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84664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15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涉及管道生产技术领域,本申请对同一批原材料生成的管道利用打标机进行打标,起到标识作用,此处的打标机生成的标识是凹陷的槽型;随后对按照段数值将管道分为若干个管材组,利用首件标识模块对每个管材组的第一个管道进行二次标识,能够将可以进行识别作用的通信箱位于首件上,对首件管道进行识别定位,通过对若干个管材进行监控,若存在故障时,能够快速找到其所属的管材组,而且通过利用夹紧机构,能够保证将条形码充分固定在管材上,避免在生产过程中条形码的掉落,便于对管材进行充分的追踪。分的追踪。分的追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生产
,具体为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管道是用来传输气体、液体以及固状颗粒流体的装置,管道在生产生活中均存在意义重大,其中管道包括金属管道和非金属管道,对于非金属管道的生产过程,通常是采用原料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得到非金属管道,包括成型、检测等工艺流程。
[0003]在申请号为201210592592.1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管道预制系统和方法,并具体公开了根据图纸编号、管段编号和管件标号形成条形码数据,根据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和产能,创建预制计划,形成工单自动分配给各条生产线,进行生产过程的跟踪和状态的跟踪,通过利用扫描仪扫描条形码,实现对实时状态变化的跟踪。
[0004]在上述文件中,利用工单对应管材,需要实时追踪工单,不能够实现对管材的实时定位功能,若将工单直接粘贴在管材上,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中的气流或者摩擦,均有可能导致管材上的工单掉落,影响管材的追踪,而且上述不能够对管材进行分块,导致一批中的多个管材均能够被详细标号,在其中一个管材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从一批管材内进行查找,不能够快速定位到具体的故障管材,不便于对故障管材进行挑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
[0006]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利用工单对应管材,工单不能够实时粘附在管材上的缺陷,以及解决同一批原料生产出的管材太多导致的追踪困难的缺点。
[0007]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包括管材打标模块、管材分段模块和首件标识模块,管材打标模块用于对同一批原料制成的管材进行打标,将标识芯片植入到管材内;
[0008]管材分段模块用于将管材打标模块中的所有管材进行分段,以固定个数为一个管材组;
[0009]首件标识模块用于将管材分段模块中的每个管材组的首件进行标识,在生产过程中对管材组进行跟踪。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管材打标模块包括信息整合单元,信息整合单元用于获取管材的基本信息,控制平台获取生产工序上的加工参数信息,将加工参数信息通过信息整合单元整合,将整合后的信息记录在标识芯片内。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管材打标模块还包括追溯单元,用于在生产出的管道存在异常时,调取标识芯片里的加工参数,将加工参数数据和规范预设值进行比对,若比对存在较大区别,则判定加工设备存在异常。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首件标识模块包括夹紧机构、通信箱和扫描仪器,通信箱上设置有显示屏,通信箱上设置有专属条形码,用于识别首件管材,通过通信箱将首
件的位置进行记录,将位置发送到控制平台上,夹紧机构用于对首件管材进行夹持;扫描仪器设置在工序起始端,用于对专属条形码进行扫描识别。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第一抱箍端部固定有转动安装座,第二抱箍端部固定有转动座,转动安装座和转动座转动连接,第二抱箍的端部固定有夹紧齿条,第一抱箍侧边固定有动力安装座,动力安装座上固定有夹紧电机,夹紧电机驱动连接夹紧齿轮,夹紧齿轮和夹紧齿条啮合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还包括故障判断模块,用于通过通信箱和扫描仪器判断工序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具体步骤如下:
[0015]步骤一、记录每个首件管道被扫描仪器扫描的时间为T1,记录下一个首件管道被扫描仪器扫描的时间为T2,得到每个管材组经过此工序的时间为T2

T1;
[0016]步骤二、判断|(T2

T1)

TR|是否大于TS,TR是预设值,TS为标准阈值,若是,则说明在此处工序出现了故障,将异常反馈信号发送到控制平台。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还包括关联模块,用于关联检测系统和辅助管理系统,检测系统是用于实现对管材质量的检测,对各个首件管道的质量进行检测;辅助管理系统用于实现人员的调配。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检测模块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检测系统对所生成的所有管材进行分别检测,即将残次管材所属的管材组进行记录,通过对管材上的具体打标进行识别,定位到具体的管材上,将其进行单独放置;
[0020]步骤二、记录总体出现残次管材的数量为残次数,判断残次数是否超过设定值,若是,则判定生产线出现故障;
[0021]步骤三、检测系统直接发送暂停信号给生产工序,对生产线的生产进行暂停。
[002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还包括标识更改模块,用于在生产过程中对残次品进行剔除时,对在产线上的管道的标识序号进行更改,标识更改模块包括首件更改单元和次件更改单元;
[0023]首件更改单元用于在首件管道被剔除时,将此管件组中其余的非首件管道并入上一管件组中,将非首件管道的标识序号按照上一管件组的管件方式依次排列后,在标识后加上原属管件组的后缀;
[0024]次件更改单元用于在非首件管道被剔除时,将此管件组按照原有序号进行排序。
[002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还包括故障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在管材组中的部分管材被剔除时,生产工序中是否存在故障,包括以下步骤:
[0026]步骤一、记录每个首件管道被扫描仪器扫描的时间为T1,记录下一个首件管道被扫描仪器扫描的时间为T2,得到每个管材组经过此工序的时间为T2

T1,得到每个管道的处理时间TW,TW=T2

T1/m,m是每组中的管道个数;
[0027]步骤二、以TW为纵坐标,和按照时间处理的管道为横坐标,得到若干个离散点,将此离散点拟合形成离散曲线;
[0028]步骤三、设置曲率预设值和时间预设值,分别判断TW和时间预设值的大小、离散曲线的曲率和曲率预设值的大小,若TW大于预设值,则工序中存在故障,若离散曲线的曲率大于曲率预设值,则工序中存在故障。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30]1、本申请对同一批原材料生成的管道利用打标机进行打标,起到标识作用,此处的打标机生成的标识是凹陷的槽型;随后对按照段数值将管道分为若干个管材组,利用首件标识模块对每个管材组的第一个管道进行二次标识,此处的标识采用的是利用首件管道从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中间穿过,松开夹持座,随后利用夹紧电机带动夹紧齿轮进行转动,利用夹紧齿轮和夹紧齿条的啮合作用,实现对管道的夹持固定,由于夹紧机构设置在管道旁边的非加工部位,由于管道在生产时的毛尺寸会大于所需要的实际尺寸,所以夹紧机构可以直接夹在管道的边缘位置,且不会影响管道实际位置的加工,能够将可以进行识别作用的通信箱位于首件上,对首件管道进行识别定位,通过对若干个管材进行监控,若存在故障时,能够快速找到其所属的管材组,而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材打标模块、管材分段模块和首件标识模块,所述管材打标模块用于对同一批原料制成的管材进行打标,将标识芯片植入到管材内;所述管材分段模块用于将管材打标模块中的所有管材进行分段,以固定个数为一个管材组;所述首件标识模块用于将管材分段模块中的每个管材组的首件进行标识,在生产过程中对管材组进行跟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打标模块包括信息整合单元,所述信息整合单元用于获取管材的基本信息,控制平台获取生产工序上的加工参数信息,将加工参数信息通过信息整合单元整合,将整合后的信息记录在标识芯片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材打标模块还包括追溯单元,用于在生产出的管道存在异常时,调取标识芯片里的加工参数,将加工参数数据和规范预设值进行比对,若比对存在较大区别,则判定加工设备存在异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首件标识模块包括夹紧机构、通信箱(10)和扫描仪器,所述通信箱(10)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通信箱(10)上设置有专属条形码,用于识别首件管材,通过通信箱(10)将首件的位置进行记录,将位置发送到控制平台上,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对首件管材进行夹持;所述扫描仪器设置在工序起始端,用于对专属条形码进行扫描识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抱箍(1)和第二抱箍(6),所述第一抱箍(1)端部固定有转动安装座(8),第二抱箍(6)端部固定有转动座(7),所述转动安装座(8)和转动座(7)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抱箍(6)的端部固定有夹紧齿条(5),所述第一抱箍(1)侧边固定有动力安装座(2),所述动力安装座(2)上固定有夹紧电机(4),所述夹紧电机(4)驱动连接夹紧齿轮(3),所述夹紧齿轮(3)和夹紧齿条(5)啮合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道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故障判断模块,用于通过通信箱(10)和扫描仪器判断工序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记录每个首件管道被扫描仪器扫描的时间为T1,记录下一个首件管道被扫描仪器扫描的时间为T2,得到每个管材组经过此工序的时间为(T2

T1);步骤二、判断|(T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峰田祥军汪进南曹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杰蓝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