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配电箱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8544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配电箱,包括设备盒,及其外部的智能配变终端(TTU)、测温传感器和风扇组,设备盒内部设有测温处理器、物联网模块、时间继电器、接线排、空气开关和电源;测温传感器向测温处理器发送目标测温位置的实时温度信息;测温处理器通过TTU向主站发送过温报警信息,通过物联网模块向故障预警平台及相关人员发送过温报警信息,物联网模块接启动时间继电器,到设置时间,打开风扇组进行物理降温;降温后发送恢复信息并断开时间继电器及风扇组的电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对配电箱内部重点部位的温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出过温报警信息、启动安全措施,避免灾情,减少经济损失。损失。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配电箱


[0001]本技术涉及配电箱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配电箱。

技术介绍

[0002]低压综合配电箱通常在室外运行,容易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产生高温,同时,运行中的母排(或铜排)及智能开关桩头搭接处由于有大电流通过也会产生热量,尤其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间,箱体内的温度通常会达到45℃以上(标准为

25℃≤周围空气温度≤+45℃),而母排及桩头触点的温度则更高,大大超过了配电箱中电器规定的正常工作温度(≤75℃)。通常箱内绝缘材料如聚氯乙烯,80℃左右开始软化,分解温度为170℃,自燃温度为250℃,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并且,由于农村地区小型加工企业用电设备容量不固定且使用情况不具有规律性,极易造成某相线路出现瞬时或短期大电流。另外配电箱回路连接点由于运输震动、施工不规范、表面氧化等原因,极易引起接触电阻增大发热。现有配电箱大多较为简陋,未安装温控、报警等安全保护装置,长期大电流或高电阻会使配电箱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导致配电箱烧毁,致使用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给用户生产生活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
[0003]图7所示的是目前低压综合配电箱重点部位过温后处理的现状,低压综合配电箱内重点部位发生过温故障后,都会对箱内母排及设备的绝缘材料造成损坏,虽然供电所每季度会安排红外测温巡检,但是无法做到对箱体内重点部位温度的实时监测,尤其是瞬时大电流及高电阻导致的温度急剧升高的情况,供电所无法把控。直到配电箱绝缘完全破坏或起火后,通过周围用户报修供电所才能发现。但往往这个时候就已经对供电公司及用户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0004]本领域技术人员也期利用现代的传感及监测技术不断的提高配电箱的安全性。专利CN217692281U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防护配电箱,包括机箱,机箱的内部靠中间的位置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端靠一侧的位置安装有控制器,控制器的对应一侧连接有连接线,连接线的一端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端对应一侧位置相安装,安装板的顶端靠温度传感器两侧的位置均开设有滑槽,且两组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滑块。通过出风风扇、进风风扇、除湿机、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等零部件设置,可有效的解决当配电柜内部温度过高从而影响元器件使用寿命,进而不能对元器件进行防护的问题。该专利的配电箱使用温度传感器等部件对配电箱内部大环境的温度进行监控,结构、功能单一,难以准确的反映高温隐患点,例如母排及桩头触点位置的温度情况,无法将温度情况及时传输反馈到主站以提醒人工干预和排查,容易延误维修时机而导致隐患加剧。
[0005]因此,如何对配电箱内部重点部位的温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发出过温报警信息、启动安全措施,以便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处置措施,确保配电箱内绝缘材料不会因为高温受损,避免引起火情,减少经济损失,同时缩短故障抢修时间,做到主动排除
故障隐患,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出的一种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配电箱。该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等智能手段,能够对配电箱内部重点部位的温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出现高温险情时及时发出过温报警信息、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保护和处置措施,达到高精度、快响应的技术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包括设备盒,及设备盒外部的智能配变终端(TTU)、若干测温传感器和若干风扇组;所述设备盒内部设有测温处理器、物联网模块、时间继电器、接线排、空气开关和电源;其中,
[0009]测温传感器,设置于目标测温位置,与测温处理器信号连接,并向测温处理器发送目标测温位置的实时温度信息;
[0010]测温处理器,分别与智能配变终端和物联网模块电性连接;智能配变终端与主站信号连接;物联网模块与故障预警平台信号连接;测温处理器通过智能配变终端向主站发送过温报警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模块向故障预警平台发送过温报警信息;
[0011]物联网模块与时间继电器电性连接,若干风扇组与所述时间继电器电性连接;
[0012]物联网模块和接线排分别与空气开关电性连接,空气开关与电源电性连接。
[0013]进一步的,设备盒内设有网格状安装板,测温处理器、物联网模块、时间继电器、接线排、空气开关和电源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0014]进一步的,测温传感器为表带式无线测温传感器,绑扎于测温位置。优选的,所述测温传感器具有多种颜色。
[0015]进一步的,测温处理器具有测量显示屏和若干按键。
[0016]进一步的,通过所述测温处理器设置温度报警阈值;测试温度低于阈值时,显示屏呈现绿色显示界面;测试温度高于阈值时,显示屏呈现红色显示界面。
[0017]进一步的,还具有盒盖,盒盖与设备盒可开闭的铰接;盒盖上设有观察窗,或者盒盖为透明材料。
[0018]进一步的,设备盒与盒盖的闭合面具有嵌合防水结构;所述嵌合防水结构包括设于设备盒侧壁闭合面的嵌合槽,以及与所述嵌合槽配合的设于盒盖闭合面的嵌合条。
[0019]进一步的,设备盒和盒盖的内壁上设有第一阻燃层,外壁上设有第二阻燃层,第二阻燃层的外表面设有防腐蚀涂层。
[0020]基于上述过温报警保护装置的实际应用场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配电箱,其具有上述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其中,所述设备盒和智能配变终端固定在配电箱内部;
[0021]所述测温传感器设置于目标测温位置,所述目标测温位置包括配电箱内的母排和智能开关的连接点;
[0022]所述若干风扇组包括设置于配电箱内并面向所述目标测温位置的风扇组,和设置于配电箱侧壁的风扇组。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4]1.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技术等智能手段。通过测温传感器对配电箱内部目标测温位置的温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信号传输、通过MCU单片机进行信息研判;并在出现高温险情时,分别通过智能配变终端(TTU)及4G物联网模块发出报警信息到主站及相关人员,并及时启动安全保护措施,避免灾情及有效降低破坏程度,将被动抢修转变为主动排除故障隐患。
[0025]2.采用表带式无线测温传感器,灵活选择测温位置,提高测温精准性和有效性;多种颜色的传感器设计,用于区分测温区间或者目标测温位置,且醒目避免损伤和遗失。
[0026]3.设置时间继电器及风扇组,根据物联网模块接收到的过温信号启动降温程序,配电箱内的面向目标测温位置的风扇组负责对重点部位散热,设置于配电箱侧壁的风扇组能够及时将热量从配电箱侧面的排风口排出,快速降温,避免灾情扩大。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过温报警保护装置的电路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过温报警保护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002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盒(1),及设备盒(1)外部的智能配变终端(8)、若干测温传感器(7)和若干风扇组(12);所述设备盒(1)内部设有测温处理器(2)、物联网模块(3)、时间继电器(11)、接线排(4)、空气开关(5)和电源(6);其中,测温传感器(7),设置于目标测温位置,与测温处理器(2)信号连接,并向测温处理器(2)发送目标测温位置的实时温度信息;测温处理器(2),分别与智能配变终端(8)和物联网模块(3)电性连接;智能配变终端(8)与主站(9)信号连接;物联网模块(3)与故障预警平台(10)信号连接;测温处理器(2)通过智能配变终端(8)向主站(9)发送过温报警信息,并通过物联网模块(3)向故障预警平台(10)发送过温报警信息;物联网模块(3)与时间继电器(11)电性连接,若干风扇组(12)与所述时间继电器(11)电性连接;物联网模块(3)和接线排(4)分别与空气开关(5)电性连接,空气开关(5)与电源(6)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备盒(1)内设有网格状安装板,测温处理器(2)、物联网模块(3)、时间继电器(11)、接线排(4)、空气开关(5)和电源(6)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传感器(7)为表带式无线测温传感器,绑扎于目标测温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温报警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传感器(7)具有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磊巢子扬孙硕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