与食用酒精混合,得到芯材溶液;(2)将酯化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混合,得到壁材溶液;(3)将芯材溶液加入到壁材溶液,得到粗混悬液,然后经高压均质,得到纳米混悬液;(4)纳米混悬液经喷雾干燥得到叶黄素微胶囊;所述步骤(1)和(2)没有顺序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酯化淀粉为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醋酸淀粉酯或柠檬酸淀粉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叶黄素与食用酒精的质量体积比为0.5~2g:100~400mL,所述步骤(1)中食用酒精的浓度为90~100wt%。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叶黄素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壮王正平韩军王晓王利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靓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门品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