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电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528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电堆,该电池电堆具有电堆主体,所述电堆主体为阴极板、膜电极组件和阳极板堆叠形成的堆叠结构,所述电堆主体上设置有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连接有气源,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设置有扰流件,所述扰流件被配置为对从所述气源进入所述进气歧管的气流进行缓流,使从所述气源进入所述进气歧管中的气流流速下降。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电堆通过设置扰流件,从而使歧管各处的气流流速基本相同,使电堆不同位置的极板获取反应气体的条件相同,从而使进入歧管内的气体均匀分布到不同位置的极板内,提高气体在电堆的多个极板中的分布均匀性。极板中的分布均匀性。极板中的分布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电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堆。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具有发展潜力的新能源产品之一,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向电堆注入气体燃料产生电化学反应发电。
[0003]燃料电池电堆由膜电极组件以及两侧的阴极板以及阳极板构成,其中,阴极板

膜电极组件

阳极板堆叠形成单体电池,多个单体电池堆叠形成了电池电堆。
[0004]其中,歧管是电堆中多个极板的气体进口或气体出口共同形成的通路,用于引入反应气体。
[0005]电堆的进气歧管的一端接入气源,歧管另一端为封闭端。气源通入进气歧管的气流在进气歧管入口处气体压力大,流速快,容易产生湍流;同时,由于进气歧管的封闭端距离气源较远,气体在封闭端压力较小,流速较慢。即,进气歧管各处的气体流速不同,导致进气歧管各处的极板获取反应气体的能力不同,从而导致进入电堆内的气体在不同位置的极板处中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电堆,旨在改善现有技术中电池电堆中的歧管内部气体流速各位置流速差异过大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电堆,所述电池电堆具有电堆主体,所述电堆主体为阴极板、膜电极组件和阳极板堆叠形成的堆叠结构,所述电堆主体上设置有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连接有气源,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设置有扰流件,所述扰流件被配置为对从所述气源进入所述进气歧管的气流进行缓流,使从所述气源进入所述进气歧管中的气流流速下降。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为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气源,所述第二面背离所述气源;
[0009]其中,所述第一面的面积为所述进气歧管横截面积的0.2

0.6倍。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的中部朝向所述进气歧管远离所述气源的一端凹陷。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的至少一个侧边朝向所述进气歧管远离所述气源的方向弯折。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片状结构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片状结构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的进口处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以及第四边缘顺次首尾连接形成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的进口周缘;
[0014]所述片状结构具有两个,包括第一片状结构和第二片状结构,所述第一片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边缘以及所述第四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片状结构邻近所述第一边缘设置;
[0015]所述第二片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边缘以及所述第四边缘连接,所述第二片状结构邻近所述第二边缘设置;
[0016]所述第一片状结构倾斜设置,所述第一片状结构靠近所述第一边缘的一侧朝向所述进气歧管的底部;
[0017]所述第二片状结构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片状结构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一侧朝向所述进气歧管的底部。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片状结构与所述第二片状结构在所述进气歧管的横截面方向上间隔设置;和/或
[0019]所述第一片状结构和所述第二片状结构在所述进气歧管的深度方向上错位设置。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和所述第二过滤网沿所述进气歧管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过滤网的面积、所述第二过滤网的面积均与所述进气歧管的横截面面积相同。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二过滤网规格相同,所述第一过滤网每一滤网孔的中心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相邻滤网孔的交界处。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电堆还包括:
[0023]第一端板,设置于所述电堆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一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歧管对应的第一进气口;
[0024]第二端板,设置于所述电堆主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端板在所述电堆主体的另一端对所述进气歧管形成封堵;
[0025]假电池板,所述假电池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电堆主体之间,所述假电池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进气歧管对应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进气歧管;
[0026]所述扰流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处;和/或
[0027]所述扰流件设置于所述假电池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进气口处。
[002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电堆,通过在电推主体上的进气歧管的端部设置扰流件,用于对从气源进入进气歧管的气流进行降压缓速,使气流以一个较为稳定的流速进入进气歧管内,避免因为其流速过快在歧管入口处产生湍流损失过多能量而导致的歧管内各处气体流速不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电堆通过设置扰流件,从而使歧管各处的气流流速基本相同,使电堆不同位置的极板获取反应气体的条件相同,从而使进入歧管内的气体均匀分布到不同位置的极板内,提高气体在电堆的多个极板中的分布均匀性。此外,由于假电池的结构与极板结构不同,可以单独设计和制造,因此将扰流件设置在假电池上,可以确保极板的形状一致,减少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扰流件的一实施例的电堆主体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扰流件的一实施例的电堆主体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片状结构的第一种实施例中的进气歧管与片状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片状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的进气歧管与片状结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片状结构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的片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扰流件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堆主体的剖视示意图;
[0036]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00、电堆主体;101、进气歧管;200、扰流件;201、第一片状结构;202、第二种片状结构;203.第一过滤网;204、第二过滤网;300、第一端板;301、第一进气口;400、第二端板;500、假电池板;501、第二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电堆,所述电池电堆具有电堆主体,所述电堆主体为阴极板、膜电极组件和阳极板堆叠形成的堆叠结构,所述电堆主体上设置有进气歧管,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连接有气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设置有扰流件,所述扰流件被配置为对从所述气源进入所述进气歧管的气流进行缓流,使从所述气源进入所述进气歧管中的气流流速下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为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气源,所述第二面背离所述气源;其中,所述第一面的面积为所述进气歧管横截面积的0.2

0.6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的中部朝向所述进气歧管远离所述气源的一端凹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的至少一个侧边朝向所述进气歧管远离所述气源的方向弯折。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结构上设置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均匀分布于所述片状结构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电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的进口处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第三边缘以及第四边缘顺次首尾连接形成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端的进口周缘;所述片状结构具有两个,包括第一片状结构和第二片状结构,所述第一片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边缘以及所述第四边缘连接,且所述第一片状结构邻近所述第一边缘设置;所述第二片状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边缘以及所述第四边缘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晴晴麦建明邵恒唐厚闻郭维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