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料顶升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620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棒料顶升辊道,包括框体,所述框体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多组辊体,所述框体两端均固接有两组滑套,四组所述滑套内壁均滑动相连有滑杆,每两组所述滑杆上均固接有竖板,两组所述竖板上均固接有多组第一支撑座,每两组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均通过连接轴转动相连有柱体,所述框体上设有牵引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两组竖板处的多组辊体分别与棒料的两端相贴合,进而当多组辊体连接外接驱动设备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棒料进行输送时,多组柱体会因与棒料的贴合,在棒料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可对棒料进行稳定移动限制同时,还不会影响棒料的输送稳定性。响棒料的输送稳定性。响棒料的输送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棒料顶升辊道


[0001]本技术涉及辊道相关
,尤其涉及棒料顶升辊道。

技术介绍

[0002]辊道是利用圆筒式的辊子之转动来输送轧件的运输设备,它把轧制生产过程的各个工序互相联结起来,实现操作机械化,大大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自动化操作提供条件,轧制车间辊道重量约占车间设备重量的40~60%。
[0003]在进行棒料轧件进行输送时,会使用顶升辊道,对棒料轧件进行一定高度的上升输送工作,虽然棒料顶升辊道可以对棒料轧件进行上升输送工作,但存在棒料顶升辊道处两组挡板,在对输送中的棒料轧件进行移动限制时,不便于与棒料轧件相贴合(若与棒料轧件相贴合,会产生摩擦力,就会影响棒料轧件的移动),会与棒料轧件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产生的间隙,可能会影响棒料轧件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棒料顶升辊道。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棒料顶升辊道,包括框体,所述框体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多组辊体,所述框体两端均固接有两组滑套,四组所述滑套内壁均滑动相连有滑杆,每两组所述滑杆上均固接有竖板,两组所述竖板上均固接有多组第一支撑座,每两组所述第一支撑座之间均通过连接轴转动相连有柱体,所述框体上设有牵引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两组所述第二支撑座均固接于所述框体上,两组所述第二支撑座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外壁螺纹相连有两组套体,两组所述套体底端分别固接于两组所述竖板顶端。
[0008]优选的,多组所述辊体和柱体外壁均套接有橡胶套。
[0009]优选的,四组所述滑杆上均固接有块体。
[0010]优选的,所述框体底端固接有液压缸输送端,所述液压缸安装于架体上,所述架体上固接有四组伸缩杆,四组所述伸缩杆顶端均固接于所述框体底端,所述架体底端四角均固接有底座。
[0011]优选的,多组所述辊体顶端放置有棒料。
[0012]优选的,所述双头螺杆上套接有手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通过设置的竖板、辊体和滑杆之间的配合,将两组竖板处的多组辊体分别与棒料的两端相贴合,进而当多组辊体连接外接驱动设备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棒料进行输送时,多组柱体会因与棒料的贴合,在棒料移动的同时,进行转动,可对棒料进行稳定移动限制同时,还不会影响棒料的输送稳定性;
[0015]2.通过设置的双头螺杆、套体和第二支撑座之间的配合,双头螺杆驱动两组套体
进行相向运动,两组套体就可带动对应竖板进行同步移动,进而可同时同步调节两组竖板之间距离,以供将多组辊体同时与不同直径的棒料进行贴合,还可将棒料居中限制在多组辊体处,以供其进行稳定输送,便于对不同直径棒料的移动限制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棒料顶升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框体、辊体和棒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中第二支撑座、双头螺杆和套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1中竖板、手柄和双头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1中液压缸、架体和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框体;2、辊体;3、滑套;4、滑杆;5、竖板;6、第一支撑座;7、柱体;8、第二支撑座;9、双头螺杆;10、套体;11、块体;12、橡胶套;13、手柄;14、液压缸;15、架体;16、伸缩杆;17、底座;18、棒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5,棒料顶升辊道,包括框体1,框体1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多组辊体2,多组辊体2与外界驱动设备连接,多组辊体2就可在框体1处进行转动,进而可对棒料18进行运输,框体1两端均固接有两组滑套3,四组滑套3内壁均滑动相连有滑杆4,滑杆4可在对应滑套3内壁进行横向滑动,每两组滑杆4上均固接有竖板5,滑杆4可对竖板5进行横向移动导向,两组竖板5上均固接有多组第一支撑座6,每两组第一支撑座6之间均通过连接轴转动相连有柱体7,柱体7可在对应两组第一支撑座6处进行转动,通过多组柱体7分别与棒料18的两端相贴合,就可对棒料18进行移动限制,进而在棒料18移动时,棒料18会带动多组柱体7进行滚动,反之多组柱体7会对棒料18进行稳定移动限制同时,还可避免与棒料18贴合后,影响棒料18的输送稳定性。
[0024]本实施例中,框体1上设有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8,两组第二支撑座8均固接于框体1上,两组第二支撑座8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双头螺杆9,双头螺杆9可在两组第二支撑座8处进行转动,双头螺杆9外壁螺纹相连有两组套体10,双头螺杆9可驱动两组套体10进行相向运动,两组套体10底端分别固接于两组竖板5顶端,两组套体10会与双头螺杆9的驱动,带动两组竖板5进行同步移动,多组辊体2和柱体7外壁均套接有橡胶套12,橡胶套12用于增加辊体2和柱体7的防滑性,进而棒料18可在多组辊体2和柱体7之间进行稳定输送,四组滑杆4上均固接有块体11,框体1底端固接有液压缸14输送端,液压缸14用于对框体1进行顶起上升工作,进而可对棒料18进行上升运输,液压缸14安装于架体15上,架体15上固接有四组伸缩杆16,伸缩杆16用于对框体1进行升降移动导向,提高液压缸14带动框体1进行上升运动的稳定性,四组伸缩杆16顶端均固接于框体1底端,架体15底端四角均固接有底座17,多组辊体2顶端放置有棒料18,双头螺杆9上套接有手柄13,手柄13用于带动双头螺杆9转动。
[0025]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棒料18放置在多组辊体2顶端,并转动手柄13,手柄13就会带动双头螺杆9转动,双头螺杆9在转动时,会驱动两组套体10和其对应竖板5进行相向运动,进而调节两组竖板5之间的距离,以供两组竖板5处的多组柱体7分别与棒料18两端相贴合,贴合后,可将液压缸14连接外界驱动装置,液压缸14就会将框体1顶起,以供框体1进行上升运动,进而对棒料18进行上升运输,上升后,并通过多组辊体2连接外界驱动装置进行转动,来带动棒料18在多组柱体7之间,进行稳定横向运输,就可完成对棒料18的顶升运输工作。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棒料顶升辊道,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多组辊体(2),所述框体(1)两端均固接有两组滑套(3),四组所述滑套(3)内壁均滑动相连有滑杆(4),每两组所述滑杆(4)上均固接有竖板(5),两组所述竖板(5)上均固接有多组第一支撑座(6),每两组所述第一支撑座(6)之间均通过连接轴转动相连有柱体(7),所述框体(1)上设有牵引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棒料顶升辊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8),两组所述第二支撑座(8)均固接于所述框体(1)上,两组所述第二支撑座(8)通过轴承转动相连有双头螺杆(9),所述双头螺杆(9)外壁螺纹相连有两组套体(10),两组所述套体(10)底端分别固接于两组所述竖板(5)顶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呼格吉乐张化英徐光锋吴万礼田峰张天声狄伟平陈喜兵王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