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体负载吲哚菁绿和咪喹莫特纳米微球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79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制备方法包括:1)制备油体悬浮液;2)加咪喹莫特,搅拌、离心,保留油体层;3)用二甲基亚砜复溶,加入吲哚菁绿溶液中,搅拌,离心,得到油体层得到的油体层即为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结果表明,R837在红花油体中的装载量为1.5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体负载吲哚菁绿和咪喹莫特纳米微球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肿瘤药物
,具体涉及油体负载吲哚菁绿和咪喹莫特纳米微球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黑色素瘤多发生于皮肤,是一种来源于恶变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的年增长率为3 %

5 %,是全球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继血癌之后的第二致命性癌症。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200000新增案例,其死亡率占皮肤肿瘤死亡病例的80%左右,并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因此,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近年来,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人数在我国也明显增加,每年的新增病人数量大约在2万人以上。目前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治疗皮肤黑色素瘤的主要方法,对于早期和局部发展期的黑色素瘤,手术易切除且预后较好。然而,对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差、生存率低,术后存在局部并发症,甚至可能造成严重功能损伤和癌细胞转移。除手术切除外,化疗和放疗也是肿瘤治疗的常用策略,然而化疗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和耐药性的发展;放疗的临床应用受到内在和环境阻力的严重限制。然而,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其缺点,如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术后易复发和转移,靶向药物作用时间短,易产生耐药性,治疗成本高等。因此,急需研究各种替代疗法治疗黑色素瘤。
[0003]目前,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咪喹莫特(R837)是一种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通过Toll样受体7的免疫调节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人类肛门和外生殖器病毒感染及人类皮肤癌性病变等,然而,R837属于核苷类异环胺类药物,不溶于水及一般有机溶剂,制剂较困难,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因此,如何有效运载R837免疫佐剂达到肿瘤部位并有效释放是免疫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4]油体是从植物种子中提取的一种直径为0.5~2.5 μm球形结构的细胞器,由嵌入油体表面的的油体结合蛋白、磷脂单分子层、以及磷脂单层包裹的三酰甘油酯组成。其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毒副作用小,表面易于修饰等优点。研究发现,从红花种子中提取的油体具有较好的透皮能力,在30分钟内能够被皮肤组织完全吸收。另外,由于油体内部存在大量的疏水性三酰甘油酯分子,其可以通过疏水相互作用结合疏水性药物分子,因此,油体材料可以作为R837的透皮给药载体应用于皮肤黑色素瘤的治疗。
[0005]此外,光热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肿瘤治疗方法,其具有无创性,治疗方式简单,治疗效率高,可忽略的耐药性以及副作用小等特点。吲哚菁绿(ICG)是一种被FDA批准的可用于临床的典型的花菁类染料,由于具有较好的近红外光吸收性质已被应用于肿瘤光热治疗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红花油体负载吲哚菁绿和咪喹莫特纳米微球及其应用。
[0007]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它是由下述方法制备的,包括:1)制备油体悬浮液;2)加咪喹莫特,搅拌、离心,保留油体层;3)用二甲基亚砜复溶,加入吲哚菁绿溶液中,搅拌,离心,得到油体层得到的油体层即为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所述的步骤1)取0.1

0.2g油体冻干粉,复溶;2)加入到浓度为1

20 mg/mL 的1mL咪喹莫特溶液,0

4℃下避光搅拌2

4h,离心,保留油体层;3)将油体层用二甲基亚砜复溶,加入浓度0.5

1.5 mg/mL的1mL吲哚菁绿溶液中,0

4℃下避光搅拌2

4h,离心,得到的油体层即为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步骤2)所述的咪喹莫特溶液浓度为10

20 mg/mL;步骤2)所述的咪喹莫特溶液浓度为10mg/mL;步骤3)所述的吲哚菁绿溶液浓度为1 mg/mL;步骤3)所述的二甲基亚砜浓度为30%;步骤1)所述的油体冻干粉,是红花油体与甘露醇、PBS缓冲液按照质量比为2:1:7的比例充分混匀,冷冻、干燥得到的;所述的油体为红花油体。
[0008]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在制备抑制肿瘤药物方面的应用;所述的肿瘤为黑色素瘤。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红花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制备方法包括:1)取0.1

0.2g红花油体冻干粉,复溶;2)加入到浓度为1

20 mg/mL 的1mL咪喹莫特溶液,0

4℃下避光搅拌2

4h,离心,保留油体层;3)将油体层用二甲基亚砜复溶,加入浓度0.5

1.5 mg/mL的1mL吲哚菁绿溶液中,0

4℃下避光搅拌2

4h,离心,得到的油体层即为红花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结果表明,R837在红花油体中的装载量为1.51

18.87 μg/mg;808 nm近红外光激发促进了咪喹莫特的释放,释放效率达到 60 %;红花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可有效抑制荷瘤小鼠肿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红花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载药量大,可经皮吸收,对肿瘤的治疗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0010]图1 红花油体和红花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显微镜下图像;图2 红花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装载吲哚菁绿和咪喹莫特前后的吸收曲线;图3 红花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的咪喹莫特释放曲线;图4 吲哚菁绿和红花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纳米微球的光热图像;图5 808nm近红外光激发下的光热图像;图6 不同材料治疗后荷瘤小鼠的肿瘤相对体积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实施例1 红花油体冻干粉的制备
制备红花油体冻干粉,具体步骤如下:1)取2g破壳后的红花种子,加入20 mL PBS缓冲液(pH=7.4),充分研磨,在12000 rpm下离心5 min,得到油体层;2)向油体层再次加入PBS缓冲液、混匀后,在12000 rpm下离心5 min,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无沉淀产生,获得的油体层即为红花油体;3)将得到的红花油体与甘露醇、PBS缓冲液按照质量比为2:1:7的比例充分混匀,置于

80℃冰箱冷冻12~24h后,转移到冻干机中冷冻干燥36~48 h,得到红花油体冻干粉。
[0012]实施例2 红花油体/咪喹莫特微球的制备取0.15 g红花油体冻干粉,用30 %乙酸(0.2mL)复溶;复溶后,加入到1 mL咪喹莫特溶液(10mg/mL)中,在4℃下避光缓慢搅拌3 h,在10000 rpm下离心5 min,保留油体层,即得到红花油体/咪喹莫特微球。检测到R837在红花油体中的装载量约为18.87 μg/mg。
[0013]实施例3 红花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的制备取0.15 g红花油体冻干粉,用30 %乙酸(0.2mL)复溶;复溶后,加入到1 mL咪喹莫特溶液(1mg/mL)中,在4℃下避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它是由下述方法制备的,包括:1)制备油体悬浮液;2)加咪喹莫特,搅拌、离心,保留油体层;3)用二甲基亚砜复溶,加入吲哚菁绿溶液中,搅拌,离心,得到油体层得到的油体层即为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其特征在于:1)取0.1

0.2g油体冻干粉,复溶;2)加入到浓度为1

20 mg/mL 的1mL咪喹莫特溶液,0

4℃下避光搅拌2

4h,离心,保留油体层;3)将油体层用二甲基亚砜复溶,加入浓度0.5

1.5 mg/mL的1mL吲哚菁绿溶液中,0

4℃下避光搅拌2

4h,离心,得到的油体层即为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体/吲哚菁绿/咪喹莫特微球,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岩刘洪祥刘欣张彪邹天舒王恩泽韩雨范怀予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