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及PCB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85189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7: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及PCB板,所述调光调色电路包括输入处理单元、检测单元、红外感应单元、输出控制单元和去频闪单元;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检测单元的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外部输入信号;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去频闪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以及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输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以及去频闪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照明装置;本申请公开的调光调色电路,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外部是否接入可控硅调光器,输出控制单元和红外感应单元根据检测单元反馈的信息调整工作状态,使调光调色电路即可实现可控硅调光调色,也可实现红外感应调光调色。也可实现红外感应调光调色。也可实现红外感应调光调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及PCB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驱动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及PCB板。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灯具的驱动电源,可采用可控硅实现调光调色功能,或采用红外感应开关配合控制芯片实现调光调色功能,或采用APP模块实现调光调色功能;但现有的驱动电源的控制电路,一般仅可通过一种方式实现调光调色功能,控制单一,无法满足多种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需要用户配置多种不同的驱动电源,增加了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03]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即可实现可控硅调光,也可实现红外感应调光,具有使用灵活度高的优点。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包括输入处理单元、检测单元、红外感应单元、输出控制单元和去频闪单元;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外部输入信号;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去频闪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单元用于接收红外信号;所述输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去频闪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照明装置。
[0007]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中,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照明装置,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0008]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中,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控制芯片U3、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9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3、引脚4和引脚5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13连接;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12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以及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11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以及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以及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以及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分别
用于连接照明装置,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地。
[0009]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一电容C1、第十二极管D10、第二控制芯片U2、第三十五电阻R35以及第三十六电阻R36,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2分别用于接收外部输入信号;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1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4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9连接;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3分别接地。
[0010]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中,所述红外感应单元包括第四控制芯片U4、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2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5连接,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7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4连接,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8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3连接;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1分别与所述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以及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供电装置;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4与所述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0011]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中,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七控制芯片U7、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六电阻R26、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十九电阻R29、第三十电阻R30、第三电容C3、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用于连接照明装置,所述第二十五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控制芯片U7的引脚1以及所述第三电容C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控制芯片U7的引脚3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十八电阻R2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控制芯片U7的引脚4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九电阻R29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十电阻R3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电阻R30的另一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六电容C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13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二十八电阻R28的另一端、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以及第七控制芯片U7的引脚2分别接地。
[0012]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中,所述输入处理单元包括整流部和滤波部,所述整流部的输入端用于接收外部输入信号,所述整流部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去频闪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0013]所述的调光调色电路中,所述去频闪单元包括第一控制芯片U1、第六控制芯片U6、第一变压器T1、第五二极管D5、第十六电阻R16、第三储能电容CE3、第五储能电容CE5、第六二极管D6、第二十电阻R20和纹波抑制部;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引脚1分别与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以及第一控制芯片U1的引脚6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的引脚2分别与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以及第一控制芯片U1的引脚5连接;所述第一控制
芯片U1的引脚8与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第二供电绕组的引脚7连接,所述第一控制芯片U1的引脚1、引脚2、引脚3和引脚4分别与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T1的次级绕组的引脚3与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处理单元、检测单元、红外感应单元、输出控制单元和去频闪单元;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以及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入端分别用于接收外部输入信号;所述输入处理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去频闪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红外感应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输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单元用于接收红外信号;所述输出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以及所述去频闪单元的输出端用于连接照明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照明装置,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控制单元包括第三控制芯片U3、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二极管D12、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二十四电阻R24、第二十七电阻R27、第五场效应管Q5和第六场效应管Q6,所述检测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9连接,所述红外感应单元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3、引脚4和引脚5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13连接;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12与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一端、第二十四电阻R24的一端以及第十二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R2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二二极管D12的正极与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四电阻R2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11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一端、第二十二电阻R22的一端以及第十一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一电阻R21的另一端以及第十一二极管D11的正极与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十二电阻R2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场效应管Q5的漏极以及所述第六场效应管Q6的漏极分别用于连接照明装置,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一电容C1、第十二极管D10、第二控制芯片U2、第三十五电阻R35以及第三十六电阻R36,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2分别用于接收外部输入信号;所述第十九电阻R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十二极管D10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1连接,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4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五电阻R3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9连接;所述第三十六电阻R36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二控制芯片U2的引脚3分别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光调色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感应单元包括第四控制芯片U4、第三十一电阻R31、第三十二电阻R32、第三十三电阻R33、第三十四电阻R34、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2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二电阻R32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5连接,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7分别与所述第三十三电阻R33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4连接,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8分别与所述第三十四电阻R34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三控制芯片U3的引脚3连接;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1分别与所述第九电容C9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以及
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十一电阻R31的另一端、第三十二电阻R32的一端、第三十三电阻R33的一端以及第三十四电阻R34的一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供电装置;所述第四控制芯片U4的引脚4与所述第八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红谈世尧李军许浩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谷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云谷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