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亲水疏油型油水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亲水疏油型油水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油水分离常规技术有有重力式分离、离心式分离、电分离、吸附分离、气浮分离等。但此类分离技术存在程序复杂、效率低、耗能大、分离条件苛刻且易形成二次污染等缺点。因此,成本相对较低且分离过程操作简便的油水分离材料,成为目前油水分离领域的较优选择。随着油水分离材料的发展,膜分离材料为油水分离材料中较为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分离材料,膜分离材料的局限性在于提高分离效率的同时,膜材料分离通量下降较为明显,影响后续的分离效果。
[0003]油水分离材料依赖于材料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传递,油和水因其不同的表面张力和其天然不混溶的性质,由此达到分离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分离材料有疏水亲油材料、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等。
[0004]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CN 202210692666.2)公开了一种可用于油水分离的疏水吸油海绵及其制备方法,该疏水吸油海绵由具有多孔高分子泡孔结构的海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亲水疏油型油水分离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海绵材料、包覆于所述多孔海绵材料表面的聚多巴胺层以及负载于所述聚多巴胺层上的刺状粒子;还包括含氟表面活性剂,所述含氟表面活性剂以亲水基团端朝内,长氟碳链端朝外的方式负载于所述亲水疏油型油水分离材料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水疏油型油水分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状粒子为粒径0.5~2μm的刺状结构,刺长为50~200nm,刺的直径为1~100n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亲水疏油型油水分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状粒子为具有亲水性的微米级粒子,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亲水疏油型油水分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海绵材料的密度为4~18kg/m3,所述多孔海绵材料的孔径为25~60PPI。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亲水疏油型油水分离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海绵材料包括三聚氰胺海绵、聚氨酯海绵中的一种。6.一种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亲水疏油型油水分离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孔海绵材料放入多巴胺溶液中,震荡12~48h,得到聚多巴胺包覆的多孔海绵材料;S2、将含有刺状粒子的悬浮液与步骤S1中所述的聚多巴胺包覆的多孔海绵材料充分接触后干燥,使所述刺状粒子负载于所述聚多巴胺包覆的多孔海绵材料的骨架上,得到刺状粒子负载的聚多巴胺海绵;S3、将含氟表面活性剂的溶液与步骤S2中所述的刺状粒子负载的聚多巴胺海绵充分接触,使所述含氟表面活性剂负载于海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栋,武艺,刘轲,李青云,李珊珊,徐桂林,夏明,程芹,徐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