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蒸热发生器管板与管嘴之间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8487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蒸热发生器管板与管嘴之间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管板为低合金钢材质,管嘴为碳钢材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待修复缺陷区域的定位参数;根据定位参数,获取距离参数,当距离参数大于5mm时,采用无热处理焊接工艺,当距离参数小于等于5mm时,采用回火焊道焊接工艺;获取对应的修复工艺,根据修复工艺对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修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对缺陷区域进行划分,针对不同待修复缺陷区域,选用不同的修复工艺,有效避免了焊接热处理工艺可能出现的管板加热温度还未到所需温度,而管嘴侧温度已经超标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蒸热发生器管板与管嘴之间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焊缝缺陷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蒸热发生器管板与管嘴之间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厂机组大修期间,需要对实施蒸热发生器上安装的管板与管嘴之间的焊缝进行检查。焊缝的一侧管板,材料为低合金钢,焊缝的另一侧为管嘴,材质为碳钢,材料为碳钢。在应用中,管板的低合金钢厚度超过100mm,若采用焊接工艺进行维修,焊接后需实施高温回火热处理,以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并获得合格的组织和性能。目前,现有技术采用的是在蒸热发生器制造期间通过对蒸热发生器进行整体热处理的方式来实现,蒸热发生器进行整体热处理需要整个放入热处理炉才能实现,但是,在运行机组中使用的蒸热发生器无法进行整体回火处理,需要采用局部高温回火处理。在局部回火处理过程中,高温回火处理温度高达500~600℃,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管板的温度还未达到局部热处理所需的温度,但管嘴的温度已经超标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蒸热发生器管板与管嘴之间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蒸热发生器管板与管嘴之间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所述管板为低合金钢材质,所述管嘴为碳钢材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获取待修复缺陷区域的定位参数;
[0006]S2:根据所述定位参数,获取距离参数,当所述距离参数大于5mm时,采用无热处理焊接工艺,当所述距离参数小于等于5mm时,采用回火焊道焊接工艺;
[0007]S3:获取对应的修复工艺,根据所述修复工艺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修复。
[0008]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包括:当所述距离参数小于等于5mm时,获取深度参数,当所述深度参数小于管嘴壁厚的三分之一时,采用局部回火焊道工艺,当深度参数大于等于管嘴壁厚的三分之一时,采用整体回火焊道工艺。
[0009]优选地,当所述深度参数小于所述管嘴壁厚的三分之一时,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0010]S31:打磨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并进行第一预热处理,预热处理后在管板上焊接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焊接在所述管板与挖补焊缝连接位置;
[0011]S32: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一后热处理,第一后热处理完成后打磨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
[0012]S33:对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进行表面探伤检测,判断是否满足表面探伤检测要求,若满足,执行步骤S34,若不满足,判断是否需要补焊,若是,补焊后打磨所述第一层回
火焊接区域,若否,打磨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直至满足所述表面探伤检测要求;
[0013]S34: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二预热处理,预热处理后在管嘴上焊接第一层非回火焊接区域,所述所述第一层非回火焊接区域焊接在所述第一回火焊接区域上方,且与所述挖补焊缝相接;
[0014]S35:打磨所述第一层非回火焊接区域,并在管板上焊接第二层回火焊接区域,所述第二层回火焊接区域焊接在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上方,且与所述第一非回火焊接区域外围相接;
[0015]S36:打磨所述第二回火焊接区域,打磨完成后采用非回火焊道工艺焊接填充层至满足填充要求,所述填充层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相接,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层非回火焊接区域相接;
[0016]S37:焊接加强层焊接区域,所述加强层焊接区域下边缘焊接于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上边缘焊接于填充层上;
[0017]S38: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二后热处理,第二后热处理完成后打磨所述加强层焊接区域;
[0018]S39: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体积探伤检测,判断是否满足体积探伤检测要求,若是,焊接完成,若否,判断是否需要补焊,若是,补焊后打磨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若否,打磨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直至满足所述体积探伤检测要求。
[0019]优选地,当所述深度参数大于等于所述管嘴壁厚的三分之一时,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0020]S31:打磨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并进行表面探伤检测,判断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是否满足表面探伤检测要求,若是,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三预热处理,第三预热处理后焊接第一堆焊层,若否,打磨至满足所述表面探伤检测要求后进行第四预热处理并焊接所述第一堆焊层,所述第一堆焊层焊接于所述管板上方;
[0021]S32: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三后热处理,第三后热处理完成后打磨所述第一堆焊层;
[0022]S33:放置至少48小时后对所述第一堆焊层进行所述表面探伤检测,判断是否满足所述表面探伤检测要求,若满足,执行步骤S33,若不满足,判断是否需要补焊,若是,补焊后进行后热处理并打磨所述第一堆焊层,若否,进行所述后热处理并打磨所述第一堆焊层,直至满足所述表面探伤检测要求;
[0023]S34: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四预热处理,第四预热处理后在所述第一堆焊层上方堆焊第二堆焊层,并打磨所述第二堆焊层;
[0024]S35:进行第四后热处理,并打磨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
[0025]S36:放置至少48小时,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所述表面探伤检测和体积探伤检测,判断所述表面探伤和所述体积探伤是否满足要求,若满足,执行步骤S37,若不满足,判断是否需要补焊,若是,补焊后进行后热处理并打磨所述第一堆焊层,若否,进行所述后热处理并打磨所述第一堆焊层,直至满足所述表面探伤检测和所述体积探伤检测要求;
[0026]S37:打磨所述第一堆焊层和所述第二堆焊层的堆焊焊缝,进行所述表面探伤检测并判断所述表面探伤检测是否满足要求,若是,焊接完成,若否,判断是否需要补焊,若是,所述堆焊焊缝补焊并进行打磨,若否,打磨所述堆焊焊缝,直至满足所述表面探伤检测要
求。
[0027]优选地,所述第一层回火焊道区域包括:第一回火焊道、第二回火焊道、第三回火焊道以及第四回火焊道;所述第一回火焊道环绕焊接在所述管板与所述所述挖补焊缝连接位置;所述第二回火焊道、所述第三回火焊道、以及所述第四回火焊道依次搭接焊接。
[0028]优选地,所述第一层非回火焊道区域包括:第一非回火焊道、第二非回火焊道、以及第三非回火焊道,沿着所述管嘴方向依次环绕搭接所述第一非回火焊道、所述第二非回火焊道、所述第三非回火焊道,其中,所述第一层非回火焊道内侧面搭接在所述挖补焊缝上,下端面搭接在所述第一层回火焊道。
[0029]优选地,所述第二层回火焊道区域包括:第五回火焊道、第六回火焊道、以及第七回火焊道,在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与所述第一层非回火焊接区域的连接位置环绕焊接所述第五回火焊道,沿所述第五回火焊道外围方向依次搭接所述第六回火焊道以及所述第七回火焊道,其中,所述第六回火焊道搭接在所述第五回火焊道上。
[0030]优选地,所述加强层焊接区域包括:第九回火焊道及第十回火焊道,所述第九回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蒸热发生器管板与管嘴之间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所述管板为低合金钢材质,所述管嘴为碳钢材质,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待修复缺陷区域的定位参数;S2:根据所述定位参数,获取距离参数,当所述距离参数大于5mm时,采用无热处理焊接工艺,当所述距离参数小于等于5mm时,采用回火焊道焊接工艺;S3:获取对应的修复工艺,根据所述修复工艺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修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包括:当所述距离参数小于等于5mm时,获取深度参数,当所述深度参数小于管嘴壁厚的三分之一时,采用局部回火焊道工艺,当深度参数大于等于管嘴壁厚的三分之一时,采用整体回火焊道工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深度参数小于所述管嘴壁厚的三分之一时,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S31:打磨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并进行第一预热处理,预热处理后在管板上焊接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焊接在所述管板与挖补焊缝连接位置;S32: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一后热处理,第一后热处理完成后打磨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S33:对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进行表面探伤检测,判断是否满足表面探伤检测要求,若满足,执行步骤S34,若不满足,判断是否需要补焊,若是,补焊后打磨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若否,打磨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直至满足所述表面探伤检测要求;S34: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二预热处理,预热处理后在管嘴上焊接第一层非回火焊接区域,所述第一层非回火焊接区域焊接在所述第一回火焊接区域上方,且与所述挖补焊缝相接;S35:打磨所述第一层非回火焊接区域,并在管板上焊接第二层回火焊接区域,所述第二层回火焊接区域焊接在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上方,且与所述第一非回火焊接区域外围相接;S36:打磨所述第二回火焊接区域,打磨完成后采用非回火焊道工艺焊接填充层至满足填充要求,所述填充层下端面与所述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相接,内侧面与所述第一层非回火焊接区域相接;S37:焊接加强层焊接区域,所述加强层焊接区域下边缘焊接于第一层回火焊接区域,上边缘焊接于填充层上;S38: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二后热处理,第二后热处理完成后打磨所述加强层焊接区域;S39: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体积探伤检测,判断是否满足体积探伤检测要求,若是,焊接完成,若否,判断是否需要补焊,若是,补焊后打磨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若否,打磨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直至满足所述体积探伤检测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缝缺陷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深度参数大于等于所述管嘴壁厚的三分之一时,所述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S31:打磨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并进行表面探伤检测,判断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是否满足表面探伤检测要求,若是,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三预热处理,第三预热处理后
焊接第一堆焊层,若否,打磨至满足所述表面探伤检测要求后进行第四预热处理并焊接所述第一堆焊层,所述第一堆焊层焊接于所述管板上方;S32:对所述待修复缺陷区域进行第三后热处理,第三后热处理完成后打磨所述第一堆焊层;S33:放置至少48小时后对所述第一堆焊层进行所述表面探伤检测,判断是否满足所述表面探伤检测要求,若满足,执行步骤S33,若不满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锋陈英杰李海王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